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其他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0 题号:155185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82年,国有企业开始试行劳动合同制度。1984年,北京市供销社改革用工制度,对新招收的职工实行劳动合同制,规定合同工必须具有高中文化程度,招工坚持张榜公布、择优录用原则。19867月,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等改革劳动制度的四个规定,标志着劳动合同制度的正式建立。从90年代初开始,劳动合同制推行速度加快,国家要求按照市场机制的要求,实现企业用工的动态化管理,通过完善用工制度,以岗定编,富余人员、闲散人员实施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全员劳动合同制,打破国有企业职工能进不能出和能上不能下的弊端。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与《职工带薪年假条例》正式实施,开启了中国劳动法律的新时代。

——摘编自刘斌《中国国有企业用工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有企业劳动合同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有企业劳动合同制度改革的意义。
【知识点】 其他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仓储机构的兴置,早在宋建国之初就开始了。宋代义仓设于州、县城郭,民众于缴纳两税之际,以十分之一的比例别输义仓,是为义仓之仓本来源。义仓由官方管理,当“凶歉”之际,再无偿“给与民人”,缓解时困。宋代首置常平仓在太宗朝,稍晚于义仓。其时京畿丰收,物价偏低。宋廷遂增价收购物资,设常平仓以储之,以为将来经济调控中减价出粜之资本。社仓是宋代三种仓储中设置时间最晚的一种。社仓设置地在乡社,而非洲、县城郭。朱熹认为义仓、常平仓“皆藏于州县”,以至于“深山长谷,力穑远输之民”多得不到及时救济。社仓本来源于义仓和民间,以民间管理为主,宋代社仓的进一步推广,得益于后来朱熹等人的努力。

——摘编自何适《从官方到民间:仓储建置与宋代救荒的社会力量》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仓储机构设置的特点。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宋代仓储机构进行简要评价。
2020-06-25更新 | 22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材料   唐初,随着社会的安定,经济、文化的发展,寺院僧侣的传播,饮茶之风迅速兴起,茶叶生产发展很快,购销两旺,商民业茶而富。盛唐之后,政治动荡,中央直接管辖的区域缩小,税源锐减,藩镇截留中央税赋,中唐时期国家出现了财政危机。禁榷制度早在西汉就建立了,比如盐铁专营,但唐代以前,茶叶专卖制度还没有形成。782年,唐德宗“税天下茶漆竹木”,这是我国第一次抽收茶税。826年,王涯为相,大改茶法,自兼榷茶使,推行茶叶专营专卖的榷茶政策,强令各地移民茶树于官场,焚其旧积,禁止商人与茶农自相交易。宋代禁榷法、明代茶马互市制度、清代官榷制基本上都是在唐代榷茶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潘林《浅谈唐代榷茶制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榷茶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榷茶制改革的影响。
2021-08-24更新 | 15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遗产税亦称继承税,于清末民初引入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郭嵩焘等驻外使节较早地了解了西方国家开设的遗产税情形,并传递给清政府高层。1901年,张之洞会同刘坤一,建议清政府实行遗产税,提出如中国能办(遗产税),即使为英国二十分之一,亦有五六百万银元财政收入。1910年,梁启超将遗产税视为“最良之税则”,批评清政府未能实施这些“足以均贫富之负荷者”的税制。民国建立后,为获列强认可,北洋政府承认清政府历年战争赔款和外债,财政亏空严重,遗产税的筹设也有了较大推进。首任财政总长周学熙将遗产税等新税目归入国家税项,熊希龄任财政总长时,将遗产税列入三年度财政计划;与此同时,相关部门着手制定遗产税的具体系例和实施细则,规定遗产税征税范围、起税点和税率层级,等等。但是当时中国并不具备开征遗产税的社会经济条件,最终不了了之。

——摘编自雷家琼《清末民初遗产税的引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遗产税引入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北洋政府时期遗产税筹设的构想。
2022-04-17更新 | 2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