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贞观)十六年(642年)诏:氏族之盛,实系于冠冕;婚姻之道,莫先于仁义。……燕赵右姓,多失衣冠之绪……名虽著于州闾,身未免于贫贱。自号膏梁之胄,不敦匹敌(配偶)之仪。问名惟在于窃赀,结褵(古时女子出嫁)必归于富室。乃有新官之辈,丰财之家,慕其祖宗,竞结婚媾,多纳货贿,有如贩鬻。或贬其家门,受屈辱于姻娅;或矜其旧族,行无礼于舅姑。积习成俗,迄今未已。……自今已后,明加告示,使识嫁娶之序,各合典礼,知朕意焉。其自今年六月禁卖婚。

(显庆)四年(659年)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范阳)卢浑、(范阳)卢辅、清河崔宗伯元孙,凡七姓十一家,不得自为婚姻。

——摘编自(宋)王溥《唐会要》


(1)根据材料,概括诏书所反映的唐初婚姻现象,并据此分析当时统治者所面临的政治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唐初为解决上述政治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2022-02-28更新 | 1816次组卷 | 9卷引用:二轮拔高卷1-【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隋朝建立伊始,户籍极为混乱,一方面存在“诈老诈小,规免租赋”的现象;另一方面存在强宗大族荫庇户口的现象,重整户籍制度便成为当务之急。首先整顿地方基层组织,设保、里、党,由里正、党长负责检查户口,进行户籍整理。以北齐、北周旧制为基础,制订户籍新法,把人口按照年龄区分为:黄——3岁以下;小——310岁;中——1017岁(以后改为1020岁);丁——1860岁(以后改为2160岁);老——60岁以上。在这些年龄段中,最重要的无疑是“丁”,即成年劳动力,国家赋役的承担者。有家室的丁男,每年服徭役二十日,缴纳租粟三石、调绢二丈、绵三两。为了防止户籍年龄上的弄虚作假,州县官吏必须经常检查户口,称为“大索貌阅”。地方官每年要亲自实地查验户口、年龄、疾状(健康状况),称为貌阅(或称貌定、团貌),就是亲自察看一下人口的相貌,将逃避徭役租调的“诈老诈小”者清查出来。

——摘编自焚树志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推广的“大索貌阅”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大索貌阅”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汉建国之初,刘邦为防止同姓诸侯王坐大谋反,欲以“孝”道牵制诸侯王觊觎皇位之心,却没能及时具体施行。汉文帝即位后,决定从心理层面教化民众,他把《孝经》提到与《论语》和《孟子》同等高度,并列为官学,使之成为社会教化的方式。他又颁布“养老令”,通过受鬻法对年迈者给予衣食方面的供应;通过赐物存问对八九十岁的老人赏赐帛絮和酒肉等日常物品,以表示对高龄老人的尊重与慰问。汉文帝对具备一定年龄条件、政治地位的老人赐予王杖,给予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特殊待遇。汉文帝通过法律手段推行“孝老”与“尊老”,举孝廉入仕,对不孝者严惩,形成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摘编自徐鑫鑫、岳燕雪《汉文帝孝亲养老政策探析》


(1)根据材料,概括汉文帝养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汉文帝的养老政策。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南朝刘宋初期,国家游食者众多,田地多荒芜,而为了筹备北伐,民众赋税很沉重。宋文帝在东晋户籍的基础上,清理了户籍,使国家税源和兵源都有明确的依据。他下诏给各地方官员,让他们督课农桑,开垦荒地,让四方游食者归农,除了种植水稻,还从北方运来麦种。统治逐渐稳定后,经济不断发展,元嘉七年,宋文帝成立了自魏晋以来从未设立过的钱署开始铸造钱币,以满足市场交易需要。元嘉十七年,他下令将百姓积欠国家的债务酌情减轻,去掉了部分害民的税负。文帝对文化事业的建设也十分重视,他修复战争中破坏掉的校舍,召集生徒,亲自到国子学策试诸生。宋文帝的统治,史称元嘉小康。

——张鹤泉《魏晋南北朝史:分裂与融合的时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文帝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文帝改革的特点。
2022-05-1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多所学校2022届普通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宋店宅务,是国家行政机关之一,负责管理和维修国有房产,并向租住公房的人收取租金。当时京城及各州县均设有店宅务。京师店宅务,先隶三司,后改隶太府寺,设有“监官四人、专副四人、勾当官二人”;另有“掠房钱亲事官”各四五十名,负责招租、收租;又有“修造指挥(维修工)”各五百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朝廷颁布法令:“市中(失火)延燔官舍,其修盖讫移居者,免僦(租赁)居二十日。应僦官舍居赋直十五钱者,每正(元旦)、至(冬至)、寒食,免三日之直”。天圣三年(1025),京城店宅务辖下的公租房为26100间,当年的租金收入为134629贯,平均每间房屋的年租金5贯多一点,月租为400多文钱(大致是市井平民收入的十分之一)。

——摘编自吴钩著《宋潮:变革中的大宋文明》


(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店宅务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设置店宅务的主要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革命烈士和革命军人的家属,其生活困难者应受国家和社会的优待。”1950年,内务部通令各级政府在清明节纪念革命烈士。各地建立烈士纪念碑、塔、亭、林、墓等。1952年,《人民日报》先后刊载了邱少云和黄继光等烈士的事迹。沈阳市市北区在中秋节和国庆日前夕向烈属、军属发放慰劳高粱米近20000斤。在农村,代耕工作成绩显著,烈属、军属的农作物亩产量已接近当地农民的平均水平。1955年,有414000多名革命烈士子女在国家资助下入学,另有3300多名烈士遗孤得到政府教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崇尚烈士、尊敬烈属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

——摘编自熊彤《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革命烈士褒扬抚恤工作》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革命烈士褒扬抚恤工作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革命烈士褒扬抚恤工作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努尔哈赤晚年,后金政权面临明朝、漠南蒙古、朝鲜李氏政权的严重威胁,内部满汉分离、社会秩序混乱、君权受到其他贝勒牵制等一系列问题。皇太极即位后,毅然说服众贝勒,提出了“治国之要,莫先安民”的方针,强调满、蒙、汉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五味,“调剂贵得其宜”。他对汉族民众政策作出调整:汉人壮丁,分屯别居;汉族降人,编为民户;善待逃犯,放宽惩治。同时,皇太极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行优礼汉官的政策,将归降的汉官给予田地、马匹等赏赐,并委任官职。皇太极即位之初,按照努尔哈赤生前规定,采取四大贝勒按月轮值,共同掌管国家机务,皇太极的实际权力并不大。1626年九月开始,皇太极增设了总管旗务“八大臣”和佐管旗务“十六大臣”,有的与诸贝勒坐在一起“共议国事”,有的直接参与“佐理国政”,有的专门负责“出兵驻防”,稀释了三大贝勒的权势。

——摘编自杨新刚《大清风云——皇太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皇太极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皇太极改革的影响。
2022-05-16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湖南专版)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魏元帝咸熙元年(公元264年),晋王司马昭令贾充定法律令,到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年)修律完成,称为《泰始律》,即《晋律》。《晋律》篇目较汉《九章律》增加了十一篇,而条目仅汉律的十分之一。晋律的文字比较简约,律文只有“二十篇,六百二十条,二万七千六百五十七言”。《晋律》比前代律令的内容有所放宽,它“减枭、斩、族诛、从坐之条”,对女子的判处也有从轻从宽的用意。《晋律》“峻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按照五服所表示的亲属关系远近及尊卑,来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晋律》中的法律概念更加明确,而且第一次正确区别了律和令两个重要法律概念,律是固定性的规范,令是暂时性的制度,违令有罪者,依律定罪。此外,《晋律》还规定抵罪,即可以以夺爵、除名、免官来抵罪,例如免官比三岁刑等。《晋律》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南北朝乃至隋唐的法律无不打上它的烙印。

——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晋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晋律》的影响。
2022-02-2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名校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禁榷是金代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对某些商品实行专卖的一种制度。金章宗继位之初,对禁榷商品的管理采取较为宽松的政策。1194年,金章宗为了应对西北部族的叛乱,加强了对禁榷商品的管理,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章宗加大了对私贩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强立法,严格管理商品的禁榷;章宗在原有的禁榷管理机构之外又增设按察司管理走私,并在户部之外设置三司,将禁榷商品的管理由户部转移到三司;章宗重新制定考核办法,通过考核办法的调整来促进禁榷管理机构对禁榷商品的管理。章宗还将进士及文士中的清廉者作为盐使司主要的职官人选。还制定官员升降格,并使之成为官员升降及转迁的重要依据;章宗曾四次对盐价进行调整,盐价的变化一直呈上升趋势。除盐价外,章宗对禁榷商品的课额亦有更定,但无论是调整盐价还是更定课额,都是为了应对困局而做出的政策调整。

——摘编自罗继岩《金代禁榷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金章宗时期禁榷制度改革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金章宗时期禁榷制度改革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中叶,东南亚各国陆续遭受殖民入侵,通罗(泰国)坚持闭关锁国,危机深重。1851年,国王拉玛四世鼓励对外贸易,聘请英国教师教育王室子弟;废除诸多强化专制的礼仪;尝试民主选官;允许宗教自由;建立新式军队;修筑道路,建立皇家铸币厂生产便携货币。1873年至1910年,拉玛五世持续推进改革,在尊重贵族的前提下,逐步废除奴隶制和封建依附关系;在不触动寺院教育的前提下,、建立新式学校,选派留学生;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近代司法机构和法律法规;设立以皇室成员为主的内阁等。“拉玛维新”历时60年,使泰国经济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成为东南亚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国家。

——摘编自马丁《泰国迈向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略论1851-1910年泰国拉玛维新》


(1)根据材料,概括泰国“拉玛维新”的特点。
(2)与中国清朝洋务运动相比较,分析泰国“拉玛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