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协定关税下,晚清中国税率维持在5%的水平。清末民初,政府多次尝试提高关税,均未取得实质进展。1928年6月,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关税自主是其主要内容之一。鉴于形势,美国率先与中国签订了新的《中美关税条约》。随后英、法也与中国达成新的关税条约。到1936年,中国平均进口税率迭到31.2%,最高税率达80%。此外,政府还降低出口税率,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抑制了外货倾销。虽然海关总税务司仍然由英人担任,但一些口岸税务司开始由中国人负责,税教也开始由中国中央银行储存保管。

——摘编自孙健《中国经济通史》中卷(1840-194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发动关税自主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发动的关税自主运动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6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登上皇位,当时的俄国“刑狱司法可以买卖,不论大罪还是过失都要受到残酷惩罚,舞弊行为和执法不公现象盛行,资本主义经济虽有一定的发展,但远远落后于英法等西欧国家”。即位之后她经常与伏尔泰、狄德罗等法国思想家通信,听取他们对政治改革的意见。她指导制定法律规范,论证君主专制等重要问题;将司法机构进行重组,形成了一个泾渭分明、阶级差别的法院体系;在不损害其专制权力的前提下尝试将立法、行政和司法职能适度分离。强烈的权力欲使得她经常干预司法事务,导致俄国司法体系效率低下。

——摘编自《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叶卡捷琳娜二世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叶卡捷琳娜二世改革的影响。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传统社会,婚姻以“事宗庙、继后世”为目的。其仪式,通行六礼。宋以后虽有简化,基本上仍遵循凭媒定娶、尊长主婚、写立婚书或收受聘财之习俗。民间婚姻习俗乃百姓私事,只要不因纠纷告上衙门,多与官府无涉。清末新政时期,四川等省份出于改变婚姻陋习,增加新政经费诸考虑,下令废止民间自拟庚帖,改为购买官方统一印制的婚书。四川省拟定大量白话文告示,广为宣传的同时,赶印了5万份婚书,要求各地三个月内售清。这次改革是政府试图以法律形式规范民间婚姻的尝试,由于民间婚俗根深蒂固,官制婚书费用较高等原因,实际效果非常有限

——摘编自吴佩林《清末新政时期官制婚书之推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时期官制婚书推行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时期官制婚书推行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管伸向齐桓公说:“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管仲理财以此为指导原则,在农业上,他实行“相地而襄征”政策,次地轻征,增产多得,经济上给耕者以前所未有的好处(“与之分货”),这是“予”;由于生产增加,国家所得租税收入也随之增加,这就变成了“取”。在商业上,他实行盐铁专卖政策,统制流通环节,生产放给民营,生产者可得7/10的纯利,生产积极性提高,产量增加,税收(寓税于价)也相应增加。他实行轻重敛散政策,在“轻”(物多而贱)时以较市场略高的价格收购粮食,而在“重”(物稀为贵)时以略低的价格出售,调节粮食的供求和价格,给予人民好处,但予中有取,在一买一卖中国家获得了相当大的差价来增加财政收入。

——摘编自吴慧《中国商业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管仲理财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管仲理财改革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材料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蔡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法”均须评议会通过;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   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此后,蔡元培又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1919年3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

——据周天度《蔡元培传》

(1)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大学校务改革的特点,并评价蔡元培的贡献。

2016-11-27更新 | 1780次组卷 | 23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谱牒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2016-11-27更新 | 3525次组卷 | 3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开学)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