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06年,清政府改革官制,计划设立责任内阁,废除军机处,遭到部分大臣的反对。慈禧太后在谕旨中说:“军机处为行政总汇……办事较为密速,相承至今,尚无流弊,自勿庸复改。”军机处得以保留。这一事件说明(     
①军机处仍然能适应时势                            ②清朝政治改革流于形式
③官制改革遭到巨大阻力                            ④皇族内阁维护君主专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随着农奴制的废除,欧俄城市出现住房拥挤、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为缓解社会压力和应对日本在远东地区的扩张;沙俄政府决定开发远东地区。政府鼓励向西伯利亚移民的政策带来了西伯利亚城市工商业发展的高潮。在此定居的手工业者和商人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建设,也积极参加到国家杜马的选举中。同时,图书馆、博物馆等基础设施开始增多,一大批矿业学校建立起来。西伯利亚地区不仅获得了欧俄的经济支持,还获得了海外资本的关注,当地的支柱性产业多为外国资本家经营。西伯利亚地区开发满足了俄国对该地区石油等资源开采的需求,成为欧俄地区工业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基地,同时也把西伯利亚城市带入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摘编自卜雅凡、黄秋迪《1861—1917年欧俄移民活动与西伯利亚城市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开发西伯利亚地区的迫切性。
(2)根据材料,简析西伯利亚城市现代化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但是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武德四年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唐代的币制改革
①为非金属货币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②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
③是我国金属铸币史上的一次革命
④促使中国货币铸造开始走向规范化
A.①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璁大力支持嘉靖皇帝“继统不继嗣”,嘉靖七年(1528年)提拔他为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张璁入阁机要间推行改革:调整内阁翰林,开创了“科道官员互相弹劾”的规定,每年令巡按御史及按察司管,对地方官考核上报吏部查实。为了整治宦官干政,在全国清查贪污舞弊,同时大规模裁员,罢黜镇守太监之职。坚决清理庄田,查勘京畿勋戚庄田528处,计57400余顷,其中26000余顷分别还给业主。在二些地区推行“通计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的“一条编”的赋役制度。倡行“三途并用”,强调用官不只是进士还有举人和贡生也要提拔使用,推行“内官外放”把京官调到地方锻炼。张璁是“嘉隆万大改革”的总设计师,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是对张璁变法的延续和深化。

——摘编自百度百科《张璁变法》


(1)根据材料概括张璁变法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璁变法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海山汗(元武宗,1281~1311年)对严重的财政危机的反应,不是根据他的下属官员的不断建议采取缩减开支和裁减冗官的政策,而是做了一个鲁莽的尝试:重建尚书省以增加税收。虽然中书省还应处理政府的主要事务,而尚书省只应负责与财政改革有关的各项政策、但是新建的尚书省很快就剥夺了中书省理财、用人和司法等最重要的权力,并被赋予更大范围的决定权。所有的行中书省都改名为行尚书省,尚书省的触角通过它们直达全国各地。总的说来,尚书省及其设计的改革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命运。早在忽必烈朝建立尚书省的尝试开始,已充分证明了这是不得人心的举动,并留下了高压和盘剥的公众印象。无论如何,此项改革并没有机会展现结果,因为它仅仅实行了16个月。

——摘编自崔瑞德《剑桥中国辽宋夏金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海山汗设置尚书省的原因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山汗设置尚书省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材料19815月,在面临技能型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国家劳动总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学徒培训工作的意见》,在一些地区开始试行变招工为招生的改革试点,推动学徒制度的改革。19893月劳动部下发的《关于印发<学徒培训制度改革座谈会纪要>的通知》中提出了学徒制改革的方向:“应该逐步实行学校(培训中心)和企业相结合培训学徒工的方法,既可利用企业生产现场,加强学徒的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又可利用学校(培训中心)课堂教学,加强学徒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学习”,这标志着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学徒教育制度的终结。同时,国家开展教育体制改革,实行职业教育分流,中等职业教育得到大力发展,职业学校的招生比例与普通高等中学的招生已接近11,以企业为主的学徒制被以学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代替,学徒制由企业为主,转向以学校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

——摘编自郑荣奕《我国学徒制的历史演变与改革方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学徒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我国学徒制度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开始着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标志着城镇企业职工劳动保险制度的确立。19561月通过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同年6月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指出,农业合作社应该对社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的社员,做到保吃、保穿、保烧、保教、保葬,这两个文件奠定了五保工作的制度基础,五保制度正式在我国建立起来。

——摘编自郑秉文等《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材料二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保障相伴相随。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首次在我国建立了企业职工待业保险制度;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政府面临自工业化以来最大规模的失业tf岗潮,建立"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的政策体系;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并在辽宁省试点,探索社会保障制度从单项制度推进向系统建设转变;2005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进入统筹城乡、全面覆盖、综合配套、统一管理的阶段。目前中国社会保险覆盖人数无论在单项制度上(如医疗保险或养老保险),还是在诸项社会保险覆盖面总和上,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险制度。

——摘编自《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60年及其公平性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云南宗王势力膨胀,行省政权被压抑,政治局势不稳的复杂形式下,1297年,忽辛主政云南行省,“由是一切病民之政,忠革而新之”。首先,“按朝廷原额所无者,悉籍为民”,去掉梁王府“宿卫”三之二,把他们重新编为民户,负担行省的赋役,减轻了国家的体禄支出。严格按编制军队的花名册,查实军需仓库所在地,采取轮番供应的办法,分批支给军粮,杜绝了官吏舞弊现象。全部夺回被大德寺霸占的学田还给孔庙,并下令云南各府州县遍立庙学,选文学之士为之教官,因此“文风大兴”,进一步推动了云南文化教育的发展。马龙州土首暗中勾结外贼,阴谋策动叛乱。忽辛不顾宗王包庇,将叛乱的头目全部杀掉,以杜绝后患。对各少数民族群众,忽辛则喻之以理,取信于人。云南与东南亚的越南缅向等国接壤,元朝与缅甸的关系时好时坏波动很大。1301年,缅甸与云南关系一度很紧张,忽辛随即派使臣修复了两国的友好关系。

——摘编自曹相《元朝回族政治家忽辛在云南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忽辛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忽辛推行改革措施的成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教育从洋务派创办各种“洋务学堂”起,就开始落地生根。1904年1月,清廷批准《奏定学堂章程》,一直延用到1911年清朝覆灭,秉承的宗旨是“忠君”与“尊孔”。袁世凯为自己当皇帝复辟帝制,重新尊孔,在教育方面更是通令恢复学校祀孔典礼。面对这种情况,“全国教育联合会”讨论、研究新学制,胡适在新学制草案的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22年11月1日,北京政府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新的《学校系统改革案》,史称“壬戌学制”。该学制基本参照美国学制,以小学、初中、高中的“六三三制”取代了原来的小学、中学“七四制”。直到现在,依然实行“六三三”制。它还提出了七条教育标准: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性之发展;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多留伸缩余地,以适应地方情形与需要;顾及国民经济力;兼顾旧制,使改革易于着手。这些措施都深刻影响着当时中国的社会发展。

——摘编自雷颐《壬戌学制与新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壬戌学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壬戌学制的积极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材料   东汉初,豪强势力发展,土地兼并逐渐严重,既威胁皇权,也影响百姓生活。为了加强朝廷对全国垦田和劳动人手的控制,平均徭役负担,光武帝颁布了“度田”诏令,核实各地的垦田数量和清查户口。起初,地方官员在执行“度田”诏令时,畏于权势,不敢认真清查,袒护豪强大族。特别是河南、南阳两地,一为京师之地,功臣居多;一为帝乡,皇亲尤众,“田宅逾制”更甚。这些问题暴露后光武帝极为重视,果断采取措施,整肃吏治,严惩在“度田”中作弊的官员,因“度田”不实被处死的郡守达十余名。从打击官员所涉及的地域范围看,有河南郡、河内郡,兖州之东平国,徐州之东海国、琅邪郡,荆州之南郡等,范围很大。光武帝的“度田”令因此得以严格执行,取得显著成效。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光武帝“度田”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武帝“度田”改革的特点并据此说明其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