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管伸向齐桓公说:“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管仲理财以此为指导原则,在农业上,他实行“相地而襄征”政策,次地轻征,增产多得,经济上给耕者以前所未有的好处(“与之分货”),这是“予”;由于生产增加,国家所得租税收入也随之增加,这就变成了“取”。在商业上,他实行盐铁专卖政策,统制流通环节,生产放给民营,生产者可得7/10的纯利,生产积极性提高,产量增加,税收(寓税于价)也相应增加。他实行轻重敛散政策,在“轻”(物多而贱)时以较市场略高的价格收购粮食,而在“重”(物稀为贵)时以略低的价格出售,调节粮食的供求和价格,给予人民好处,但予中有取,在一买一卖中国家获得了相当大的差价来增加财政收入。

——摘编自吴慧《中国商业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管仲理财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管仲理财改革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辽国把许多汉文化的特征整合进了自己的社会里,耶律氏先后接受了祖先崇拜和祭祀已故皇帝的习俗,契丹上层阶级中的一夫多妻制也逐渐转变为一妻多妾的制度。这表明
A.中原文化的影响力扩大
B.北方各民族习俗日益趋同
C.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完成
D.北方民族由游牧转向农耕
2019-07-11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中原和代北的不同特点,拓跋珪规定了相应的租税赋役制度。天兴元年正月,他重申维持旧燕旧土的租赋制度。在平城及其周围设置八部帅,其职责是对分土定居的氏族成员“劝课农桑,量校收入,以为殿最”。同年,拓跋珪从中原地区迁徙大量被征服的人口到京城,“诏给内徙新民耕牛,计口授田”。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在代北地区有了发展,国家按比例对定居从事农业劳动的国人和徙民考课,为北魏政权的存在提供了物质保障。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归纳拓跋珪改革的措施。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拓跋珪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材料   北周中央实行六官制,分工不清、效率低下;地方郡县设置过繁,“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隋朝取代北周以后,各地的士族集团控制着很多部曲、奴碑、荫户,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力。开 皇年间,隋文帝设五省六曹,五省为内史省(掌机要诏书)、门下省(掌审查封驳)、尚书省(总 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等六曹事)、秘书省(掌书籍历法)和内侍省(掌宫室内廷);“罢天下诸郡”,“存要去闲、并大去小”,并禁止地方官就地录用僚佐;废除九品官人法,“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官员“皆吏部除授”,每年考核,以决定奖惩、升降。隋朝的许多制度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

 ——摘编自《隋书》 


(1)根据材料,概括隋文帝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文帝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明代早期已有对官吏政绩进行考核的制度。但明代吏治腐败,法令不行,这些制度流于形式化。……张居正于万历元年(1573)推行“考成法”,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订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册,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二是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每完成一件,注销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处罚;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同样亦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张居正立限考成的三本帐,严格控制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每逢考核地方官的“大计”之年便强调要将秉公办事、实心为民的官员列为上考;专靠花言巧语、牟取信行的官员列为下考,对于那些缺乏办事效率的冗官,尽行裁撤。张居正当政期间,裁革的冗员约占官吏总数的十分之三。同时,张居正又广泛增添人才,提拔拥护改革、政绩卓越的官员,委以重任,因为有考成法在,“立限考成,一目了然”。彻底打破了论资排辈的传统偏见,不拘出身和资历,大胆任用人才。

——摘自百度百科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考成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考成法实施的历史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初,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初顺民心作三章之约。天下既定,命潇何次律令,韩信中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

—摘自班固《汉书·高帝纪第一下》

(1)根据材料,概括汉初巩固政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初改革措施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汉位于长江、汉江两江交汇之处,历来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频繁的灾害、战乱使武汉地区民众生存处境艰难,遭受极大的苦难,同时落后的卫生状况、贫乏的医疗条件均为武汉基督教会医疗慈善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行的空间。为了打开武汉地区的传教局面,基督教传教士积极开办诊所,通过施医赠药、救死扶伤等医疗手段来获取当地民众的信任,消除他们的排斥心理。1864年,在基督教传教士郭修理的请求下英国循道公会派遣传教医师施维善来到汉口,开办了晚清民国时期武汉第一家西药诊疗所,即后来的普爱医院,是近代教会医院的雏形。

——摘编自石松《晚清民国时期武汉基督教会医疗慈善活动及其影响》

材料二   改革前,英国的医院各自独立运营,医疗条件普遍落后,医院在医疗服务体系中无法发挥其应有价值,患者也无法享受到理想的医疗服务。1948年,工党政府卫生大臣安奈林.比万(AneurinBevan)推动实施了医院国有化改革,英格兰及威尔士的1143家志愿医院和1545家市政医院被收归国有,由卫生部设立行政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改革之后,英国的公立医院总数为2688所,总雇员数约30万人。医院国有化通过区域性医院联合体形式,重新整合医疗资源,使“全民、全面、免费”的医疗服务成为可能。

——摘编自白爽《1948年英国医院国有化改革的影响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武汉基督教会医疗机构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医院国有化改革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