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其他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 题号:11108545

材料   北周中央实行六官制,分工不清、效率低下;地方郡县设置过繁,“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隋朝取代北周以后,各地的士族集团控制着很多部曲、奴碑、荫户,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力。开 皇年间,隋文帝设五省六曹,五省为内史省(掌机要诏书)、门下省(掌审查封驳)、尚书省(总 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等六曹事)、秘书省(掌书籍历法)和内侍省(掌宫室内廷);“罢天下诸郡”,“存要去闲、并大去小”,并禁止地方官就地录用僚佐;废除九品官人法,“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官员“皆吏部除授”,每年考核,以决定奖惩、升降。隋朝的许多制度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

 ——摘编自《隋书》 


(1)根据材料,概括隋文帝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文帝改革的影响。
【知识点】 其他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魏初年,北方久经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口流徙,田地荒芜,豪强兼并土地十分严重,加之长期沿用的“宗主督护制”,使无地可种的平民百姓大多依附世家大族(宗主),成为宗主的私有财产,中央政府掌握的人口数很少,严重影响了政府财政收入。太和十年(486年),时任内秘书令的李冲上疏建议: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由邻、里、党三长分级负责检查户籍、监督耕作、征收税调、征发徭役和兵役;改革九品混通的赋税办法,实行税收和地租合二为一、按丁口分类征收税赋、征发徭役和兵役的租调制度。“均田制”、“三长制”和“新租调制”密切结合,相互支撑,构成了北魏政治、经济的三大支柱,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对巩固封建统治、推动北魏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李冲所倡导推行的“三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隋唐以后的地方管理体制大都承袭了这一制度,几乎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地方基层政权的组织模式。

——摘编自封立《政治改革家李冲与太和改制》


(1)根据材料,概括李冲改革的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冲改革的意义。(9分)
2020-03-05更新 | 3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王莽掌权后,根据古书上记载的井田制度,于公元9年颁布了一道著名的诏令。这道诏令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即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制,私人不得买卖;一家有男丁八口,可受田一井,即九百亩;一家男丁不足八口,而土地超过九百亩者,须将多出部分分给宗族邻里;原来没有土地者,按上述制度受田。二是将奴婢改称“私属”,不得买卖。诏令还规定,如果有人敢攻击井田制度,煽动人破坏法令,则将其流放至边境地区。

王莽这项改制自然会遭到大地主豪强的强烈反对,因为他们占有的田地远不止一井他们将多余的土地交出来等于要割他们的肉。他们占有的大部分奴婢是用于农业生产的,现在将土地都交了,难道将奴掉白养着?而奴婢又不许买卖,岂不是说着他们白白送掉吗?由于既没有可行性,又没有切实的强制措施,地主豪强多余的土地大多没有交出来,所以政府没有足够的土地分给应该受田的无地、少地农民,对这一纸空文,农民自然也不会满意,至此,王莽改制就将唯一拥护这项政策的受益者也得罪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莽改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葬改制失败的原因。
2019-04-17更新 | 3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清之际中国社会存在一个身份卑贱的“贱民”阶层,如浙江执贱役的惰民、山陕地区吹打谋生的教坊乐户、浙东苏南的丐户、福建江西的棚民、广东的昼户(水上居民)等,户籍上列为副册,不得与平民通婚,极为屈辱困苦;明末清初经常发生贱民“奴变”,+许多富户占有大量“贱民”为其奴仆,使政府大量财政税收沆失。康熙下诏,“令绅衿大户,如有将佃户穷民欺压为奴等情,各省该督抚即行参劾”。雍正元年下令“除山西、陕西教坊乐籍:该改业为良民”,除浙江绍兴府惰民丐籍”;五年下令将“年代久远,文契无存,不受主家豢养”的伴当世仆“开豁为良”;七年下令昼户“与齐民一同编列甲户”;八年下令将苏州府就有丐户“照乐籍惰民之例,除其丐籍,列为编氓”。

——据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I)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除贱为良”改革的原因及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初“除贱为良”改革的作用。

2018-03-28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