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8 道试题
1 .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的精彩发言被不断地传诵复制,更被拍成电影。但学者查遍资料档案,却找不到这句话的出处。对此,从史学研究角度上,我们最应该持有的态度是(     
A.顾维钧的精彩发言已经传播开来,宁信其有
B.影视作品都夸大了历史事实,没有研究价值
C.研究顾氏从法理上驳斥日本的材料更有意义
D.这句话反映了国人的心声,仍具有史学价值
7日内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二)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有以下几种观点。

观点一 吾敢以一言武断之曰,李鸿章实不知国务之人也。不知国家之为何物,不知国家与政府有若何之关系,不知政府与人民有若何之权限,不知大臣当尽之责任。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 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摘自梁启超《李鸿章传》(1901年)

观点二 所谓洋务运动(或称同光新政),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

——摘编自牟安世《洋务运动》(1956年)

观点三   (洋务运动)它与封建顽固势力的斗争,实际上是促进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这种发展的斗争。它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反映了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矛盾,也反映了新兴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同正走向没落、垂死的西方资本主义的矛盾。

——摘编自徐泰来《也评洋务运动》(1980年)

(1)从材料中任选两个观点,分别概括其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并结合所学内容分析这两个不同观点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你如何认识历史评价问题?   
7日内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二)历史试卷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3 . 中国古代史学界长期流行着历史循环论,如孟子的“一治一乱”说,把历史发展的过程描绘成一个封闭的系统。近代以来,面临民族危机的深化,进化史观成为历史研究的新潮流,如康有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历史进化观,把这一封闭的圆圈变成了螺旋向上的曲线。到新中国以后,学界对历史发展的观念得到修正。这说明(     
A.社会变迁推动了史学观念的更新B.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C.历史进化观是伪科学史学方法论D.中国历史发展呈现向前发展的态势
2024-05-2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世纪以前,人们认为古希腊信史只能从公元前776年即古代第一届奥林匹亚赛会算起。19世纪后期以来,考古学家受到《荷马史诗》启发,发现了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古希腊文明史被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这说明(     
①奥林匹亚赛会在古希腊史失去重要地位
②只有借助文献才能接近历史的真实面貌
③考古发现改变了人们对古代文明的认识
④考古发现与口述史料互证探究历史真相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4-04-24更新 | 13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其特征为:第一,把文学作为揭露社会的手段;第二,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第三,关心社会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 表现出作家对人的关怀……

——整理自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

材料二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于1859年撰写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其以法国天革命为背景,以巴黎和伦敦作为故事的发生地。《双城记》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反映的却是现实问题。作者感受到当时英国社会矛盾的尖锐、贫富的悬殊,下层群众中普遍存在愤懑与不满,觉得情况与大革命前的法国有些相似。下表是小说中的部分典型人物与形象介绍。

人物形象介绍
梅尼特医生人道主义的典型。他正直高尚,凭良心过活,因告发一侯爵兄弟霸占农妇的恶行而遭陷害,最终被关进巴士底狱
厄弗里蒙地侯爵反动贵族的典型。他视下层人民为草芥,顽固坚守贵族特权,最终被革命党人刺杀
得伐石太太革命群众的代表。她积极参与了攻打巴士底狱的战斗,性格特点是坚定、冷峻、没有仁慈,不讲怜悯,其最后在与他人的扭打中被自己的手枪打死

—整理自[英]狄更斯《双城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狄更斯《双城记》折射出的对当时英国社会的反思进行阐释并加以评论。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运用现实主义文学进行历史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
2024-04-2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八校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6 . 《尚书·牧誓》记载:“时甲子日昧爽,王至于商郊牧野。”由于缺乏论证,关于牧野之战的具体日期,千百年来,史学界多有纷争。近年,碳14测年专家用西周初年遗存中的炭样,给出公元前1050-前1020年的年代范围;1976年陕西出土了利簋(如图),天文学家依据其铭文,参照《国语·周语下》的天象记录,计算出武王伐纣是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这一时间的最终确认充分运用了(     

A.大胆假设法B.以史证史法C.二重证据法D.多重证据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从南宋到清末的700多年间,学术界和政界对王安石变法大多持否定态度,甚至把北宋亡国归罪于王安石变法。到清末民国时期,梁启超等人积极研究并大力赞扬王安石变法。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某种程度上也受到王安石“新法”的影响。该材料最能说明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是(     
A.个人情感B.时代需求C.阶级立场D.研究方法
2024-03-28更新 | 164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唐代杜环所著的《经行记》现已失佚,仅有杜佑《通典》所转引的1500余字存世,所载被俘工匠中没有造纸工匠,因而有学者不同意造纸术经怛罗斯之战西传的看法。近年也有中亚学者研究指出,在怛罗斯战役前,造纸术就以和平方式传入中亚,10世纪时传入叙利亚、埃及和摩洛哥等地。据此,下列最合理的理解是(     
A.文献记载和历史研究必须经考古发现证实
B.中亚学者研究结论形成较晚因而更加可靠
C.对造纸术经怛罗斯之战西传的看法应存疑
D.战争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契机
2024-03-28更新 | 192次组卷 | 8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该观点的提出主要是基于(     
A.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B.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
C.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需要D.努力实现国家统一的追求
2024-03-28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024·天津·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羊左”传说讲述了春秋时期羊角哀与左伯桃两人诚信守义的故事。西汉刘向的《列士传》记述了该故事,这一故事曾被唐代人引用,但《列士传》今己失传。2004年出土的东汉简牍中同时出现了羊角哀、左伯桃两人的名字,并未发现具体故事内容。根据上述材料,最能考证认定该故事的(     
A.产生时间B.人物姓名C.具体内容D.历史价值
2024-03-1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2(天津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