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坚持“据其功业之实而言之”。司马光治史,不大究天人之际,而始终注意人事,区分人物的贤奸善恶。《资治通鉴》中记述各种人物,无论是君还是臣,都视其修心治国、立身处世如何,而论其善恶得失。“穷探治乱之迹,上助圣明之鉴。”于史实,“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

——摘编自吴怀祺《<资治通鉴>的价值和司马光的历史观》等

材料二   章太炎认为,“夫读史之效,在发扬祖德,巩固国本”,若“人人以旧史为不足信”,则“国之本实蹶也”。“如我学人,废经不习,忘民族之大闲(防),则必沦胥以尽,终为奴虏而已矣。”“民族主义,如稼穑然,要以史籍所载人物制度、地理风俗之类为之灌溉,则蔚然以兴矣。不然,徒知主义之可贵,而不知民族之可爱,吾恐其渐就萎黄也。孔氏之教,本以历史为宗。宗孔氏者,当……取前王陈迹可以感怀者,流连弗替。”

——据《章太炎全集》

材料三   伯赞同志说,过去,在反动统治下,写历史文章就像制造炮弹,总想使它具有尽可能大的打击敌人的威力,总要千方百计地把历史同政治斗争的需要直接联系起来。这在当时是必要的。因此,有时候就以古喻今……他认为解放后社会条件起了根本变化,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思想,因此,可以也应当对历史科学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坚持斗争精神而又避免出现过去的毛病,这样才能使历史科学繁荣起来……他反复强调,要使历史科学具有战斗力,能够不断地战胜非无产阶级思想,首要条件是严格按照历史实际来分析和研究历史,切忌削足适履。

——田余庆《坚持真理无畏无私——深切怀念翦伯赞同志》


(1)以具体史实说明“孔氏之教,本以历史为宗”。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光、章太炎和翦伯赞三人观点的共通之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对中国传统史学的改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曾在《戊戌政变记》中明确指出:“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有学者研究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真正意义上的崛起是在20世纪初。就影响而言,随着西方近代启蒙思想不遗余力地被引介,各种启蒙刊物的广泛印行,犹如时人所言:即苏已死之国魂而争存世界,“发明民族主义不为功矣。”究其内容而言,此时民族主义思潮业已超越了戊戌志士尚还恪守的“华夷之辩”,矢志以求的不仅仅是传统士大夫的社稷安危和宗庙覆亡,而是明确地揭示了这一思潮作为近代最具统摄力的意识形态本质特征:也就是欲戢列强鹰瞵鹗视之态,以纾华族豆剖瓜分之祸,唯有发挥本民族种种特性,合其权以为权,合其志以为志,合其力以为力,“当以建民族国家为独一无二之义。”

——摘编自胡成《略论晚清民族主义思潮对边疆事务的构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合理,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关键在基层治理。传统中国的正式官僚体制只能到地方州县一级,州县以下的基层社会则是以士绅、宗族等地方精英为主导的地方自治。中国自秦以后形成以地缘为特征的乡里组织是封建王朝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的延伸,是官府控制地方的重要工具,其职能主要是负责征派赋税徭役、掌管教化治安等。其他诸如公益活动、社会救助、水利设施等地方公共事务,则主要依托基层社会力量来完成。广泛存在于基层社会的宗族组织(族权)与地方势力(绅权),以及各类民间会社组织,在构建地方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是在以血缘、伦理、道德为基础的宗族与士绅的协助下,使得古代国家治理体系更加稳固而难以瓦解。

——摘编自杨国安《“天高皇帝远”?古代基层社会如何治理》

材料二   晚清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家必须从社会中汲取更多的资源以及进行社会动员。传统的乡村精英一方面需要充当国家收取税费、社会动员的先行官;另一方面作为乡村社会的领袖,族长、乡绅被认为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力量,被受到西式教育成长的年轻一代的批判和反叛。以改造社会为目标的革命力量更是直接将矛头对准基层社会的宗法伦理体制,不断地通过斗争来瓦解宗法社会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基础。传统的乡村精英无法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原有的功能,逐渐退出了乡村治理的舞台。乡村社会的狠人、恶人、地痞等“土豪劣绅”便趁机登上了乡村治理的舞台,成为国家在基层的代理人。新乡村精英对基层资源的大肆汲取激化了基层社会的矛盾,基层社会逐渐失序。

——摘编自郭亮《家国关系:理解近代以来中国基层治理变迁的一个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基层治理相比近代基层治理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于1848年创办了第一所女子学院,一些中产阶级妇女受过教育,有了文化,能接受先进思想,她们最先意识到摆脱这种状态,改变这种地位,当然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中产阶级妇女走出家庭是很难的,她们需要极大的勇气,有时还要作出牺牲,譬如常常会因此而找不到丈夫,因为传统的中上层人士都不愿妻子外出工作黄1851年,英国大约有7万妇女从事教师工作,1854年佛洛伦斯南丁格尔小姐带了38名英国第一批护士奔赴克里来亚战地,到1901年,英国的女教师达172000人,女护士到1891年已有53000多名。

——摘编自唐宏刚《中世纪后期英国妇女教育状况及其影响探析》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后,妇女争取平等的斗争变得更有自觉性和组织性,19世纪妇女教育的发展不但提高了英国妇女要求平等权益的意识,而且也为20世纪以争取政治平等为目标的妇女团体的产生做好了组织上的准备,1918年英国颁布了《改革法案》,明确赋予妇女的选举权,尽管此法典对妇女选举权仍不尽如人意,但它标志着英国妇女权力与地位从此有了法律保障,英国妇女文化水平快速的提高,得益于英国妇女教育组织所举办的妇女成人教育机构。

——摘编自韦鹬李宜芯《20世纪上半叶英国妇女成人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妇女的受教育情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对社会发展和自身解放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阅读材料,评述20世纪英国妇女教育的发展。
2023-10-2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泰雅实验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