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我国古代青铜器的形制、铭文,以及对我国古代碑碣刻石的收集、著录与研究,称作金石学。这一专门之学创建于宋,在宋朝之前,历史上虽然也有关于前人对金石文献进行研究的记载,不过,前人在这方面的工作毕竟是一鳞半爪,并不成系统,因而也就不能称其为“学”。……金石学发展至清代,呈现出复兴进而繁荣的景象。随着金石学研究成果的日益增多、范围的不断扩大,在金石学自身渐趋科学的同时,也带动和促进了相关领域的研究……金石文献脱离附庸于史部目录类的地位而独立成为史部的一个子目,且再细分子目……此外,随着金石学研究的日益深入,新史料意识全面觉醒,学者们在利用金石证史方法研究历史的同时又对这一方法进行思考和总结,上升至理论的高度已指日可待。

——据崔文印《宋代的金石学》、王雪玲《论清代金石学的学术自觉与理论价值》整编

材料二   清代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后一个辉煌发展和总结时期,到晚清,由于西洋文化的冲击以及国家贫穷落后的精神刺激,促使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更为全面的总结、反思,由经学的汉、宋之争,进而展开今、古文经之争,进而展开更广泛的诸子研究……科举制度的废除,表明即使在官方程朱理学的绝对权威地位也已不复存在。在这种背景下,随着三大考古发现的真谛被逐渐揭示出来,金石学有可能因其研究领域扩大、研究对象深化而步入近代考古学。晚清社会是一个“千古未有之奇变”的社会,学术思想因之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旧史学向新史学演进,金石学向考古学演进,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刘毅《从金石学到考古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石学在宋代成为专门之学的原因,概况金石学在清代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金石学向考古学演进的原因。
2023-11-1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的环境变迁,始于秦汉。从北宋中期开始,中国环境质量整体渐劣;从全国宏观方面而言,环境最先受到严重破坏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宋代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南方生态环境遭受空前的破坏,环境变化的原因主要为人口快速增长下土地资源的不当利用。为满足剧增人口的生存之需,人们不知疲倦地向自然索取,无限地垦殖耕地,毁坏植被。中国环境的变迁,除自然因素外,根本原因在于“人为”。

——摘编自陈业新《中国历史时期的环境变迁及其原因初探》

材料二



近300年来中国森林覆盖率变化趋势

——摘编自何凡能等《近300年来中国森林的变迁》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之时,全国森林覆盖率仅为8.6%。1949年10月,林垦部(后改为林业部)成立,负责全国林业经营和林政工作,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林业工作。1950年,在首届全国林业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普遍护林,重点造林,合理采伐与利用”的基本方针。1956年,中共中央发出“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大跃进”运动结束后,发展科学技术,开展木材综合利用、提高木材利用效率成为工作重点。这一时期颁布了一系列法规,禁止烧山及滥伐、滥垦,开展大规模造林,“造林后林权归造林者所有”。至1966年,全国已经成长起来的新造幼林超2亿亩。

——摘编自任铃《1949~1966年我国林业建设的实践探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国环境变迁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300年来中国森林覆盖率的阶段性变化及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林业建设的历史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司马迁(公元前135—公元前86年),从小好天文历算和黄老之学。10岁起学习古文,20岁开始游历天下。太元初年(公元前104年),他开始撰写《史记》。《史记》有十二本纪、十表、七十列传等,共计130卷。它既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变化,又记录了自然界的变化。人类社会各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民族、宗教、民风,构成社会的各个阶层,如帝王、将相、学者,游侠、卜者以至农工、商贾,都有较全面的反映。《史记》肯定“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司马迁继承和发展了春秋战国以来人们关于自然界的认识成果,用他的话说,就是“究天人之际”。他试图通过研究自古以来天人相互感应的规则,深观时变,为现实生活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史记》成为后代正史之楷模。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425),伟大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历史》一书的作者,西方史学的奠基人。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勤奋好学。特别喜爱史诗。大约从30岁开始了一次范围广泛的旅游,曾遍游埃及、叙利亚、两河流域、黑海北岸以及波斯等地,寻访各地历史遗迹、考察风俗民情,肯定了亚非人民的文明成就,同时还收集到大量关于希波战争的资料。希罗多德在估量史料和处理史料时,他充分表现出了“求真存疑”的批判精神;希罗多德在史学上创立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历史编纂方法。其特点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记事系统连贯,叙述生动有趣,把历史真实性与描写艺术性结合起来,为后世的历史叙述体奠定了基础,至今仍被西方奉为正宗,成为编纂历史的通用体裁。

——摘编自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一分册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司马迁、希罗多德史学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史学编撰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司马迁、希罗多德二人史学的共同之处,并谈谈你对史家治史的认识。
2021-11-18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田家柄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