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梁启超《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等著述是通过日本学者的著述间接获取西方进化论史学理念,然后结合中国史学状况所作的论说,这是近代史学史一项成绩突出的个案研究。这反映出近代中国史学(     
A.深受西方史学思想的影响B.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潮流的产物
C.中西史学融合研究的结晶D.成功的将传统史学转为现代史学
2023-12-0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神州天立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东汉史学家班彪作《史记后传》百余篇,肯定司马迁有“良史之才”,但批评司马迁不能依五经之法言,不能同圣人之是非。这一史实最适合用来说明(     
A.《史记》开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B.班彪仿《史记》撰写《汉书》
C.汉代史书的撰写受到政府鼓励D.儒家正统思想影响史学写作
2023-11-12更新 | 225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江油市太白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3—6世纪,中西都经历了政治分裂、新起民族政权的挑战和新宗教的冲击,但在历史现象层面的相似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同中之异。中国历史和文明历经危机而得以连续发展,西方历史和文明则在危机中断裂,这个结局并非偶然,而是由双方的政治、民族及文化等结构差异所决定的。

——摘编自刘家和、刘林海《3—6世纪中西历史及文明发展比较研究》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3—6世纪中西发展进程的比较。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另选19世纪以前某一历史时期,比较中西文明发展的“同中之异”,并进行阐释。(要求:明确时间段和同中之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11-02更新 | 323次组卷 | 9卷引用:四川省仁寿县铧强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普法战争后,为了实现国家军事崛起,民族复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在初等学校大力开展军事教育,以培养未来的“公民战士”。教育部携手军方和各民间组织,帮助初等学校开展体育和军事教育。初等学校努力结合各门课程各自的学科特点,与体育课共同构建起一个多学科渗透的军事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为法兰西民族在身心上双重实现“民族新生”,以及为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建构提供了助力。

--摘编自曾晓阳《民族复兴视域下的近代法国初等学校军事教育》

材料二   始于清末的军国民教育思想是对近代国际军国民教育思潮的主动适应与学习。它顺应了当时中国人急图救亡的政治需求,得到了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雏新派的大力倡导。其重要内容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普及军事知识的教育和军事技能的训练,重视学校体育,改善学生体质,使之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大力宣传武人战功,进行爱国的尚武教育,以培养国民的民族观念和爱国精神。

--摘编自韩玉霞《清末民初的军国民教育》

材料三   1985年,教育部、总参谋部在全国普通高校开展军事训练试,点,要求将军事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通过军事训练教学对大学生实施国防教育,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01年起,“军事课”在普通高校由试点转为全面展开,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军事课”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的一门素质类课程,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程建《浅析普通高校开设“国防教育课程”相关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普法战争结束后法国初等学校军事教育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法国相比,清末军国民教育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导致不同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学校军事教育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01年1月5日,邓恩铭出生在贵州省。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邓恩铭投身于汹涌澎湃的学生运动,到济南城内外进行宣传讲演。五四运动后,邓恩铭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邓恩铭参与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2年初,邓恩铭与王尽美等以中共代表的身份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参加了列宁倡导的“星期六义务劳动”。中共二大以后,在他的领导下,矿区工人很快组织起“矿区工会淄博部”,并建立了淄博矿区第一个党支部——洪山矿区党支部,使淄博矿区的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1925年2月,邓恩铭与王尽美发动胶济铁路和四方机车厂工人举行全厂大罢工,罢工取得胜利。邓恩铭后因叛徒出卖被捕,1931年4月5日清晨6时慷慨就义,年仅30岁。

——摘编自余玮《邓恩铭:中共一大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恩铭的时代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恩铭的时代精神。
2023-06-04更新 | 135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改变按照条约开放商埠的不平等性,增加财政收入,1898年总理衙门奏请将岳州、三都澳和秦皇岛等开设商埠,当即获旨允准。百日维新期间,清廷颁布谕旨“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号召各省督抚在全国推广。日俄战争后,清政府掀起新一轮自开商埠运动。济南、常德、湘潭、海州、南宁、昆明等地相继宣布或策划自开商埠。据《济南商埠租建章程》规定,外人居住和贸易将被限制在位于城外划定的居住区商埠内,所有进出居住区商品都按运往内地对待。设立中国人控制的工部局和巡警局,虽然领事裁判权得到承认,但警察可以进入任何住宅搜捕疑犯。所有居住区土地均由政府定价购买后转租,如租金及钱粮一年未交清,将取消租契。租地内建筑三年内建成,否则注销租契,所纳租金及钱粮概不退还。在美国和英、德、日共同抵制下,清政府自开商埠意图没有完全实现。至清末,清政府批准宣布自开商埠总数达37处。

——摘编自崔志海《清末中美自开商埠与约开商埠之争》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是我国日益融入国际市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的35年,是我国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的35年,也是我国抓住全球化机遇一跃成为世界贸易大国的35年。


119782012年货物出口和进口总额


219832012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改革开放铸辉煌经济发展谱新篇——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自开商埠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清末自开商埠相比,新中国1978年以来对外开放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对外开放的因素。
2023-03-01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郭沫若(18921978),中国杰出的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早年留学日本,从事历史学、考古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任中国史学会主席,提出史学发展六个方面的转向,突出马克思主义对史学研究的指导作用,强调对各民族历史、近代史和亚洲历史的研究。1954年,郭沫若主持创办《历史研究》,提倡历史研究要将史料与理论并重。郭沫若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提出了“人民本位”的历史学说,主张评价历史人物时要以其历史作用为准。同时,郭沫若还重启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引发了研究一系列重要历史理论问题的热潮,新中国史学逐步发展起来。

——摘编自张越《新中国史学的初建——郭沫若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沫若对新中国史学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郭沫若取得史学发展成就的原因。
2023-02-1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科学文化的舶来是明清之际时代性的重大变化,来华传教士与中国士人进行了广泛的思想交流。中国士大夫热切研习探求舶来的各种学理,他们意识到传统科技停滞的最重要原因在于“第(仅仅)能言其法(技巧),不能言其义(逻辑)”,更新知识必须“缘数寻理”,才能“具存实义”发现规律。伴随着西学的传入与明清更替,天文、地理、人治之学等实学为士人所看重,产生了一批脱离空谈“心性”的新型士人与政治家,诞生了《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一大批科技成就。

——据陈橹《论明清之际士人群体对西方科技的态度与历史影响》

材料二   18世纪,启蒙时代许多作家和思想家都具有科学教育背景。他们通过演讲和著书立说将科学理论介绍给公众,最著名的莫过于《大百科全书》……这一时期大学里的教授开始接受牛顿的理论,有的教授向学生展示科学原理,并向公众演示自己的发明。科学会和研究院大量建立,其中许多机构有出版图书和期刊的特许权。1738年伏尔泰出版了《牛顿的哲学原理基础》以向公众介绍牛顿的力学原理。这一时期,还有更多的向外行人讲解科学原理和知识的图书出版。

——据李大光《科学传播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西方科技在中国传播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时期中国相比近代西欧科技传播途径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并联系现实生活,提出一条与上述材料中不同的科技传播新途径,并简要说明其优点。
9 .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出现了环境恶劣、住房奇缺、公共空间匮乏等“城市病”。19世纪30年代的霍乱疫情最终使英国政府逐渐放弃自由放任的城市治理政策,以1848年《公共卫生法》的颁布为标志,英国开始干预城市发展,进入以公共卫生为中心的城市规划阶段。这说明当时英国(     
A.疫病流行阻碍了工业化进程B.“城市病”催生城市治理新模式
C.以干预主义应对城市化问题D.开始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着手进行海关税务人员的"国产化"。至1937年,海关各口岸的税司已由1929年的仅8名中国人上升到有三分之一的职务由中国人担任。这一举措(     
A.折射出国民革命的深化B.废除了西方列强在华特权
C.体现了民族主义的倾向D.顺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