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安徽考古成就(部分)表

考古发现

所属时期

概况

含山凌家滩遗址

新石器时期

这是巢湖流域保存最完整的原始聚落遗址,生活区有近3000平方米的红陶块建筑遗迹(神庙或宫殿);墓葬区出土玉器数量最多,品种最为丰富,雕琢精湛,独树一帜

铜陵铜矿遗址

商周时期

此铜矿采用山上采矿,山下冶炼的格局。采矿井多有木架支护,有竖井、斜井等,出现冶炼氧化铜矿、硫化铜矿技术。此遗址的发现,与金文中有关周王朝征伐淮夷并“掠金”等记载相吻合

阜阳汝阴侯夫妇墓地

两汉时期

该墓出土竹简9000多片,内容涉及十几种先秦古籍,比较珍贵。所出漆木器中的太乙九宫占盘和二十八宿圆盘,是古文献中没有记载过的汉代测天仪器

淮北隋唐大运河遗址

隋唐时期

该遗址共计发现唐代沉船8艘,出土大量的陶器、瓷器、铜器、铁器,以及铜钱、石锚等。唐代沉船有独木舟、拖舵平底船等不同类型,最长的有20多米

合肥包拯家族墓地

两宋时期

出土的墓志铭详细记载了包拯夫妇的生平及其子孙衍生等情况,是十分珍贵的文字史料,其中包拯的墓志铭有3200多字,比《宋史·包拯传》的字数还多,弥足珍贵

——摘编自杨立新《安徽考古的世纪回顾与思索》

材料二   二重证据法由王国维提出:“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王国维处于20世纪初年,甲骨文、汉简等重要发现为他提供了新的史料凭借,西方近代学术的相继传入,尤其是19世纪后期以来欧洲学者重视考古材料的运用,以及“审查史料”即强调对于历史文献应以审慎态度究明其来历、考辨其真伪然后作出正确分析的观念和方法,给予他以深刻的启发。他以此与所熟悉的中国传统历史考证学的优良方法互相结合起来,遂能在治史观念和方法上取得重大突破。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史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考古发现并说明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重证据法”形成的背景,并说明其对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意义。
2024-04-1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四)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成立。中国考古学作为独立学科开始了系统性的发展。史语所在传统金石学的基础上,引进了科学思想和田野方法开展了大规模的考古活动,在出土材料研究和考古发现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甲骨文研究、安阳殷墟及龙山遗存的发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如《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殷历谱》《小屯、龙山与仰韶》等考古名作。这些活动维护了民族尊严,为中国史前史寻找到了文明的根源,回击了西方学者的“中国文化西来说”,成功地认识到史前文化的多元性和不平衡性,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1937年后,全面抗战爆发,考古事业进入低潮,抗战结束后的三年内战期间则陷入了停滞。

——摘编自陈洪波《史语所的实践与中国科学考古学的兴起》

材料二1910年后,美国考古学走向职业化,引发了美国公众对本土大陆历史的热切期待。美国民族事务局雇用专业学者对本土的民族志和语言问题展开研究。以博厄斯、威利等为代表的考古学家通过地层学和序列年代方法确定了北美区域性文化编年史,并认为美国史前文化发展是完全独立的过程。随着20年代古印第安人遗物的不断发掘,考古学家通过计量分析、环境演绎等手段推断出印度安人是具有变化能力的族群,改变了长期以来土著居民是“原始停滞”的种族观念。这些考古活动还解决了古代遗存的地域共性和差异性问题,并影响到其他地区类似问题的考古学进展。

——摘编自布鲁斯·崔格尔《考古学思想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上半期中国考古取得的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20世纪上半期中、美两国考古研究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考古学对历史研究的意义。
2022-05-09更新 | 235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