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月,辛巳,(懿)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衣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司马懿)还保营。

——[东晋]习凿齿《汉晋春秋》

材料二 帝(司马懿)攻拔其(诸葛亮)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

——[唐]房玄龄等《晋书》

材料三 当宣(晋宣帝司马懿)、景(晋景帝司马师)开基之始,曹(曹氏)、马(司马氏)构纷之际,或列营渭曲,见屈武侯(被诸葛亮所击败)······陈寿、王隐(晋史官,《晋书》史料多出自其所著史书)咸杜口而无言······至习凿齿(蜀汉广汉太守习祯后裔)乃申以死葛(诸葛亮)走达(司马懿)之说······历代厚诬,一朝如雪。考斯人之书事,盖近古之遗直欤!

——[唐]刘知几《史通·直书》


(1)指出根据材料一、二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并说明理由。
(2)材料一、二对同一史事的记载有何明显分歧?结合材料三,分析说明哪一记载更为可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古时起,中国人便对埃及文明抱有浓厚的兴趣。《永乐大典》等古籍便有对古代埃及的相关介绍,但这些记载几乎都是由番外使节或商人转述而来的。19世纪中期,王韬等人以及清政府派往欧洲各国的使臣们成为埃及访古的首批中国人,他们中的很多人热衷于收藏埃及文物,如朝廷重臣、金石学家端方就曾收购了不少埃及铭刻,这些铭刻中的一部分至今还保存在中国。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近代早期国人对于古代埃及文明抱有的是一种盲目猎奇的心理。

19世纪末以来,伴随着最新考古成果的传入,作为历史新兴分支学科的埃及学以及相关知识也被大量报纸杂志所刊载。……20世纪20—40年代,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反思埃及历史的高潮。当时的报刊有大量关于埃及反帝斗争和独立运动的报道,如1936年的《知识半月刊》就刊登了《怒吼吧,埃及!怒吼吧,中国!》的文章。穿越时空的阻隔,中国与埃及终于在近代纷乱与动荡的历史舞台上相遇了。

——摘编自张赫名《穿越时空的相遇——近代中国人对埃及的认知与研究》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评析近代中国人对埃及的认知与研究。
2023-05-23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见证: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口述史》记载:“1980年8月……动员的时候,我就说,我们现在生产队都包产了,公社有名无实,不存在了,通过领导批准,要把公社的牌子换成乡政府的牌子,过去公社的主任就作废了、没得了。”这口述的内容
A.符合史实,印证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符合史实,印证了人民公社体制的改革
C.不符合史实,废除人民公社是在1978年
D.不符合史实,当时的人们是反对包产的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神化岳飞还是神话岳飞?

公元1140年,金朝以金兀术为统帅,兵分四路大举进犯。岳飞奉命坐镇郾城,指挥抗金。因《金史》和《宋史》对这场持续三个月的大战记述不同,岳飞的战绩也饱受争议。以下材料均是关于这场大战的记载。

材料一

出处史料
《宋史·岳飞传》飞时出视战地,望见黄尘蔽天,自以四十骑突战,败之。郾城再捷。飞进军朱仙镇,距汴京四十五里,与兀术对垒而阵,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兀术遁还汴京。
《宋史·杨再兴传》飞败金人于郾城,兀术怒,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及韩常兵逼之。飞遣子云当敌,鏖战数十合,敌不支。再兴以单骑入其军,擒兀术不获,手杀数百人而还。

材料二

出处史料
《金史·宗弼列传》(兀术)自率取亳州及顺昌府、嵩、汝等州,相次皆下,时暑,还军于汴。岳飞等军皆退去。河南平。
《金史·熙宗本纪》秋七月癸卯朔,日有食之。乙卯,宗弼遣使奏河南、陕西捷。

注:《宋史》《金史》均为元朝修撰。《金史》的史料,多源于金朝官修的实录,编者以金国遗民为主。《宋史》多源于原宋代国史、实录、岳飞后人编撰的《鄂国金佗稡编》及续编等,编者以南宋遗民为主。

材料三   敕岳飞

自羯胡入寇,今十五年,我师临阵,何啻百战,曾未闻远以孤军,当兹巨孽,抗犬羊并集之众……如今日之用命者也。盖卿忠义贯于神明……鏖斗屡合,丑类败奔……载想忠勤,弥深嘉叹。降关子钱二十万贯,犒赏战士。故兹奖谕。

——宋高宗《奖谕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郾城胜捷犒赏诏》

材料四   金章宗在诱降南宋将领吴曦的书信中写到:“且卿自视翼赞(辅佐)之功孰与岳飞?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一旦见忌,遂被叁夷之诛,可不畏哉。”

——《金史·完颜纲传》

材料五   金天眷三年(1140年)宗弼再取河南地,《金史》本纪但书:五月河南平,六月陕西平。《宗弼传》亦不书战败之事。然岳飞有郾城、朱仙镇之捷,韩世忠有淮阳之捷等,《金史》皆不书。或疑《宋史》各传特自为夸大之词而非实事,然《金史·宗弼传》谓是时宋将岳飞、韩世忠等分据河南州郡,复出兵涉河东,驻岚、石、保德之境,以相牵制;又《金史·阿鲁补传》谓宋将岳飞、刘光世等果乘间袭取许、颖、陈三州,旁郡皆响应,则《宋史·岳飞传》所云克复京西州郡、累战皆捷者,必非虚语。

——摘编自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之《宋金用兵需参观二史》


(1)对于这场战争的胜负,为何材料一二会有不同的记载?
(2)材料三、材料四对于主题的研究有何价值?
(3)依据赵翼的考证可能得出何种结论,试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历史研究选择史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022-05-13更新 | 429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6世纪末,拜占庭史料首次以“桃花石”(Taugast)指称中国,此后,该称呼广泛出现于阿拉伯、突厥等语言文献。关于“桃花石”这一名称的源流,学界部分观点如下表。根据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观点学者理由
“拓跋”说[法]伯希和“桃花石”(Taugast)乃拓跋(thak-bat)的译音,用以指代北魏
“唐家”说[法]夏德根据现存突厥暾欲谷碑碑文,桃花石(tabghaq)为“唐家”(Togus)之转音,意即唐朝
“汉人”说[元代]李志常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载其师丘处机在阿力麻里(今伊犁),见当地人“喜曰:.桃花石诸事皆巧。'桃花石谓汉人也'
A.伯希和为国外学者,立场相对客观B.暾欲谷碑为实物史料,故“唐家”说最为可靠
C.拜占庭史料年代早于唐朝,可证伪“唐家”说D.李志常所记为一手史料,可信度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户口数的真实含义

据推算,宋代的最高垦田数大约是7.2亿亩。宋太宗时开始在南方水稻区扩种麦豆类作物,同时在江淮之间推广水稻,以充分利用地力。1012年,真宗下令从福建运送三万斛早熟耐旱的占城稻种,到受旱地区推广,并在宫中试种,让百官了解新品种的效益。

根据北宋后期的户口分布状况分析,总数1亿左右的人口中只有不足4000万分布在北方,而西汉末年在关东地区就有约3500万人口,与西汉的关东相比,北宋北方的范围还是比西汉关东范围大。可见在宋代的北方,只要能维持1000年前的生产水平,就完全能够供养这些人口了。

余下的6000多万人口对南方来说,却并不是突然之间出现的。从两汉之际的人口南迁算起,南方的开发已经进行了1000年,实际人口在南朝时已经突破3000万。从唐朝后期开始,除了供养本地的人口外,南方还要向北方提供粮食、纺织品和其他财富,实际的生产能力早已超过了本地人口的需要,完全具有扩大人口规模的物质基础。1102年南方人口密度最高的两路——两浙西路和两浙东路也没有超过100/平方千米(以每户5人折算,以下同)1123年也只有成都府路的人口密度高于100;而西汉的关东,平均人口密度是77.6/平方千米。

宋代南方、特别是江南和福建的人口增殖之快,以及由此引起的耕地不足的矛盾,从不举子(即杀婴)之风的盛行亦可见一斑。宋代的北方就没有发现这样的记载,此前的唐代和此后的元明时代江南也没有如此严重而普遍的杀婴现象。有人认为“这反映了当时人口超越负荷之后,所出现的自发性调节”。

——摘编自葛剑雄著《中国人口发展史》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宋代历史有何史料价值。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以下是有关元代官修史书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43年,元顺帝诏修辽、金、宋三史,根据《修三史诏》而制订的《三史凡例》简明而易操作,其首条规定:“帝纪:三国(指辽、金、宋三朝)各史书法(参照),准(标准)《史记》《西汉书》《新唐书)。各国称号等事,准《南·北史)。”其末条强调:“疑事传疑,信事传信,准《春秋》。”

——摘编自瞿林东《谈唐修八史和元修三史》

材料二   13441345年,元朝史官在前人有关撰述的基础上,将辽、金、宋三史先后撰成、刊印并奏进。面对三史,元顺帝对大臣阿鲁图等说:“史者,所系甚重,非儒士泛作文字也……史既成书,前人善者,朕当取以为法,恶者取以为戒……朕与卿等皆当取前代善恶为勉。”

——同上

材料三   把南宋末与元直接抗衡的张世杰、陆秀夫、陈文龙、张珏等众多坚持抗元的人物,收入《宋史·忠义传》。

——摘自孙廷林《正史忠义类传的新变化》

材料四   《宋史·忠义传》记载,李彦仙日与金人战,将士未尝解甲。娄宿使人呼曰:“即降,畀前秩(给予高级官爵)。”彦仙曰:“吾宁为宋鬼,安用汝富贵为!”……城陷,彦仙率众巷战,矢集身如猬,左臂中刃不断,战愈力。

唐重,靖康二年(1127)以天章阁直学士知京兆府,《宋史·忠义传》记载,金兵围永兴,“重度势不可支,以书别其父克臣曰:‘忠孝不两立,义不苟生以辱吾父。’克臣报之曰:‘汝能以身殉国,吾含笑入地矣。’”

——同上

材料五   有关宋蒙(元)战争的相关史料……如名将王坚死守合州,致蒙哥汗死于城下,《宋史·忠义传》仅列坚子《王安节传》而不为王竖立传。元修《宋史》对宋与蒙元战争中蒙元失败的纪录一般予以删削。

——同上


试对元代官修史书的编撰原则和笔法作出评述。
8 . 岳飞是历史上的著名英雄,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统治者通过不断册封和祭祀岳飞,岳飞的"忠"成为国家政治体系重点宣扬的内容。明朝中期以后,内外交困,朝纲动荡,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重新唤起中原人民的历史记忆,文人士大夫在各种诗文中将喜飞塑造成"忠""廉""孝"的形象,驱除夷狄,尽心报国,公正无私。

清朝统治者实行"抑采策略",将岳飞树立成忠君重道的政治楷模,有意淡化岳飞抗金英雄形象。乾隆帝称赞岳飞"知有君而不如有身,只有君命而不知惜己命,知班师必为秦桧所诟,而君命在身,不敢久握重权于封疆之外"。

材料二   后世研究岳飞的史料中影响最大的是家史。1142年(岳飞蒙难20年后),宋孝宗为岳飞平反,岳飞子岳霖开始多方搜集岳飞遗事。岳飞孙岳珂在此基础上,又多方收集岳飞表奏、战报、诗文旧事、被诬始末资料,高宗给岳飞的御礼、手诏,以及南宋时人关于岳飞的旧闻、著述和部分记载,陆续汇集编成《鄂王行实编年》《金佗科编》《金佗续编》等。岳珂在详细叙述岳飞事迹的同时,将岳飞之死归罪于秦桧之奸,回避了宋高宗杀害岳飞的罪责。有些记述诸如岳飞出身诗书翰墨之家、尤喜《左氏春秋》《孙吴兵法》,以及在河南的战绩等经考证为不实或夸大。

——据王振东《试论岳飞形象的演变》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明清时期岳飞在国家政治体系的形象进行阐释。
(2)对史料的真伪和价值进行辨析是历史研究的基本要求。试评析岳飞家史的史料价值。
2021-06-03更新 | 33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徐福东渡"的故事流传久远,如表是史籍中的相关记载。这
史籍内容
西汉《史记.秦始皇本纪》“于是遣徐市(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西汉《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秦皇帝大悦,遣振男女3000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西晋《三国志》“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注:“直洲”究竟在何处,学界观点不一,相对普遍认同是“日本”。)
五代《释氏六帖》“日本国亦名倭国,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也,今人物一如长安。”
A.说明徐福一行确实到达日本
B.需要与实物等佐证共同证实其真实性
C.表明《史记》作为信史具有权威性
D.体现出史料记载无法还原历史真实
2021-05-12更新 | 18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