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是关于参加中共“二大”代表的人数的若干记载。据此可知
序号史料出处
“参加这次会议(即中共“二大”)的有来自七个地区(上海、北京、山东、湖北、湖南、广州)七个代表,每个地区各一人。”《关于我们党的组织问题(补充报告)》(1922年12月9日出席共产国际“四大”的中共代表团提交)
“陈独秀、李达和我(即张国焘)、蔡和森、高尚德、包惠僧、施存统,此外还有一位上海代表、一位杭州代表,一共九人。”张国焘《我的回忆》(1961-1965年所写)
“(二大的代表是)陈独秀、张国焘、李达、杨明斋、罗章龙、王尽美、许白昊、毛泽东、蔡和森、谭平山、李震瀛、施存统,共12人。”《中共历次大会代表和党员数量增加及其成分比例表》(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共“六大”代表整理)
A.仍需寻求更多史料,进行史料互证,还原历史的真相
B.甲可信,因其记录的日期最接近中共二大召开的时间
C.乙可信,因张国焘为“二大”当事人,其回忆最可信
D.丙可信,因其记载的名单更为详细,故其可信性更强
2022-04-13更新 | 337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95年,康有为组织十八省举人联名“公车上书”。康有为本人的文章回忆,上书遭到清政府拒绝;但有现代学者考证认为,康有为根本没有向清政府呈递举人们的改革主张。下列关于“公车上书”认识合理的是
A.作为亲历者,康有为的记载最为可靠B.对历史真相的探究,需要不懈的钻研
C.人们对于历史事件的认识无需达成共识D.现代学者掌握更多史料,其研究更为可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关于分封制最早出现的时间,民国时期著名学者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把分封制理解为周人的创造,是商周之际文化剧变的重要标志。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代已经存在分封制的观点逐渐占据了主流地位。比如古文字学家胡厚宣根据甲骨卜辞所作的《殷代封建制度考》中提出了根本不同于王国维之说的观点:“举凡周初之一切,苟非后世有意之附会,则皆可于殷代得其前身。……殷代自武丁以降,确已有封建之制。”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对同一问题的争辩,须以学者的权威为准
B.学者观点越新,历史解释越接近历史真相
C.历史研究应注重新史料的发现和运用
D.如何证明史实,应该由考古学家完成
2021-08-24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2021届高三高考考前原创热身历史试题(选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有关马可·波罗来华及《马可·波罗行纪》的真实性,近百年来不乏质疑和争论。这些争论说明了
A.历史真相往往具有多元性B.史料越丰富越接近史实
C.研究者立场影响历史认识D.历史研究无法形成共识
2021-05-24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1届高三5月仿真题历史试题
5 . 据史书记载,秦汉以后,士大夫阶层中每逢宴饮,必有“雅歌投壶”的节目助兴。如图是河南南阳出土的汉代画像石《投壶图》。汉代画像石《投壶图》
A.由于带有主观因素而实证性差
B.能够比较完整地还原历史真相
C.可以与文字史料进行相互印证
D.艺术价值来自考古人员的发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关于秦始皇死后皇位的继承问题,《史记》记载为胡亥“诈立”,即秦始皇弥留之际,胡亥与赵高密谋,窜通李斯篡改遗诏而立胡亥。但近年发现成书于西汉早期的竹简《赵正书》却记载了胡亥是奉秦始皇遗诏而继承皇位的。虽然《赵正书》的出现不足以否定《史记》的记载,但它提醒我们,秦代历史在西汉时期尚有多种叙述。《史记》中所见的,只是在汉帝国大一统的历史背景下“整齐百家杂语”而成的“一家之说”。这说明
A.史书编纂应删选材料、考辨真伪,从而越出材料的范围,创造新的历史
B.历史真相只有一个,对不同史料应持“等量齐观”“详辨而慎取”的态度
C.研究历史应寻找历史现场的任何一丝遗迹,以“理解之同情”找到真相
D.历史叙述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可以有多种叙述,但最终必成“一家之说”
2021-05-05更新 | 109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选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