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面表格是三位史家对汉武帝的评价,根据内容可知
A.汉武帝的统治政策饱受后人批评B.三位史家的评价可以相互印证
C.史家视角影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D.对汉武帝的评价有悖历史事实
2021-05-0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表格属于史学研究的中西科技发明对比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A.问题形成B.史料收集C.史料整理D.历史解释
4 . 下表为部分学者关于新航路开辟影响的论述。这表明(     

学者

论述

斯塔夫里阿诺斯

欧洲人的发现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人类种族的混合必然伴随着动
植物的相应混合,整个世界都卷入了这种交流

恩格斯

欧洲人从美洲运出的大量财宝以及总的说来从贸易中取得的利润所带来
的后果,是旧贵族的没落和资产阶级的产生

艾尔弗雷德

天花横扫拉普拉塔(阿根廷城市),带走数以千计印第安人的性命……疫
病击倒了领导人物,也破坏了原有的权力替换正常过程
A.史观差异影响历史评价B.史学素养制约历史研究
C.历史结论难以达成统一D.历史解释的随意性较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内容是不同史籍对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原因的记述,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记述出处
昔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史记·吴王濞列传》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前汉书》卷14
汉初立诸王,因项羽所立诸王之制,地既广大,且至千里。《后汉书·百官志》
A.《史记》因是当世史籍,可信度最高B.记述虽有差异,但都具有参考价值
C.记述均属于第二手史料,不可采信D.综合多种史籍记述可确认真实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为世界人口统计表(部分)(单位:百万),据下表推知,世界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1650175018501950
非洲1009595198
亚洲(苏联除外)3274757411320
拉丁美洲121133162
北美洲1126168
欧洲与苏联103144274593
大洋洲22213
总计54572811712454
A.战争发生频率与激烈程度降低B.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世界主要大国建立稳定的统治D.食物供给状况的改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表是历史上对唐太宗及其统治的评价。据此可知(     
评价来源
(贞观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北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夫太宗之于正心修身之道、齐家明伦之方,诚有愧于二帝三王之事矣。然其屈已而纳谏,任贤而使能,恭俭而节用,宽厚而爱民,亦三代而下,绝无而仅有者也”。元·戈直
《贞观政要集论题词》
“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王夫之
A.权威学者的评价最为可靠B.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无法形成定论
C.评价者角度影响评价结论D.历史时代决定历史人物评价结果
2022-11-0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三晋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表为关于启继位问题的文献记载:

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

《史记》

益干(冲犯)启位,启杀之

《竹书纪年》(春秋时期晋国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史书)

由此可以看出(     
A.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历史记载
C.最完整的历史文献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D.历史事实需要通过考古发现来验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所示是2009~2010年世界部分国家政府粮食储备占本国粮食储备总额的比重比较(%)。对表中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国家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印度中国
政府粮食储备占比004151537

A.粮食安全问题未引起发达国家的重视
B.政府储粮占比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C.中国政府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较强
D.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储备制度具有优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是关于秦律“刑弃灰于道”在不同时期的记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时期内容出处
西汉刑弃灰于道者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东汉弃灰于道者黥班固《汉书·五行志》
弃灰于道则诛《宋文选》卷二十李邦直文
A.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记载B.历史评价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C.历史叙述真实性取决于作者态度D.综合多种叙述即可认定历史事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