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东西方比较

请从上述表格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政治、思想文化科技方面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时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20-04-0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山西运城市高三4月调研测试(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制定并实施了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战略三个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三个战略的核心思想如下表所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战略

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战略

战略时限

1949~1956年

1957~1977年

1978~2020年

战略思想过渡时期总路线:优先发展重工业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四个现 代化”战略思想的形成与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三步走”发展战略,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摘编自孔祥利《新中国成立 7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演进与探索》

围绕“经济发展战略和社会变革”从上表中选取一个或几个阶段,自拟论题并加以解读。(要求:论题明确,时段清晰,紧扣主题,史实准确,持论有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人民日报》所载四个劳动模范的事迹。

姓名

所载时间

事迹

王进喜

1958108

玉门王进喜钻井队9月份完成钻井进尺500947米,创全国最高纪录、世界少有纪录。(1960年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

焦裕禄

196627

河南兰考县常年遭受涝、沙、碱三害,全县149个大队,焦裕禄忍受着肝病的痛苦,跑遍了120多个,带领人民进行除“三害”斗争,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杨善洲

199961

1988年退休后隐居在云南大亮山,用11年的时间绿化了2.5万亩土地。他经常将路边的树苗、马路上捡的果核,种植到山上。

张桂梅

20191129

11年扎根云南大山之中,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把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款10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贫困山区教育中。20年来养育136名孤儿,实现了1800多名女生的大学梦。

—据《人民日报》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9-17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关于汉语中“老师”一词的源流及演变



结合中国史的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处与“老师”含义相关的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对该历史现象进行简要说明。(要求:简述与“老师”相关的信息及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说明逻辑清楚,史实准确。)
2020-04-26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和诚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不同著作或文献对“大一统”认识的摘要。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指出,美国的亚洲外交似乎总是处于“失致一总结教训一再失效一再总结”的无休止轮回中。在欧洲屡试不爽的均势战略、民主改造、和平演变等手段,在亚洲不是遭遇失败,就是收效甚徽。对于美国来说,亚洲是一个谜,中国更是谜中谜。美国在亚洲的失败,基本集中了美国外交失败的记录。而美国对中国的误判,又成为美国在亚洲所有误判中最带有战略性和经典性的误判。

下表记录了二战结束后的70年来,美国对中国的6次重大战略误判

第一次误判共产党和国民党,谁能赢得中国?
第二次误判中国人敢出兵朝鲜吗?
第三次误判苏联解体,下一个垮台的是中国
第四次误判市场化必然使中国自由化
第五次误判中国将在崛起崩溃
第六次误判中美关系是第二场冷战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提炼一个有助于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论点,并结合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一统思想滥觞于先秦时期,《诗经》中就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说法,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个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系统的、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下表是不同时期思想家或政治家对此认识的摘要。

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孟子“天下定于一”
董仲舒“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明太祖“朕即为天下主,华夷无间,姓氏虽异,抚之如一”
清世宗“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年鉴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依据他的观点,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不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相反,它只出现在少数的两到三个地方,这些地方所呈现的景象代表了那个时期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下表是不同时期“世界时间大挪移”的概况。

公元前202—220年中国西安、洛阳
罗马
6世纪以后中国
13世纪以后逐渐向西方转移
18世纪世界时间的钟摆彻底离开了中国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阐述“世界时间大挪移”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