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物一:秦简“里耶秦简”(下图),20026月出土于湘西里耶古城,上书有“迁陵洞庭郡”五字,其中提到的“洞庭郡”改写了此前史学界对秦代湘西历史、地理的认知。同时出土的还有三万六千多枚简牍,共计约二十余万字,字体属古隶,内容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秦代的文献资料。



(1)该文物可以用来印证秦朝的什么政治制度?请对这一制度进行简要评价。

文物二:石刻“嘎仙洞石室祝文拓本”(下图),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拓跋鲜卑旧墟石室,很早就见于古代文献。但因没有明确记载和实证,石室的具体位置久无定论。1980年,研究者发现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一个山洞一嘎仙洞石室内的石刻祝文。其文字内容不仅与《魏书·礼志》中记载的北魏皇帝此次祭祖的祝文文字基本相同,且多出78字。由此得以确证嘎仙洞即传世文献记载中的北魏拓跋鲜卑族石室祖庙,由此证实了大兴安岭、呼伦贝尔草原就是拓跋族鲜卑部的发祥地。



(2)根据图文,分析嘎仙洞石室祝文的史料价值,并说明材料中用到的历史研究方法有何特点。
2022-04-19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2 . 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夏王朝存在与否颇有争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夏文化的探索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碳十四测年数据(选样)


——资料来源:《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

材料二   (二里头遗址)遗址中部发现有数十块夯土基址,大的长宽约百米,小的长宽约二三十米,形成一个规模虎大的宫殿区。宫殿周围有一般的房址、客穴、水井、道路和灰坑,出土有大量的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与少量的青钢器和玉器等。此外,还发现一批中、小型墓葬,随葬有青铜器、玉器、漆器、陶器和石器等。在遗址南部发现有铸钢陶范、坩锅碎片、钢渣和红烧土块,表明这里原为冶铸青铜器的作坊区。北部发现有陶窑,为制陶作坊区。东部发现有骨料、骨质半成品和磨石,应是制骨作坊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候师二里头:1959年——1978年考古发掘报告》


(1)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认定夏朝的起讫年代为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据此你认为材料一中哪些考古文化遗存可以成为探索夏文化的对象?
(2)材料二中二里头遗址有哪些发现能够体现早期国家的发展水平?是否可以根据两则材料推断出二里头遗址为夏文化遗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正确使用史料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胜(中山靖王刘胜)为人乐酒好内(喜好女色),有子百二十余人。常与赵王彭祖相非曰:“兄为王,专代吏治事。王者当日听音,御乐声色。”赵王亦非曰:“中山王但奢淫,不佐天子拊循百姓,何以称为藩臣。”

——班固《汉书》

材料二   


材料三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了金缕玉衣,也就是诸侯王墓出现了只有皇帝才能穿的殓服——金缕玉衣,由此,得出“地方权力威胁到中央权力”的结论。

——王凤杰、刘航《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二重证据法”之可行性分析》

材料四   卢兆荫先生指出“在文献方面,《汉书》中只见‘玉衣’‘玉柙’,未见关于金缕、银缕、铜缕之分的记载。根据卫宏《汉旧仪》载,不仅皇帝的‘玉襦’‘玉柙’(按即‘玉衣’)缝以黄金缕,而且王侯的‘玉匣’(按即‘玉衣’)也是‘缀以黄金缕为之’”。他根据考古发现,认为东汉时期才形成严格的玉衣分级使用制度。此外,考古发现的西汉中晚期诸侯王及王后墓中,出土了许多金缕玉衣残片,可见在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之后,诸侯王也是可以使用金缕玉衣入葬的。因此,刘胜所处的西汉中期并未形成严格的玉衣使用等级制度,其死后使用“金缕玉衣”并不违制,因而不能说明“地方权力威胁到中央权力”。

——摘编自佚名、杨一凡《浅析“金缕玉衣”在教学中的运用》


(1)指出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
(2)利用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互证,能够证明西汉时期存在什么样的社会现象?理由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材料四,说说在运用史料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020-05-14更新 | 253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汉代农耕

材料一   东汉牛耕图画像石


上图为1950年江苏徐州睢宁双沟出土东汉墓室画像石拓片。反映的是合家辛勤耕作情景。

材料二   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三脚耧车)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100亩)。至今,三辅(陕西中部地区)犹赖其利。今辽东耕犁,辕长四尺,回转相妨,既用两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一人下种,二人挽耧,凡用两牛六人,一日才种二十五亩,其悬绝如此。

——摘编自东汉农学家崔寔《政论》


(1)对比分析“东汉画像石”与崔寔《政论》的相关内容,从中可以获取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并加以说明?
(2)指出上述两则史料的类型,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