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如表为清末学部主持统计的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元年(1907一1909年)全国新式学堂、学生统计表。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信息.说明其对研究清末社会有哪些重要的史料价值

——转引自张海荣《清末三次教育统计图表与“学部三折”》


2020-10-13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清末民初时期的征婚广告展示了近代思想的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征婚广告一征婚广告二
访求天下有志女子,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勿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yánchī,美和丑),均可。

―《求偶》,《大公报》19027

在“高士满”里有一位静淑温柔的姑娘,列入舞女的阵线,她是初出道的小姐,还没有染上时下欢场女子的坏脾气,芳名叫罗雯,二九年华,生下来艳丽大方,像一朵刚出水面的芙蓉,为了生活不得意而货腰度日,近来,她已渐渐地厌倦这种红灯绿酒夜的伴舞生活,她想最近公开征婚,以便择一良好的终身伴侣早得归宿,未知谁家好郎君,能有福气去做这护花使者呢!

―《罗雯公开征婚》,《革新》193318


提取表中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近代中国西学东渐及社会生活变迁有哪些史料价值。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史互证”是源于传统的训诂考据学方法,而参以宋代以来的史学方法以及近代西方史学、语言学、论释学理论精华的一种既打通汉、宋,又融合中西的史学研究方法。对于这一史学研究方法,梁启超认为诗古文辞、小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史料,善于治史的人往往能通过这些文学作品“于非事实中见出事实”;陈寅恪也曾提出:“小说等虽然有很多疏漏错误的地方,但是具有通性之真实。”

——摘编自景蜀慧《“文史互证”方法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任选一篇或多篇你熟悉的文学作品,采用“文史互证”的史学研究方法从历史层面对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文章篇目,史论结合,阐释清晰)
2024-01-03更新 | 102次组卷 | 7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清末民初是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学校教育不断走向近代化。

材料一关于近代教育发展的部分研究资料

文献史料《变法通议 ·论幼学》《西学书目表》,《时务报》,1896年
北京大学校史馆藏《京师大学堂章程》,1898年7月
《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严复著,1906年
北京市档案馆藏《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1907年
《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东方杂志》,1912年
南京市档案馆藏《高等师范学校规程》,1913年8月
《上海函授大学招生》广告,《申报》,1925年8月
《英国之大学扩张事业》,《社会教育辅导》,1944年
《中国近代经济统计史资料选集》,严中平著.1955年

材料二探究主题

近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原因
对近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近代教育发展的影响

(1)按史料类型,将材料一中的文献史料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
(2)参考材料一中的研究资料,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个主题,说明选题意义,拟定研究提纲,列出3-4个相关参考资料的序号。
要求:选题意义应结合历史背景,研究提纲应系统清晰,所列参考资料从标题上看应密切联系主题。
2022-11-16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   美国的熔炉政策“迎合了当时工业化时期的“大美国'思潮和移民实现“美国梦”的幻想”,主要在于促进来自不同地域、具有不同民族属性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融合成为具有“美国信念”的美国人,要求移民从语言、文化、政治行为到精神完全接受美国传统的“美国化”。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不同移民群体之间的关系,构建了美国的核心价值认同和美利坚民族的身份认同,形成了新的美国文化。多元文化主义最早源于对美国熔炉政策的批判,它伴随着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民族政策的发展而逐渐形成,主要强调的是不同价值观的共存,认为少数族裔具有权利,把少数族裔的生活方式看成是合法的,甚至是需要的参与社会的方式,反对少数族裔在地位和待遇上的不平等。上世纪70年代以后,成为影响较为广泛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处理民族关系的理论与政策。

——彭朝花撰《美国民族理论历史与现实探究及相应启示》


根据材料关于处理民族(或种族)关系的不同理论、政策,并结合相关史实,阐述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于“社会转型”的含义,有多种理解,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等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结合材料,依据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围绕“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