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甲午战争期间的远东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对时局影响巨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初期的日本,一方面“脱亚入欧”,达到与欧美列强修改不平等条约、平起平坐的目的;一方面又加入列强在亚太地区的角逐,对近邻国家实施扩张侵略,以共同打破“华夷秩序”,确立日本的“东洋盟主”地位。

——臧运祜《甲午战争与近代日本的亚太政策》

材料二   李鸿章认为,如果让日本独占朝鲜,对中国的威胁太大,朝鲜不再是中国的战略缓冲,反而成为日本进攻中国的跳板、桥头堡。要让朝鲜重回中国“国防外线”的战略定位,就必须设法将世界各大国引至朝鲜,以“大国均势”遏制日本、俄国对朝鲜的觊觎。

——马勇《甲午战争:缘起、过程及教训》

材料三   尽管自鸦片战争以来,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包括美国在内的列强获得了开放通商口岸、传教、领事裁判权和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但中国大门并没有完全洞开,清朝政府还没有允许外国完全自由贸易,也没有允许列强在华进行投资。因此,美国政府认为有必要通过日本之手,进一步削弱清朝政府,为美国扩大对华贸易和投资扫除障碍。

——崔志海《美国政府与中日甲午战争》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以来日本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东亚地缘政治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甲午之前李鸿章处理外交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外交方式的局限。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等西方列强对中日战争的态度。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决定近代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2021-09-0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