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英国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城市所特有的空间结构一各 类建筑交叉林立、城市布局混乱等,导致了“城市病”的产生,而自由放任大背景下,市政当局的无为而治成为“城市病”蔓延的重要原因。进入19世纪中叶后,以治理“城市病”为主要目标的城市规划运动开始兴起,并历经了公共卫生阶段、住房规划阶段、综合规划阶段。截至1939 年二战爆发前,通过调整和重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病”已得到缓解,工业城市的物质环境大为改善,由此推动着城市化进程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英国在城市化方面的经验教训,给后发展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摘编自梁远、刘金源《近代英国工业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1848~1939)》

材料二   近代中国城市在国家权力的主导和规划下,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和空间重构,以礼制、宗法和王权为导向的传统空间布局,被以现代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及公共建筑为主体的现代空间布局所取代。但是,由于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动力主要来源于政府,且因集权体制,城市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是展现国家意志和党的意识形态的载体。国民政府的空间策略促进了城市发展,并在改变城市空间格局的同时,影响着城市住宅分异,强化了社会分层,使下层平民无法享受到公平的空间权利,政府未能完全承担起建立“空间正义”的责任。

——摘编自陈蕴茜《国家权力与近代中国城市空间重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 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城市病”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近代英国城市治理相比,近代中国城市治理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近代中英城市治理的认识。
2 .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况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梁启超说:“无哥白尼,地动之说终必行于世;虽无哥伦布,美洲新世界终必出现。”材料意在说明
A.社会发展与英雄无关B.社会发展有其必然性
C.谁都可以发现新大陆D.日心说必将盛行于世
2021-07-21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泉州第一中学、南安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考古专家发现商周时期的人们已经有了隔离的意识,遇到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的疾病,一方面对病人进行隔离,另一方面则进行祈祷和祭祀来消除疾病。战国时期,得了麻风病的人需要送到专门的隔离区。秦朝时期更是将对麻风病人的隔离作为法律条文写入《秦律》。后来,民间力量也开始崭露头角,寺庙、私人医馆纷纷加入传染病的隔离工作中去,以弥补朝廷力量不足时空缺。唐代《千金药方》记载:“沟渠通浚,屋宇洁净无秽气,不生瘟疫病”。宋朝,可以说是中国历代王朝中最重视预防疫病的,光是与医疗相关的场所就非常多,养济院、福田坊、将理院、安济坊、太医局……明朝的《痘疹世医心得》中写道:“至于疹子则与痘疹相似,彼此传染,但发过不再作耳”。

——摘编自尹媛萍的《中国古代传染病防治》等

材料二 近代欧洲国家建立了隔离检疫制度,但不利于海运贸易的发展,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容易造成禁运混乱。为此,1851年第一届国际卫生大会召开,试图在疾病控制和经济发展中寻求平衡。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将多国公共卫生管理者召集在一起,因此这一年被视为“国际卫生”的起始点。随后,大会定期召开,但这种形式并不稳定,也缺乏约束力。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防治传染病的方法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际卫生”的内涵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概念出现的积极意义。
2021-07-1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泉州第一中学、南安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19世纪后期,西方传教士在华开设的一大批教会学校,没有一所在中国政府立案.教会学校与洋务学堂被称为新式学堂,除宗教课程外,教会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洋务学堂并无显著差别。教会学校的开设
A.以适应中国教育近代化为目的B.源于清政府现代教育的缺失
C.贯彻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D.实为对中国教育主权的侵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1954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英国工党代表团时指出:“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他意在强调中国
A.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经验B.经济建设要坚持自力更生
C.应逐步放弃“一边倒”政策D.愿意开展对外经济交流
2021-07-08更新 | 6815次组卷 | 59卷引用:2020年山东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研究离不开对史料的运用。乌市八中高三某学生在进行《近代时期迪化女中对新疆女子解放意义》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运用了多种史料(见下表),明确得出迪化女中对于推动当时新疆女子教育、抗日斗争和妇女解放都起到巨大的作用的结论。这一历史研究表明(   )
不同类型史料引用数量表
A.史料如果单一就无法得出历史结论B.史料数量越多,历史结论会越真实
C.史料多元有利于相互论证形成结论D.照片的史料价值弱于档案史料价值
2021-06-20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2005年11月,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堪称中非合作典范的中非峰会在北京召开。与会领导人郑重宣示,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回顾历史,下列各项中,体现中非友好交往、团结合作的史实有
①1954年,日内瓦协议达成,结束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
②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与非洲民族独立国家掀起建交高潮
③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的不结盟运动诞生
④阿尔及利亚等国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6-15更新 | 2767次组卷 | 30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华中师大海南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列对故宫午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故宫朝东的正门,开有三门,左右两侧又各开一个掖门
B.清朝规定,午门的正中一门为皇帝专用
C.左右掖门,只有在举行大典时才开放,文官在左、武官在右,分别通行
D.午门正中的一座门楼,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意在显示“九五至尊”的威严
2021-05-2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丽水外国语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史料是人们编纂历史和研究历史所采用的资料。从广义来说,它的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①是实物的,如古迹、文物、地下发现的遗物等,②是文字的,即记录史事的载籍,如各种著作、文献、铭刻等,③口传的,如民间传说、访问资料、民间歌谣等。以下运用史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这三者并不能截然划分
B.历史研究必须利用大量史料
C.强调“重史料,轻理论”
D.注意史料制作者的主观性影响史料的价值
2021-05-15更新 | 67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下表是关于中国古代典型历史著述的简表。该表可以说明历史著述
著述体例编写背景
春秋时期孔子编订的《春秋》编年体断代史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纪传体通史汉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唐代杜佑的《通典》典章制度体隋唐典章制度的革新
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宋代帝王以史资政意识增强

A.语言文字运用不能追求文采B.内容对象要着眼于事件人物
C.通史体例才能达到资政功能D.体例更新是时代需求的反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