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旧唐书》《新唐书》等史料均记载:唐强盛时,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包括波斯商人在内的胡商纷至沓来。他们将珍禽异兽、珠宝香料、玻璃器皿、金银货币、宗教信仰、音乐舞蹈、饮食服饰等带入中原,呈现出一派繁华景象。然而,萨珊波斯帝国却江河日下,风雨飘摇,危在旦夕。面对阿拉伯人势不可挡的政治威胁与军事进攻,萨珊国王耶兹底格德三世曾三度“遣使朝贡”,向唐朝求援。终因路途遥远,唐太宗爱莫能助。642年,阿拉伯大军在奈哈万德彻底摧毁萨珊军,攻克泰西封。耶兹底格德三世逃往中亚,651年卒于木鹿,萨珊王朝遂亡。耶兹底格德三世之子卑路斯逃至吐火罗(今阿富汗北部),求救于唐朝。为了安抚流亡的波斯王子,同时也出于对西部疆域安全的考虑,661年,唐朝在锡斯坦的首府疾陵城(今阿富汗西南部的扎兰季)设波斯都督府,拜卑路斯为都督。按照《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四册的记述,“唐代波斯都督府所辖境域,仅波斯东部边地而已”。翌年,卑路斯被唐高宗封为波斯王。据《册府元龟》记载,卑路斯两度“遣使访朝”,向唐高宗“献方物”,并于673年亲自来华。由于不断遭到阿拉伯人的进攻,674年卑路斯等波斯贵族入唐避难,定居长安。萨珊波斯亡国后的百余年间,唐朝对流亡、寓居、滞留于大唐境内的波斯王室后裔礼遇有加、诚信亲善。有学者认为,在新疆的一些少数民族可能就是已经融入中华文明的古波斯后裔。

——摘编自雷钰《丝绸之路见证下中国与波斯的友好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与波斯友好交流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要进一步研究唐朝与波斯关系还需哪些方面的史料。
2024-05-2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宗教医学是人们疗治病痛的主要途径。16至17世纪,瘟疫频发,英国人口大量死亡,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基督教会束手无策,神职人员纷纷死亡,民众对教会的权威性和神圣性产生怀疑。这时期医学界对疾病的认识已经向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病理观转变,建议当局注意城市公共卫生,民众重视卫生保健,并以放血、催吐等疗法取代祈祷、观瞻圣物。政府则以医学隔离、清扫街道等手段进行防控,严禁举行相关祭祀活动。在地方政府和议会推动下,伊丽莎白女王授权枢密院编纂《政令大全》,加强对地方防疫的管理。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特点》

材料二   为应对西班牙流感等全球医疗和社会危机,1921年国联卫生组织成立。二战后,国际社会仍面临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如霍乱、鼠疫、黄热病等,亚非拉国家普遍缺乏基础医疗设施,无法有效应对,死亡率居高不下。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成立,标志着全球卫生与流行疾病控制的新时代,国际合作共识加深。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广疫苗接种,处理贫穷与卫生问题,保障世界不同区域的基础医疗建设,传染病防治取得重大进展,死亡率逐步下降,之前曾威胁世界60%人口的天花基本被根除。

——摘编自[英]普拉提克·查克拉巴提《医疗与帝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早期英国防疫策略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卫生组织成立的背景及其意义。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史学史是历史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西方史学大致经历了五个重大转折时期(如表所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项目时期西方史学特点
第一次公元前5世纪史学“是人类历史的叙述,是人的事迹、人的目的、人的成功与失败的历史”,“希腊人虽不是记录人类历史的第一人,却是批判史实的第一人”
第二次5世纪前后“历史不是归结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是归之于早已命定的上帝的安排”
第三次15世纪“史学思想又一次把人放在它的画面的中心地位”
第四次19世纪至20世纪“史料至上”“如实直书”构成客观主义和实证主义史学的主要特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阶级斗争学说逐渐形成
第五次20世纪50年代前后有别于传统史学眼光,“从整体上研究人类历史”。“跳出欧洲,跳出西方,将视线投射到所有的地区与所有的时代”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通史》(第一卷)

针对部分或全部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82年,美国法国移民克雷夫科尔主张来自西北欧的各个民族通过混血和抛弃祖先的语言与风俗习惯而融化成一个新的民族。在熔炉理论影响下,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挑起了“美国化运动”。当时要求外来移民学英语,放弃原有文化,完全接受美国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维护移民的权利也成为美国吸引和稳定外来移民、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政策,主张不同价值观的共存、把少数族裔的生活方式看成是合法的,多元文化主义也由此产生。现今美因的印第安人虽有保留地制度,但其自治权仍得不到有效保障,贫困率也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英国主流社会对印第安文化的压制和同化思想根深蒂固,少数族裔在经济上不能同工同酬,政治上待遇不平等,在工作、移民、教育及居住等方面的歧视比比皆是。虽然美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族群归类“和“种族识别”、但是宪法不承认民族的群体权利,仍是以公民权代之。

——摘编自雷抓炳装圣愚《如何看仲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旗关用》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在抗战时期便提出要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1947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建立第一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又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定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为了加快西部地区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中国政府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国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被纳入西部大开发范围。——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20052月)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美两国对待民族群体的差异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