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梦·探索之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知识分子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一方面是华夏 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另一方面又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根据材料,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政治形势,各国统治者争相招揽人才,这些人 才大多数都来自于士阶层。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奔走出入于各国,成为 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人才。……随着聚徒讲学风气的盛行,收有门徒的士人往往被尊为“夫 子”,其“率徒讲学,辩其谈说”,声势比一般士人更盛。各国养士之风盛行,最著者如齐国 的稷下学宫,名流荟萃。其他如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中君,食客都达 3000 人以上。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活跃的背景。

材料二   宋代的政治权力,即倚仗儒生士大夫所撑持的一个庞大的文官系统……成为中 国社会的常态。宋代名臣,如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两宋(宋郊、宋祁)、范仲淹、王 安石、文天祥……都没有显赫家世,凭着文采与知识,在士大夫中脱颖而出。宋代优遇士大 夫,胜于前后列朝。据说,宋太祖留下祖训,不得诛戳士大夫。核对历史,宋代党争虽烈, 失势的官员至多降职贬逐,却没有杀身之祸,甚至身陷罗网也属罕见。……大概由于教育较 为普及、知识传布较为方便之故。宋代知识阶层的社会地位,也较过去更为重要。读书人往


往是以个人的身份,在小区拥有发言权,受乡里尊重。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的表现。

材料三   清儒则近似明代人,生活多半都市化,一得进士,在政治上即成骄子,根柢不能像汉人之淳朴笃厚……清政权不断高压,书院讲学精神再难复兴。清代知识分子校勘、训 诂、考订,说是实事求是,但此实事,已不是现实人生中事,而是转向故纸堆中做蠹鱼生活。 换言之,则是脱离了人文中心,仅限在故纸堆中书本上,为学术而学术了。……这一风气,到道咸后,清政权将次崩溃时才变。

——摘编自钱穆《中国知识分子》

材料四   近代知识分子不幸生活在一个内忧外患相交织的时代,从传统文化背景走出来的他们带有深深的传统的烙印。勉力经世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充当“社会良心”的角色, 忧患意识又促使他们自觉入世,进行人生体验。一代学子从学术理论到个体人格的参与,从 治经到探讨治国之术的递变,都反映了他们忧时匡世之心。我们把包世臣、曾国藩和康有为 作为近代不同阶段上层知识分子的代表。

——摘编自于淑敏《从人名符号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前清和晚清两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主要特点并指 出晚清知识分子呈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材料五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伟大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而知识分子们也找到了方向。大批知识分子怀揣着建设新中国的理想,从欧美、日本等异国 他乡纷纷回到祖国来。截至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总共有 2500 多名海外专家、学者和留学 人员回国,他们之中的大多数成了科研、教育、国防等事业的骨干力量。知识分子们放弃了 在外国的高薪与舒适的生活,他们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洗刷这个国家在过去一百多年的屈辱与失败。

——摘编自李楠等《梦想与责任》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促成知识分子积极投身祖国建设的因素。
(5)综合上述材料回答,在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今天,知识分子应 该如何担当起历史使命
2020-11-1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咸同时期,开明士大夫积极推动的国防近代化,在军工、海防、陆军等层面逐步从浅显而深化,甚至是从无到有,一定程度上使晚清的国防力量有所增强,在国防实践中发挥了一定的实效,即便如此,仍是一次不彻底的转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传统走向近代之际,开明士大夫基于“自强”、“御侮”而积极求新,内心深处又对传统武备极具自信,因而强烈要求突破传统的案白,但又无法摆脱传统的羁绊,致使其在近代国防建设的认知上处于“旧者未去,新者未立”的状态,这既是时代局限,也是现实使然。

——熊顺成《咸同时期开明士大夫国防近代化的认知与实践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末,国防科技工业开始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立足“富起来”,走军民结合发展之路,利用设备、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绝大部分生产能力转向轻工产品和家用电器等民生生产领域,成为促进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20世纪90年代,国防科技工业推进市场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同时与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在核电、航空、航天、船舶、能源、交通等领域,

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新世纪、新阶段,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进一步发挥国防科技工业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促进国防领域和民用领域的科技成果、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交流融合。以军民融合产业为主体的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和军民融合式发展,促进军工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形成了一批军工特色的高科技产业群,成为辐射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申晓勇《新中国70年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特点和经验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咸同时期国防近代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国防科技工业不断发展的背景,并说明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现代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启示。
2021-06-04更新 | 144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3 . 19世纪60年代以前,清廷认为迁居海外无异于“弃绝王化”,不仅禁止移民,而且对回国者严加制裁。1877年,清廷任命当地华侨领袖为新加坡首任领事,并于1893年正式解除了“华侨海禁”。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清廷
A.对地方控制能力不断下降B.受制于列强政治裹挟
C.对华侨经济实力有所考量D.不堪巨额赔款之重负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廷的铁路建设大致经历了排拒、接受、试办、争办的过程,这中间有断裂、有争论、有迂回曲折。甲午战后,清廷朝野上下一致认为,兴办铁路是“方今切要之图”、“时务要端”。1895年12月6日颁布上谕:由“各省富商如有能集股至千万两以上者,著准其设立公司,实力兴筑。事归商办,一切赢绌,官不与闻”,并强调:“著该督等,详加体察,不得有洋商入股为要”。但这种方式使列强难以容忍,它们乘清廷财政竭蹶之机,纷纷争当债权人,结果引起广大绅商及人民公愤。于是,1905年清廷又在京师设立铁路矿务总局,统一对铁路的管理,并颁布《矿务铁路章程》,要求各地铁路公司“集款以多得华股为主,无论如何兴办,统估全工用款若干,必须先有己资及已集华股十分之三以为基础,方准招集洋股或借用洋款。如一无己资及华股,专集洋股与借洋款者,概不准行”。同时将批准举借外债的权力收归中央,明令凡举借洋款,必须由总局和总理衙门批准

——摘编自金士宣《中国铁路发展史》等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对铁路的修建有了统筹规划,修建速度达到平均每年800余公里。“一五”计划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高涨,相应地发展运输业和邮电业,主要是铁路的建设,同时发展内河和海上的运输,扩大公路、民用航空和邮电事业的建设”。为此,1953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组建铁道兵领导机关。战时,铁道兵担负战区的铁路抢修、抢建任务;和平时期,主要参加国家铁路建设。新中国本着“勤俭建国,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在苏联帮助下,我国设计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其中就包括铁路建设

——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铁路建设的差异及原因。
(2)根据材料,说明与清代铁路建设相比,新中国成立之初铁路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其意义。
2019-01-18更新 | 154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周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