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梦·探索之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干支纪年法是中国传统的纪年法之一,它以六十年为一循环周期,从甲子到癸亥,周而复始。

19世纪以来戊戌年中外历史大事简表

干支纪年公元年份中国外国
戊戌1838黄爵滋呈《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主持禁烟事务摩尔斯首次公开示范电报;英法美等国商人在广州走私鸦片;施莱登提出了细胞学说的主要论点
1898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百日维新”与京师大学堂成立;慈禧发动“戊戌政变”英国人亨利·林德菲尔德成为世界上首位因车祸死亡的人;美西战争后,美国夺得西属大片殖民地;居里夫妇发现了化学元素镭
1958中朝发表联合声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出朝鲜;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发展规划纲要;“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最后一台蒸汽机车头在荷兰开进博物馆;美国继苏联之后成功地发射了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英美科学家完成核聚变试验;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
2018改革开放以来的第24个“中央一号文件”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20列装空军作战部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0周年第48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达沃斯召开;《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2022相约北京)钟文艺表演向世界发出邀请

请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围绕“六十年一甲子”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主题鲜明,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符合逻辑。)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数据图表是历史研究的主要工具之一,也是计量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表反映的是1850-1900年上海外贸主要出口商品的近似百分比(%)情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从计量史学研究的角度,对上表材料做出一个简要的分析报告。(要求;报告主题明确,内容具体,说明须史论结合。)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对买办的认知与研究简表:



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01-1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这部书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为本书论述的主线。本书以恭亲王奕䜣及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为第一个近代化方案,以康有为等人领导的变法运动为第二个近代方案,以义和团运动或曰“拳匪运动”为第三个近代化方案……这些方案最后都挫败。于是本书提出自己的观点:“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换句话说,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这本书不仅奠定了蒋氏在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而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潮冲击的学人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之前途命运的独特理解。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内容简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对《中国近代史·内容简介》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1-01-2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华中师大海南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内忧外患之下,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必然构成近代文化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发展教育被看成了重要的甚至根本的手段。民族危机愈深,救亡图存的呼声愈高,教育救国的思潮就愈为高涨。各时期教育救国的重提并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从“睁眼看世界”、到“变器不变道”再到“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从知识层次到制度层次、再到文化心理层次,教育救国论者在对中西文化的反思中对“教育救国”内涵的认识逐步丰富和深化。教育救国论者以自己的积极实践推动了旧中国教育的发展,他们所焕发和激起的爱国热情,时至今日仍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摘编自吴玉伦 《教育救国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近代中国前期的相关史实,自拟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正确。)
2020-08-01更新 | 73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渝北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3·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6 . 在关于现代化内涵的讨论中,同学们提出了①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②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③思想上的理性化、④社会生活的城市化等核心要素。以下归纳最完整的是
A.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19-01-30更新 | 607次组卷 | 3卷引用: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国祺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7 . “清政府的改革”

时间事件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是清政府新设立的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
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专门培养翻译人员的“同文馆”。
1863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广方言馆”(近代新式学堂);第二年又在广州设立一个“广方言馆”。
1875年清政府建议在各省设立洋学堂;创立科举考试中“洋务进取”一项。
1885年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在天津设陆军试备学堂。
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维新变法思想迅速发展;清政府批准建立“天津中西学恩堂”,由盛宣怀出任学堂首任督办。
1898年百日维新期间,“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成立,戊戌政变后继续保留。
1901年清廷明令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上。

——据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等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加以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8 . 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根据此表结合所学知识,由此可知
A.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利于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B.民族矛盾的激化是革命道路得以发展的共性前提
C.革命道路的探索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攀升过程D.所有的革命道路均大大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治、外交、经济、思想等某一方面的成就提炼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1-12-1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10 . 如图,“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模式之一,对这一模式认识不正确的是
A.该模式的思想基础是“西方中心论”
B.该模式把中国的现代化看成被动过程
C.该模式忽视中华文明独立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自发秩序
D.该模式认为中国可自发突破传统藩篱发展到近代社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