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梦·探索之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社会流行词汇反映了社会的变迁。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结合材料和所学,从“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某一个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
2020-09-1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化理论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美,概括西方学者的论述,可以得出:现代化可以看作是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的理性化之间的互动过程。西方学者对现代化的论述中,往往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他们认为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就是向西欧和北美在17世纪至19世纪发展起来的那种类型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转变过程。而我们所知的是,前苏联并非如此,且中国经过学习欧美和苏联后,最终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西方学者还美化“殖民化”,比如他们认为“近代的中国人,在回顾一个多世纪以来同西方国家的制度相接触的结果时,缩小了它的贡献,强调了它对中国的侮辱。”此外,他们还认为西方国家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是来自内部,而落后国家社会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也是来自内部的障碍。而事实是,最早启动现代化进程的国家无一没有经过殖民掠夺,后发的日本和俄国,也积极推行过殖民扩张政策。

   ——据段治文,钟学敏,詹于虹著《中国现代化进程》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12-0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学程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近代前期中国人在几次灾难性战争失败的刺激下,重新评估自己的传统文明,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不同阶级所代表的利益不同B.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有明显差异
C.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D.先进中国人探索的艰难性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中国梦”,折射出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主线,描绘了近现代中华民族生生断求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整个21世纪一直是中国无数仁人志士顽强追求的目标,一直是时代潮流中突出的主题。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可以说是贯穿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江泽民

材料三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饱受欺凌,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中国梦”在无数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仁人志士心中从未泯灭过。梦想不灭,希望永在。“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五四运动以来,汇集了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中国共产党,率先破解了“中国梦”的密码,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波澜壮阔的铸梦世纪工程大幕开启。

——节选自《梦在前方,路在脚下》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中国梦”的内容,简述20世纪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对实现中国梦的贡献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史上中国共产党破解和实现“中国梦”的密码和途径。

(3)依据上述材料,从近现代“中国梦”的实践出发,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纵观世界历史,西方率先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并导致文化从中古形态向近代形态转换。其他地区的近代转型基本上是在西方入侵和作出文明示范的情形下发生的,但又不是全然“外铄”。中国文化在近古时代已积淀若干近代性因子,以故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是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

——摘编自冯天瑜主编《中国文化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有关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近化中国文化转型的观点。

2018·全国·一模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为什么一个长期居于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转变的过程中如此步履艰难,险阻迭起,前路漫漫?国内外学术界提出了许多看法,立论各不相同。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的延误主要是由于外来的西方资本主义渗透和帝国主义侵略。另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被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及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明晰,论据准确充分)

2018-04-23更新 | 56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校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凡是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都不会爱一一拜伦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他就不属于人类

——海涅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勃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宝贵

——林肯

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去雕琢的宝石”

——诺贝你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

——丘吉尔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自胜者强,自强者胜

——习近平


名言、警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催人奋进,给人以启迪和感悟。从以上名言、警句中提炼出一个感悟。并结合中外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