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梦·探索之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1932年11月,《东方杂志》向国内知名人士征稿,邀请他们谈一谈自己关于国家和个人的梦想,并在1933年1月刊出。其中关于“梦想的中国”最活跃,朱自清、徐悲鸿等137人投稿。残酷现实催生“梦想”产生,请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XXX先生:在这昏暗的年头儿,英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之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沉沦苦海之中……但是我们真的没有出路了吗?我们绝不作如是想……因此我们特发起,在1933年的新年,让我们大家来做一回好梦,对于理想的中国,理想的个人生活,各人应该有各人不同的梦……

——《东方杂志》1932年第6号征稿信

材料二   “梦想的中国"来稿关键词统计表

序列关键词提到该词的作者人数该词在全部稿件中出现的次数
A阶级2758
B教育2750
C帝国主义2341
D民族2170
E日本1838
F社会主义1320
G世界大同1113次(与大同近似词归入此类)
H文化2234
J世界大战56

材料三   “我梦想未来的中国政府不守无抵抗主义也不向国际联盟求救"(作家彭芳草)

“剿共的军队和共产党的军队都一起开赴战场,中国经过英勇战斗收复失地。"(周毓英)

“我梦想中的未来世界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同世界,打破一切民族和阶级的区别,全世界成功(为)一个大联邦……一切平等,一切自由。”(柳亚子)

“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已到一触即发之势。第二次世界大成便是中国翻身自强之时,因为大成将促起了中国的自觉,促成了中国的团结,更促成了中国走上奋斗争生存的道路,甚至可能一跃而成为东亚强国。”(徐伯璞)

“那时中国的一切都以'人'为基础,要以人役物,不以物役人。大家觉悟工精制与资本主义的弊害……节制资本,调和生产与消费,使无过剩不及之弊。"(曾觉之)


(1)材料二“梦想的中国"来稿关键词反映一些共性问题,请结合材料三内容,按下表中分类标准,选择材料二序列中合适的代号填入表内空白栏。
分类选项
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渴望民族振兴
幻想中国是“社会主义”式的理想国(含大同思想)AFG

(2)材料三中徐伯璞对未来中国的预测是否有其合理性?请说明判断理由。
(3)你如何看待在“这昏暗的年头儿”中国知识精英关于“梦想的中国”征稿活动最活跃这一现象?
2021-05-0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

1933年,《申报月刊》发起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讨论范围集中于生产和经济方面,并将问题析分为两项

1)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

2)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式。

《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出版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并对发起讨论的原因进行了说明。《编辑之言》指出:"中国现代化'这个问题,与其说它是一个新问题,无(毋)宁说它是一个八九十年来的宿题。须知今后中国,若于生产方面,再不赶快顺着'现代化'的方向进展……我们整个的民族,将难逃渐归淘汰,万劫不复的厄运。"讨论共收到10篇短文和16篇专论。其中,明确主张采取社会主义方式的有9篇,将社会主义作为现代化终极目标的1篇,主张非资本主义的3篇,主张计划经济的1篇,主张兼采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1篇,主张受节制的资本主义的1篇,明确主张个人主义方式的1篇,未回答采取社会主义抑或资本主义,只是提出具体主张的8篇。

——据《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等整理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政府为唤醒国民爱国精神,通令各大学开设中国通史课程。傅斯年等提出了“书生何以报国?”的问题。钱穆为了讲好通史课,先后编写了几种讲义,又编选了一部《参考资料》,后编成《国史读本》,此外,尚有“通史随笔”五六册,汇集备课时所需史料,到西南后又续有补充,为《国史大纲》之祖本。《国史大纲》成书后,钱穆写成《引论》一篇,在昆明《中央日报》上发表,正面阐述了钱氏“新史学”的基本内涵,批评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史学观念。他强调,一国历史与文化实是民族赖以存在之基础,“国史”应成为一种国家和国民的教育。

——摘编自冯峰《钱穆研究三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钱穆撰写《国史大纲》的历史背景。意大利史学家竞罗齐说:“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结合两则材料,辩证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3-03-06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六)历史试题
3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411月,孙中山为兴中会起草的章程郑重宣告"本会之设,专为联络中外有志华人,讲求富强之学,以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19386 月,东北抗日联军第1 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宇创作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军歌"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吧,打出去日本强盗,推翻'满洲国',进行民族革命正义的战争,完成那民,族解放运动"。19813 月,北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成为 20世纪80年代激励中国人奋发图强的磅礴精神力量。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命题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3-1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6年,出使英俄的公使曾纪泽在伦敦《亚洲季刊》上发表《中国先睡后醒论》。该文针对“欧洲人遽谓中国即一陵夷衰微终至败亡之国”,指出“愚以为中国不过似人酣睡,固非垂毙也”。曾纪泽谈到“中国先睡后醒”,但并未提到“睡狮”。

1899年,梁启超发表《自由书·动物谈》,提到:“吾昔游伦敦博物院,有人制之怪物焉,状若狮子,然偃卧无生动气。或语余曰:子无轻视此物,其内有机焉,一拨捩之,则张牙舞爪,以搏以噬,千人之力,未之敌也。余询其名,其人曰:英语谓之佛兰金仙,昔支那公使曾侯纪泽,译其名之睡狮,又谓之先睡后醒之巨物。……梁启超历历备闻其言,默然以思,愀然以悲,瞿然以兴,曰:呜呼!是可以为我四万万人告矣。”


20世纪初,“睡狮”、“醒狮”之说开始广为流行。1902年,蔡元培等组织明强学社,发表广告称:“今者欧美各国已由民族主义之熟达,而进于民族帝国主义。我国睡狮不觉,尚未进入民族主义之时代”。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中说:“天清地白,霹雳一声,惊数千年之睡狮而起舞,是在革命,是在独立。”1904年,《东方杂志》第一期封面图案,把雄狮的形象特征结合在了龙的形象上。

——据单正平《近代思想文化语境中的醒狮形象》等整理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睡狮猛醒”现象的理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振兴中华”这一口号源自于孙中山189411月为兴中会起草的章程。孙中山指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瞬……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制,实堪虑于目前”“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颂”,郑重空告“本会之设,专为联络中外有志华人,讲求富强之学,以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193861日,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宇创作了著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歌词中写道:“一切的抗日民众快奋起……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吧,打出去日本强盗,推翻“满洲国”,进行民族革命正义的战争,完成那民族解放运动。”19402月,杨靖宇壮烈牺牲。

1950年初,华罗庚毅然放弃了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终身教授的职位和优渥生活,克服重重团难四到刚刚诞生的新中国。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回国途中,他发表《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奋斗。

19813月,北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这一直白却饱含力量的口号传遍大江南北,成为80年代激励中国人奋发困强的磅碍精神力量,在城镇,在乡村,不少商店、工厂以“振兴”“振华”命名,在历次国庆游行的队伍中,“振兴中华”也是最响亮的口号之一。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命题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6 . 五四运动前后,“改造中国”成为普遍的社会思潮。特别是五四以后出现的种种主义、主张,可以说是对“改造中国”问题交出的一张张答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造中国”的主张

人物主张
孙中山
18661925
为什么要改造呢?因现在中国政治非常腐败。教育立国、兴办实业、地方自治等在黑暗政治下,都是没有大希望的。改造中国之第一步,只有革命,须先搬去这三种的陈土—武人、官僚和政客,造成一灿烂庄严的中华民国。

——孙中山演说《改造中国之第一步》(1919108日)

梁启超
18731929
“主张解放精神物质两方面一切不自然不合理之状态,同时介绍世界新潮,以为改造地步”,“指出国家的革新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条大路,那条大路就是要造成一种思想的革新”。

——摘编自《改造》(19191922

李大钊
18891927
帝国主义强盗都是我们的仇敌,北京“东交民巷里有我们的太上政府”。改造中国要从经济组织、经济构造上进行根本改造,要以布尔什维主义为指导,用“社会革命”的方法来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造。

——摘编自《五四时期李大钊的社会改造思想》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材料中“改造中国”主张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4-28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学科网2020-2021学年高三大联考-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山东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32年11月,久负盛名的《东方杂志》发出征稿信∶“在一九三三年的新年,让我们大家来做一回好梦”。众多文化精英表述了他们对于未来中国的梦想,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上第一次集体“做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梦想
姚楚英(教育者)中国自五四运动后,全国苏醒了些,继之五卅运动、东北义勇军、十九路军的奋斗,中国民族的脑筋被热血洗涤。因此,未来的中国,非但不会亡国,而且是光明的、进步的、科学的、美的新中国。或者经过一番苦难危险,执东方的牛耳,为世界的新兴国,那时无论海内外的同胞都得享受平等的幸福,同时替世界弱小民族求解放。
章乃器(经济学家)自从世界恐慌日趋严重,帝国主义加急向外侵略,中国内部的矛盾也日趋尖锐化;使中国民族明白地见到,非革命无以土寸图存。革命的目标不单是要推翻帝国主义,而且同时要推翻帝国主义的虎伥。
革命成功的日子,就是全世界弱小民族解放和帝国主义整个崩溃的日子。
彭芳草(杂志撰述员)我梦想着未来的中国,政府不守无抵抗主义,也不向国际联盟求救。
徐伯璞(山东正谊中学教员)世界第二次大战已到了一触即发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便是中国翻身自强之时。大战将促起了中国的自觉,促成了中国的团结,更促成了中国走上了奋斗争生存的道路。甚至使中国一变而成为东亚强国。中国内部既团结一致,再联合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及各国被压迫的阶级……便轻而易举了。

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材料中知识分子对时代命题思考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大体上经历了四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从严重曲折到逐步走向完善、成熟、重新奋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主义革命90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历程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得来的……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出版社.20185月第1


结合材料和所学,回答问题
(1)印证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事件分别是。
(2)上文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40年”“170多年”是以哪些历史事件为起点的?
(3)根据“上文”以及“20世纪以来中外社会主义发展的史实”,谈谈你对社会主义“从严重曲折到逐步走向完善、成熟、重新奋起的历程”的看法。
2021-02-1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1901年,梁启超先生在《中国史叙论》中提出的“三个中国说",基本上总结出了从先秦时期一直到今日中外关系的发展历程。其中“中国之中国”是古代中外关系的发生阶段,“亚洲之中国”是中外交流的繁荣阶段,“世界之中国”是中外关系的逆转时期。

材料   


——摘编自唐辉《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考述一以梁启超先生的“三个中国说”为考察中心》


根据材料,就其中一个或多个阶段,谈谈你对梁启超“三个中国说”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10 . 1933年1月,《东方杂志》“新年特号”刊载了畅谈“新年梦想”征稿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梦想的中国”来稿关键词统计表


——摘编自耿密《民国知识精英的“国家梦”》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20世纪30年代“梦想的中国”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0-12-1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