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梦·探索之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材料   美国汉学家史景迁认为,讲述中国近代历史的时候,总是从19世纪中国受的屈辱和侵略开始切入。40年前他在开始教授中国历史时就觉得这非常不合理,如果要更好地研究中国历史,我们应该从十七八世纪的中国开始研究。因为当时的中国在世界上表现出一种更自信的姿态。我们应该研究是哪些因素促成了中国在明朝之前的这种蓬勃发展和增长。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怎样导致了中国在19世纪末的衰落,我想这可能是更好的一种研究方法。

——《时代周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史景迁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2017-07-13更新 | 191次组卷 | 29卷引用:山东省烟台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日本福泽谕吉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A.正好相反B.完全相同C.部分相似D.三者同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
C.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
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
5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下列理论创新成果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是(        
A.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以人为本
C.“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D.全面、协调、可持续
2019-12-2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B.中国科技不再受计划经济的干预
C.中国国力显著提高
D.中国科技获得了苏联的技术支持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考察历史的巨变,必须掌握宏观的辩证法。中国通向现代世界的发展过程既不能看成是“外因”引起的单向运动,也不能看成是“外因”与“内因”对立两极之间的直线互动,应看成是错综复杂的、多线性多方向的矛盾运动.

——以上图文摘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依据材料和图片内容,至少提取两个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内外因兼顾,阐述有史实依据。)
9 . 据1868年《中美续增条约》规定:每年清政府可选派30名幼童赴美留学。但国人听说西方野蛮人会把留学幼童剥皮,再把狗皮贴到他们身上,当怪物展览赚钱。结果,仅有30个名额的首批留学任务竟然没有完成。这反映了
A.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B.美国改变了对华侵略立场
C.清政府比较注重人才培养D.洋务运动失败具有必然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复兴”是近代百年来中国人的梦想,而中国梦就是民族复兴的梦,是中国人为世界作出贡献的美好愿望和梦想。

材料一 晚清以来,在东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和残酷压迫中,现代“民族”观念逐渐引入。革命党人反对国内民族的压迫,立宪派人士则宣传建立彼此相依的大民族共同体。1917年李大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思想,“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也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的观念。“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中国最为最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语之一。

——据黄兴涛等《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等

材料二 “中国梦”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许多中国人的个人梦——财富、名誉、地位;二是中华民族的国家和集体之梦——大国梦、强国梦。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梦想。提到“中国梦”,很多人自然而然得想到“美国梦”。美国梦的核心观念是,“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认为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

——据程美东、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华民族复兴”这一观念形成的背景并简述资产阶级追求近代“中国梦”的事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