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梦·探索之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现在中国人都在谈论中国梦、描绘中国梦,正向着中国梦奋力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流淌,来到19世纪。中国人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才发现“天下”变成了“世界”,舢板对着火轮,白蜡杆子迎着洋枪,大清国周遭遍是虎狼之师。一败再败后,才有收拾旧山河的民族复兴梦,引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流泪、流汗、流……所以,中国人不惮以矫枉过正的姿态否定传统、学习西方。万水千山征程,一茬一茬赶路。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

材料二   时间流淌,新中国的一个多甲子,伴随着梦想一步步夯实。前三十年艰辛的探索,后三十年不懈的跋涉,有过跌倒,有过起伏,有过意气风发,有过尘土满面,但大国的气象就在这探索里走出来,复兴的气概就在这跋涉里走出来。到今天,回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眼前的目标已经越来越接近,脚下的方位已经越来越清晰。

——以上均节选杨凯《中国梦的方位》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最早“醒来”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派”“改良派”学习西方的实践活动。请举出一个“中国人不惮以矫枉过正的姿态否定传统”的典型事例。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使“民族复兴梦”牢靠起来的?
(4)根据材料二在“前三十年艰辛的探索”中,毛泽东做出了哪些理论贡献?说明“后三十年不懈的跋涉”取得成功的理论因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红船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四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摘编自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根据材料非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清晰,阐述须史论结合)
2021-03-10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贵港市立德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如图是中西近代化历程的示意图。



与西方相比较,围绕“中国近代化历程”,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4 . 1978年,时任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的袁庚提出“冲破束缚,放手大干,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思想;1979年,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改革气魄,“炸山填海”建立起蛇口工业区;1981年,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这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开拓创新、敢闯敢干B.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C.尊重科学、生命至上D.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2021-12-18更新 | 177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仁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观点,下列组合时应正确的是(     
A.发昌机器厂-农工商总局-《新青年》-中国共产党建立
B.京师同文馆-轮船招商局-《新学伪经考》-同盟会成立
C.金田起义-总理衡门-《钦定宪法大纲》-国民党一大召开
D.大生纱厂-京张铁路局-《新民主主义论》-一届人大召开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典籍中,“革命”一词是指顺承“天命”的朝代更易之意。及至20世纪初年,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用西学中“革命”(Rerolution)一词的含义取代经典阐释并附以自己的理解,公开打出“政治革命”的旗帜以号召国人变革或推翻专制皇权。

——摘编自郭世佑《晚清政治革命新论》

材料二 长期以来,在对待传统政治制度问题上,曾存在绝对化的倾向。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行之有效的历史经验:其一是有发达的政治分工和悠久的权力制衡观念;其二是积累了一整套比较科学的人事管理的经验。现实政治制度的优点与缺点,往往与传统政治制度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辅——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逐步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

——据何教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历程和成就》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与现代学者对待传统政治制度的态度有何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特征及意义。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国歌的变迁

材料   国歌是国家正式规定的代表本国的歌曲。中国古代是没有国歌的,自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留学生和驻外公使的派遣,身处异域的中国人越来越意识到国歌的重要性。下面表格展示的是从清政府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国歌。

时段国歌名词曲作者内容
1911.10.04巩金瓯溥侗词,严复曲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鳧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1912.02.25中华民国国歌沈恩孚词,沈彭年曲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915.05.26中华雄立
宇宙间(袁世凯批准)
荫昌词,王心葵曲中华雄立宇宙间,廓八埏(shan),华胄来从昆仑巅,江河浩荡山锦连。共和五族开尧天,亿万年。(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取消)
1949.10.01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1935年创作)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围绕材料选取两首及其以上国歌,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这是一幅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发展简图,它体现了中国近代前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发展进程。

根据简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发展。

(要求:观点明确,对该简图表述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两种异质文化在平等或不平等的条件下接触时,首先为人们所发现、所接受的是文化的最外层——物质层次;进一步接触时,才逐渐认识到中间层次——心物层次;最后方能深入到各自的核心层次——心理层次。

——摘编自安宇《冲撞与融合一中国近代文化史论》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在严重的民族危机、急迫的救国救民历史任务的促逼下,中国人仓促地以采借西方文明的形式发起了近代化运动。只从根据于直觉、完全出于防御目的的被动姿态开始,经历了地主阶级科技近代化、资产阶级制度层次近代化、资产阶级“人”的近代化等阶段。整个过程曲曲弯弯、峰回路转、迅速快捷但又浮皮潦草。它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为 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做了准备,但终究没能使中国“化”向近代社会。

——摘编自汪林茂《中国近代化历程纵横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鸦片战争至20世纪初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这一主题提炼材料的主要论点,并提供相应论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产阶级“人”的近代化的含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思想文化演进所体现出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79年,美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圣约翰大学,即今天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1906年,英国、美国、加拿大三国教会在北京合办协和医学堂,即现在北京协和医院的前身。据以上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外国传教士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B.有必要对传教士传教权的评价做根本性的调整
C.美国教会在当时在华各国教会中影响力最大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在日益加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