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梦·探索之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2021·安徽合肥·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咸同时期,开明士大夫积极推动的国防近代化,在军工、海防、陆军等层面逐步从浅显而深化,甚至是从无到有,一定程度上使晚清的国防力量有所增强,在国防实践中发挥了一定的实效,即便如此,仍是一次不彻底的转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传统走向近代之际,开明士大夫基于“自强”、“御侮”而积极求新,内心深处又对传统武备极具自信,因而强烈要求突破传统的案白,但又无法摆脱传统的羁绊,致使其在近代国防建设的认知上处于“旧者未去,新者未立”的状态,这既是时代局限,也是现实使然。

——熊顺成《咸同时期开明士大夫国防近代化的认知与实践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末,国防科技工业开始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立足“富起来”,走军民结合发展之路,利用设备、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绝大部分生产能力转向轻工产品和家用电器等民生生产领域,成为促进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20世纪90年代,国防科技工业推进市场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同时与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在核电、航空、航天、船舶、能源、交通等领域,

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新世纪、新阶段,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进一步发挥国防科技工业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促进国防领域和民用领域的科技成果、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交流融合。以军民融合产业为主体的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和军民融合式发展,促进军工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形成了一批军工特色的高科技产业群,成为辐射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申晓勇《新中国70年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特点和经验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咸同时期国防近代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国防科技工业不断发展的背景,并说明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现代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启示。
2021·北京昌平·二模
2 . 新民主主义革命

材料一   19191920年部分报刊文摘

19193月,《晨报》发表的《俄罗斯之研究》指出:这回俄罗斯革命,总算是二十世纪一桩大事。那些过激派的举动,究竟是祸是福,总应该大家细细的研究。
1920年春,《申报》转载的《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宣布:废除帝俄与中国、日本、协约国签订的一切秘密条约。帝俄政府在中国东北以及别处,用侵略手段取得的土地,一律放弃,废除帝俄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租界,放弃庚子赔款的俄国部分……
19206月,《国民》杂志发表的《社会主义在中国应该怎么样运动》指出: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起因、革命力量、革命手段与中国国情完全相同。并强调中国应该走社会主义道路,由“经济改造”到唤起“觉悟”是建立新社会的路径。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的丰富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分析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走俄式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
(2)为何毛泽东说“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对此做出说明。要求:从以上“三个法宝”中任选其二,进行说明,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5-12更新 | 315次组卷 | 3卷引用:解密07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
2021·江苏苏州·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根据下表结合所学知识,由此可知
事件道路内涵
《天朝田亩制度》旧式农民革命道路农民阶级希冀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社会的道路
戍戌变法日本式的道路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改良走资产阶级君主立宪
制道路
辛亥革命美国式的道路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革命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道路
南昌起义俄国式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走中心城市革命的道路
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自己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A.民族矛盾的激化是各阶级探索革命道路的共同原因
B.不断吸取历史教训使中共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C.革命道路的探索呈现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攀升过程
D.各阶级探索的革命道路均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020-11-03更新 | 114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2练中国梦探索之路-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典籍中,“革命”一词是指顺承“天命”的朝代更易之意。及至20世纪初年,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用西学中“革命”(Rerolution)一词的含义取代经典阐释并附以自己的理解,公开打出“政治革命”的旗帜以号召国人变革或推翻专制皇权。

——摘编自郭世佑《晚清政治革命新论》

材料二 长期以来,在对待传统政治制度问题上,曾存在绝对化的倾向。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行之有效的历史经验:其一是有发达的政治分工和悠久的权力制衡观念;其二是积累了一整套比较科学的人事管理的经验。现实政治制度的优点与缺点,往往与传统政治制度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辅——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逐步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

——据何教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历程和成就》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与现代学者对待传统政治制度的态度有何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特征及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百年忧患,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当时的中华文化体系不能提供现成的现代化方案,我们必须从外来文化体系中去寻找。从康有为到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也曾向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但均未成功;而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是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使中国从积贫积弱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这就以实践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相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葆活力。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也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

——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4-14更新 | 139次组卷 | 4卷引用:史料史实史观史论对点精练-第六单元三维解析小论文第二节观点型小论文
6 . 19世纪60年代以前,清廷认为迁居海外无异于“弃绝王化”,不仅禁止移民,而且对回国者严加制裁。1877年,清廷任命当地华侨领袖为新加坡首任领事,并于1893年正式解除了“华侨海禁”。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清廷
A.对地方控制能力不断下降B.受制于列强政治裹挟
C.对华侨经济实力有所考量D.不堪巨额赔款之重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