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梦·探索之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论述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在1901年写成的《过渡时代论》认为。过渡时代的中国,将要发生整体性的剧烈变迁第一,政治上之过渡时代,“人民既愤独夫民愚民专制之政,而未能组织新政体以代之”第二,学问上之过渡时代,“士子既鄙考据词章庸恶陋劣之学,而未能开新学界以代之“第三,理想风俗上之过渡时代,“社会既厌三纲压抑虚文缛节之俗,而未能研究新道德以代之”第四,封建体系下的法律法典,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同时专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科举考试,束缚了士人学子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过渡时期的法律和教育制度也急需改革。

——摘编自张晨《社会秩序的重构——梁启超“称序”思想的探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爱国主义的简义就是忠诚的热爱自己的祖国,即在遭到外族的压迫与侵略时从言论和行动.上进行坚决的抵制,积极捍卫国家民族的利益。但是,近代中国与近代以前的处境相比发生了根本变化,近代的入侵者与以往的入侵者大不相同了,它们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中国的侵略,是生产技术发达国家对生产落后国家的进攻,同它们的战争,不只是单一的军事战争,它还赖于经济战争。为了战胜它们,就有个向它们学习一向敌人学习的严峻任务。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之所以给后继者有较大启迪,因为它是时代脉搏的跳动,林则徐之所以成为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地方就在此。历史的脚步,告诉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者,在抵抗外国侵略的这一基本要求下,必须有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眼光和心思,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围绕“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爱国”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我国,将“祖国”比喻为“母亲”并形成一个固定的人格化的、女性化的隐喻结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的事情。她最早出现于闻一多于1925年3月创作的《七子之歌》。诗中将“祖国”比喻为“母亲”,将割让的殖民地比喻为“子女”,从此,“祖国母亲”的类比在全国的白话文中流行开来,也标志着“祖国母亲”这个概念隐喻的正式形成。经过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祖国母亲”的隐喻得到进一步地使用和引申,其影响也从文学领域扩展至政治社会领域。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祖国母亲”的隐喻得到进一步地强化。今天她已然是我们语汇中的一种“超稳定结构”。

——摘编自潘祥辉《“祖国”与“母亲”是怎样相联的:近代爱国主义话语的源流》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解读“祖国母亲”形象。(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论证。)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间,山西商人开辟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开创票号走向金融行业。山西票号逐渐垄断了全国汇兑业务,成为当时中国金融业首屈一指的商业金融资本组织。雄厚的投资资本、繁杂众多的商品种类、广阔的经营范围、悠久的历史,使其在中国的商业史上实属罕见,在世界商业史上同样极为稀少,山西商人曾有“中国的威尼斯商人”之称。然而到了清末,封建王朝的剥削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其自身带有的十分突出的封建特征使它迅速衰败。

——摘编自金梦迪《山西票与中国金融》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传统金融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经济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中国革命具有“高山滚石”效应,革命一旦启动,越滚越急,越滚越猛,前一次的成功,会激励后一次的继续;前一次未能实现的目标,后一次会采取更激烈的手段去实现,革命的诉求指数不断提升。传统观点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共产革命是不同阶级性质的革命,相互之间有新旧之别,有高下之分,有鸿沟相隔。其实这三次革命是相互关联、递进的。前一次革命为后一次革命“预留”了空间,后一次革命在前一次革命的基础上推进。只有将三次革命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察,才能洞察20世纪中国革命的总体特征。

——摘编自王奇生《高山滚石:20世纪中国革命的连续与递进》


根据上述材料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