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梦·探索之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赴美留学,共计派出120人。但是,由于顽固派对于留美幼童的“西化”心怀不满,所以清政府于1881年下令将他们分批撤回。他们归国后,大都成为外交、海军、航运、电报、铁路等领域的骨干力量。18771885年,福州船政学堂派遣了数批留学生近百人,分赴英、法、德等国学习海军专门技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财力不逮”以及顽固派的阻挠破坏,派遣留学生的运动在1886年以后中断,直到1896年才恢复。这一年,13名学生赴日留学,开官费生留日之风气。此后,赴欧留学者规模缩小,赴日留学者日众。

——摘编自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中册)

材料二   20世纪初,清末新政急需人才,清政府提倡、鼓励官费、自费并举赴日留学。1905年废科举后,留学也成为知识分子的重要出路。……促成了此时的留日热潮。以自费生为主的留日学生所学专业非常广泛,从政法、军事、外语、师范到理工、农医、商业以及音乐、美术、体育等,其中以陆军和政法最热门。很多留日学生在日本积极参加爱国运动;归国的留日学生不少成为清末新政改革的骨干力量和新军的各级军官。

——摘编自王晓秋《改良与革命:晚清民初史事新探》

材料三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注:现代化的尝试)、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据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与19世纪晚期相比,20世纪初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运动出现了哪些变化?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运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四个时期的代表性事件。
2021-07-21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拉萨市那曲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59月,在康、梁等人帮助下,帝党官僚文廷式在北京出面组织强学会。同年11月,康有为抵沪,成立强学会上海分会,成员主要是帝党和改良派,并发刊《强学报》,公开提出“向使中国幡然改图,士风一变,国是既定,然后开议院,立议员”,说明“专为中国自强而立”,以“通声气,聚图书,讲专门,成人才,成圣教”。受其影响,各地学会、报社纷纷成立。在“兴绅权”“通上下”的思想影响下,强学会主要利用文字宣传,联结官僚士大夫,然而它却成了官僚党争的工具。守旧势力认为强学会“植党营私”,成“处士横议之风”。1896年初,强学会被封禁、解散。

——摘编自汤志钧《强学会在维新变法中的作用》

材料二   1918年,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在长沙发起组建新民学会,共同探求救国救民的出路。学会成立之初,讨论最多的是职业选择与抱负施展问题。19199月,毛泽东以新民学会会员为骨干,领导了驱除湖南督军的运动,历经数月取得胜利。1919年底,蔡和森率领部分会友及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毛泽东等人留在国内探索与研究。学会领导湖南人民自治运动,设想由湖南牵头,一省一省地解决问题,并最终解决全国总问题,但此次运动遭到失败。“五四”运动后,大多数会员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和劳工运动,19201921年,新民学会召开了两次重要会议,多数会员接受并主张布尔什维克主义,将“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宗旨,以“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为达到共同目的。1921年学会74名会员中有近半数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许多会员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后,学会逐渐停止活动。

——摘编自以顺《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强学会的特点,并说明强学会最终昙花一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学会探索活动的变化及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你所了解的近代中国相关阶级的救国方案进行阐述。
3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化社会的转变;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材料二   作为一个后发外生型的近代化国家,中国是从19世纪开始进入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现代化过程的,西方世界的霸权威胁与文明示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启动要素,然而也应该看到,现代化的变迁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冲击-反映”的过程,对于中国来说,它既是古老的历史在新世纪的骤然断裂,又是这一历史在以往的传统中静悄悄的绵延。只是到了19世纪、20世纪,当西方的示范展示另一种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时,中国才对自身历史的内部挑战产生了一种多少是变化了的回应方式,太平天国的“平均主义”,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戊戌变法的“大同书”等等中都可以找到根据,这种回应方式离不开中国的历史传统。这样,中国历史的内部要素与西方文明示范效应叠加在一起,共同制约着中国现代化的反映类型与历史走向。

——陈达凯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近代化过程中的两种不同模式。概括中西方近代化在本质和手段上的相同之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演变,说明“中国历史的内部要素与西方文明示范效应叠加在一起,共同制约着中国现代化的反映类型与历史走向”。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复兴”是近代百年来中国人的梦想,而中国梦就是民族复兴的梦,是中国人为世界作出贡献的美好愿望和梦想。

材料一 晚清以来,在东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和残酷压迫中,现代“民族”观念逐渐引入。革命党人反对国内民族的压迫,立宪派人士则宣传建立彼此相依的大民族共同体。1917年李大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思想,“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也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的观念。“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中国最为最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语之一。

——据黄兴涛等《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等

材料二 “中国梦”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许多中国人的个人梦——财富、名誉、地位;二是中华民族的国家和集体之梦——大国梦、强国梦。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梦想。提到“中国梦”,很多人自然而然得想到“美国梦”。美国梦的核心观念是,“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认为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

——据程美东、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华民族复兴”这一观念形成的背景并简述资产阶级追求近代“中国梦”的事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