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梦·探索之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赴美留学,共计派出120人。但是,由于顽固派对于留美幼童的“西化”心怀不满,所以清政府于1881年下令将他们分批撤回。他们归国后,大都成为外交、海军、航运、电报、铁路等领域的骨干力量。18771885年,福州船政学堂派遣了数批留学生近百人,分赴英、法、德等国学习海军专门技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财力不逮”以及顽固派的阻挠破坏,派遣留学生的运动在1886年以后中断,直到1896年才恢复。这一年,13名学生赴日留学,开官费生留日之风气。此后,赴欧留学者规模缩小,赴日留学者日众。

——摘编自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中册)

材料二   20世纪初,清末新政急需人才,清政府提倡、鼓励官费、自费并举赴日留学。1905年废科举后,留学也成为知识分子的重要出路。……促成了此时的留日热潮。以自费生为主的留日学生所学专业非常广泛,从政法、军事、外语、师范到理工、农医、商业以及音乐、美术、体育等,其中以陆军和政法最热门。很多留日学生在日本积极参加爱国运动;归国的留日学生不少成为清末新政改革的骨干力量和新军的各级军官。

——摘编自王晓秋《改良与革命:晚清民初史事新探》

材料三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注:现代化的尝试)、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据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与19世纪晚期相比,20世纪初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运动出现了哪些变化?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运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四个时期的代表性事件。
2021-07-21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拉萨市那曲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国歌的变迁

材料   国歌是国家正式规定的代表本国的歌曲。中国古代是没有国歌的,自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留学生和驻外公使的派遣,身处异域的中国人越来越意识到国歌的重要性。下面表格展示的是从清政府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国歌。

时段国歌名词曲作者内容
1911.10.04巩金瓯溥侗词,严复曲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鳧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1912.02.25中华民国国歌沈恩孚词,沈彭年曲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915.05.26中华雄立
宇宙间(袁世凯批准)
荫昌词,王心葵曲中华雄立宇宙间,廓八埏(shan),华胄来从昆仑巅,江河浩荡山锦连。共和五族开尧天,亿万年。(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取消)
1949.10.01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1935年创作)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围绕材料选取两首及其以上国歌,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3 . 近代以来,中国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与传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江南制造局成立后,一直是中国工业的骨干企业,尤其为晚清中国近代造船技术的进步贡献良多。一批中国早期技术工人也在这里应运而生,史称中国产业工人的摇篮。1884年,云贵总督岑毓英从沪粤闽等地雇来工匠,开办了云南机器局,制造弹药并修理枪炮。1890年投产的贵州青溪铁厂,也从"上海采购机器招募匠工"。

1890年,上海机器织布局投产,这是中国第一家近代棉纺织厂。张謇在南通着力创办大生纱厂,其建厂初期的劳动力绝大部分来自附近乡村,而技术骨干则主要招募自上海。1908年,"以抵制杭州城内售卖之洋纱、进口棉布、印花布为目的",当地商人集资开办股份制织布厂,"赴上海购置纺纱机,正加紧准备开业"。

——摘编自戴鞍钢《技术进步与晚清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时期中国的生产“技术进步与传递”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1-03-05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说:“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向西方学习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根本原因
B.由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是近代化的必由之路
C.传统文化抵制使中国近代化面临巨大阻力
D.文明交流借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物主要事迹
洪仁玕为挽救太平天国,洪仁玕主张加强中央集权,自上而下地权归于一,要“禁朋党之弊”,同心协力,“上下情通”。因此,他提出要兴办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祥的邮政事业和新闻事业;主张开设报馆、设立书信馆、发展火车轮船等现代交通工具;反对人治,主张法治。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努力实现工业现代化。主张发展科学技术,允许有技艺的外国人进入内地,为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为了鼓励学习和钻研科学技术,奖励和保护创造发明,洪仁玕还主张实行专利法。他还主张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银行业及社会福利事业等。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蔽、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
李四光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勤。

从上表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整体或者局部),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合理,史论结合)
2021-02-0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80年代红遍全国的口号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02-0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口号。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依法治国”;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改革开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带一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梦”;               “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大跃进万岁”;        “备战、备荒、为人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边倒”;               “一定要解放台湾”;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科学发展观”;        “一条线,一大片”;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人民公社好”;        “亲、诚、惠、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国两制”;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从材料中选取同一时期或按照时间顺序提取同一主题的口号(3—5个),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口号提取准确,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8 .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倡议的核心理念是(     
A.共商、共建、共享B.引进来,走出去
C.民主、富强、自由D.亲、诚、惠、容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学术界一般认为,近代化(又称现代化)是指在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下,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变化的过程。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深刻变革。经济现代化主要是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现代化主要是民主化和法制化。文化现代化主要是科学化和大众化。一般认为,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是一种内生型现代化,经历了从思想解放到民主制度的建立再到工业革命这一过程,而中国的现代化更大程度上是在外来冲击下的结果,是一种外生型现代化,其历程恰好与西方现代化道路相反,体现了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鲜明色彩。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评述材料中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认识。
10 . 19世纪中期,《海国图志》出版后,国内大多数人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而到19世纪末,《海国图志》作为公私学校的考课题目。这一变化反映了
A.发展资本主义成为社会主流B.西学东渐的新变化
C.向西方学习上升到思想层面D.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主题
2021-01-2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