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后,天津同广州构成了牵动南北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龙头。京津冀城市网络格局发生了以津京冀为序的新调度,初步构建起以北京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口岸城市天津为北方金融商贸中心,环绕京津,形成由保定、石家庄等中等城市和高阳、辛集等一大批小城市和商业市镇组成的城市一体化网络体系。通过铁路与水路运输,同口岸城市及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联结起来。从1905年开始,天津口岸同英美德日等国的直接贸易量已超过从上海转口的贸易量,成为华北贸易货栈,京冀则成为天津口岸第一位的洋货销售市场和土产货源供给地。

——摘编自胡光明《清末民初京津冀城市化快速进展的历史探源与启示》等

材料二   (英国)乡村毛纺业的深入发展促进英国国内市场体系的尽快形成,加速和拓展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和幅面。伦敦作为货物进出口的主要基地,作为多种手工业品的综合产地,常常又有不少商品向全国各地发送。从某种意义上说,近代早期英国的一体化经济体系,是以统一的国内市场体系为脉络而生成的。国内工业和海外贸易,内部经济运动和外向经济交往,互为转化,互相促进,形成一股良性互动的态势,近代早期英国的一体化经济秩序,就在如此往复之中不断成长和巩固。到17世纪末,近代早期英国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基本完成。

——整理自刘景华《经济一体化:近代英国经济“起飞”的最优背景》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京津冀一体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其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较之于“京津冀一体化”,指出英国“经济一体化”呈现的不同,并简析其对英国的影响。
2019-07-0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2 . 城市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着社会发展的水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我国城市有哪些类型?

材料二   上海是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缩影。上海在鸦片战争前只是清朝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年开埠通商后,伴随着外商企业的兴办,官办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到20世纪初已经成为中国著名的近代大都市。


(2)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上海出现的新经济因素的共同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由此产生的阶级在推进中国社会政治进步方面的重要活动和历史作用。

材料三   1978~2006年中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表



(3)依据统计数据概括1978年以来中国城镇化的整体趋势。结合史实分析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
2020-02-11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宣武区2009届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列所示为反映近代德国城市化进程的“1871—1910年德国城乡人口变化对比表”。造成表格中数据变化的历史原因有

①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②电力逐渐应用于城市公用事业
③信息技术在城市中的普及
④农业的技术变革减少了农业所需人口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