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6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92710月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黄允升、唐宝林等《红色档案:毛泽东与中共早期领导人》

材料二   193410月面对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被迫战略转移,长征途中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折……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左”倾路线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都被逐渐地克服了。

——摘自《中国共产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4月20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探索出的革命道路名称,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6月,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他在文中明确指出,历史经验表明,未来的中国在外交方面只能实行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倒”的方针,新中国争取国际承认,争取国际支持,只能面向社会主义国家,其他道路是没有的。

——摘编自于洪君《新中国是如何“另起炉灶”搞外交的》

材料二   自美国总统尼克松成功访华以来,包括美国总统福特、美国国务卿万斯等多名美国高官也顺利访华,美国政府一再邀请中国领导人访美,然而由于中美没有建交,“台湾当局”在华盛顿依然保有官方的外交机构,中国政府拒绝了美方的邀请。经过中美双方多年的努力,美台断交,中美建交,这为中国领导人访美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种背景下,邓小平受邀访美,成为第一位正式访问美国的中国领导人,中美关系揭开了新的篇章。中美建交改变了过去双方相对隐秘的交往方式,中美之间在政治、经贸、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展开了全面合作,中美关系得到全面发展。

——摘编自向东洋《论19721982年的中美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在外交上只能实行“一边倒”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关系揭开了新的篇章”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世纪,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这个工业革命发源地扩散到欧洲大陆,甚至扩散到世界其他地区。最初,工业革命的扩散面临各种障碍。首先,英国有一项法律,禁止机器出口。其次,欧洲大陆上的各种情况不利于工业化,如政治分裂、农奴制度、政治动荡、革命和战争等都妨碍工业革命的进行。但是,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上述那项法律于1825年被废除。而且,英国工业家到19世纪30年代已积累了大量过剩资本,迫切需要在欧洲大陆寻找投资场所,这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机器的出口。与此同时,阻碍工业革命扩散的其他障碍也一个一个地消失了。因此,欧美诸国先后走上工业革命的道路。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19世纪,伦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和大英帝国的首都,伦敦人口从1800年的100万增长至670万。19世纪的伦敦也是一座“贫穷”的城市,那里数百万人居住在拥挤和不卫生的贫民窟。英国作家狄更斯的长篇写实小说《雾都孤儿》以当时的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该书揭露了许多当时的社会问题,如救济院、童工,以及帮派吸收青少年参与犯罪等。

材料三   根据英国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数据,仅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目为:1805年,4605起;1815年,7898起;1825年,14437起;1835年,20731起;1842年达到31309起。不难发现,在短短的37年中,犯罪数字竟增到了6倍多。

——摘编自钱乘旦、刘金源《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扩散面临的障碍,并分析工业革命最终成功向欧美地区扩散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三的史料价值。
2023-07-21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O中学、九台区第一中学、公主岭市第一中学校、农安高级中学、榆树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欧洲从中世纪到近代工业革命以来,都涉及到城市的发展变化,而城市的发展反映出不同时代社会经济与人们观念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城市培育了很多新的经济理念。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物品满足需要即可。而11世纪以来的城市的主体们(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新兴的市民阶层)逐渐形成了新的认识,他们认为即各种有用物品都可用货币标准来衡量,因此获取货币便成了获得更多物品的途径。在早期基督教价值观影响下,财富只被看成维持“生存”的手段,现世生活应奉行苦行主义。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财富被当作不断地逐利的意识并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扎根。同时,市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他们将所获财富部分地用于改善生活,大胆积极地消费,而这种享受生活的消费实践似乎并没有被上帝惩处。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后,这些新的经济理念也正是15、16世纪以来欧洲实现社会转型的内在因素。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材料二   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英国实现城市化仅用了不到80年的时间,城市化率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1851年的人口普查表明,英国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51%,而同期的法国是25.2%。事实上,英国城市化的速度之快,城市化率之高与其经济结构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英国是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压倒性优势,如雨后春笋般崛地而起的工厂需要大量劳动力,同时工业革命也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大批农民脱离土地,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在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受工业革命影响最大的制造业和采矿业城市发展速度最快,如曼彻斯特、伯明翰,而以纺织工业为主的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更是起了先锋的作用,同时,英国的一些传统老城却因为与工业革命疏远而发展缓慢,甚至消失……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后,由于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英国对劳动力和科技人才的需求,外来移民逐渐增多,所以英国大城市吸收的大量的外来移民,如德国人、希腊人、瑞士人、法国人以及各国的犹太人,他们集中移民至大城市,尤其是伦敦。……但是工业革命推动新兴工业城市的出现和人口的大量聚集,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环境的急剧恶化。

——摘编自《英国19—20世纪城市发展演变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城市培育的新的经济理念。并结合15、16世纪相关史实说明这些新的经济理念在近代欧洲文明成型过程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发展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的主要依据,但外交政策的制定离下开当时的国际国内历史背景,从而体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原则的制定,并要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并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同时,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即新中国的对外政策是为达到国内政治目标而制定的,最后,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必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馆既包括了中国共产党从革命政党到执政党的转变,还包括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袖从革命运动的领导人到国家领导人的角色转变。这些特征在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中存在了相当长时间。

——摘编自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材料二美国在亚太地区拉拢盟友。实行全面军事盟署。中国一些周边国家也认为,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输出会威胁自身利益,纷纷采取最对政策,使中国周边环境严重恶化。1953年,力主在亚洲向美国示威的斯大林逝世,苏共领导人中止了原来的进攻政策,并劝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尝试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和平共处。在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情况下,中国也迫切需要建立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以巩固政治、经济的发展。这也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出现在处理中印、中缅边界问题过程中的原因。

——摘编自李宇博《试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根据材料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呈现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简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国内外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基本内容
2023-02-18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亡,以各种形式展开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种由战争而造成的变化意味着中国主权的丧失。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出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

——摘自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

材料三   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想取得哪怕是部分的成功,都需要在人们面前提出一个与以往不同并被众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使人们重新燃起新的希望,深信目前的处境尽管艰难,但这种状况是可以改变的。这就需要有新的社会力量站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前头。辛亥革命与前此的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不同的地方,就在这里。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写出该战争的名称,并概括这场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曾国藩上该奏折的背景及其根本目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的理想和目标”与“新的社会力量”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取得“部分的成功”的原因。阐述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取得“部分的成功”。
7 . 公元前13年,奥古斯都下令修建意大利与拉埃迪亚之间的大道,他亲自任命修路长官,甚至在公元前20年他还亲自担任筑路总指挥,“重修通往阿甲米努姆的弗拉米尼大道。同时,他把修筑道路,维修改善道路作为行省总督的重要职责之一”。该史料可以用来研究古罗马道路发展的(     
A.背景B.原因C.特点D.影响
2023-02-1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北魏时期《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当时流行的歌谣也唱道:“纥于山头(今山西大同市东)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以上诗作、歌谣可用于研究(     
A.北魏灭亡的原因B.北魏诗歌的演变
C.迁都洛阳的背景D.唐诗兴起的渊源
2023-02-12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轰破了国人几千年“天朝上国”的迷梦。至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既要面对“发逆”之患,还要应对“洋人”之灾,困顿之势,尤若重病之躯,举步维艰。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科学论断是符合历史实际的,而且为国内绝大多数历史学者所公认。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是在世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和中国的封建社会日趋没落、封建统治日益腐朽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中国就开始丧失了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由此一步一步地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时期,维新变法思潮在早期维新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到了高潮,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为代表的维新派,广泛宣传变法维新思想,积极著书立说,并形成了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启蒙思潮,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举步维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发动的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战争。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维新变法思潮高涨的背景。
2022-11-26更新 | 322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思想方式上说,文艺复兴的意义更为巨大。它首先打破了中世纪神学和其他外界权威对思想的牢牢束缚。它不但抛弃了神的眼光而改用人的眼光,而且用自己的眼光来观察人、社会和自然。……这就是文艺复兴树立的思想原则。……从此,自然科学大踏步地前进。从哥白尼到牛顿,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上帝的立足之地日益缩小。礼拜堂日趋没落,实验室欣欣向荣。人类开始向自然挑战,向神学挑战,向人类本身挑战。佛罗伦萨之所以成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因为它是社会变动最多的国家,在那里文学家和艺术家能享受充分自由。

——根据尹虹《略论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等整理

材料二   在这批启蒙哲人中,最杰出者为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和卢梭。在一个还处于专制王权统治,出版遭到审查的时代,这些启蒙思想家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正是因为他们真诚地希望启发民智,要把潜藏于每个人自身之中的理性召唤出来,挣脱任何外在权威的束缚,使人类走出不成熟的依附和奴役状态,成为敢于运用自己理性的独立的、自由的人。

——摘编自李宏图《“理解启蒙运动”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兴起的背景,并指出其在文艺复兴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启蒙思想的核心主张,并说明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
2022-07-1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