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中古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 王权、教会与城市 > 中世纪城市自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47 题号:18740781
欧洲从中世纪到近代工业革命以来,都涉及到城市的发展变化,而城市的发展反映出不同时代社会经济与人们观念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城市培育了很多新的经济理念。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物品满足需要即可。而11世纪以来的城市的主体们(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新兴的市民阶层)逐渐形成了新的认识,他们认为即各种有用物品都可用货币标准来衡量,因此获取货币便成了获得更多物品的途径。在早期基督教价值观影响下,财富只被看成维持“生存”的手段,现世生活应奉行苦行主义。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财富被当作不断地逐利的意识并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扎根。同时,市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他们将所获财富部分地用于改善生活,大胆积极地消费,而这种享受生活的消费实践似乎并没有被上帝惩处。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后,这些新的经济理念也正是15、16世纪以来欧洲实现社会转型的内在因素。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材料二   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英国实现城市化仅用了不到80年的时间,城市化率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1851年的人口普查表明,英国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51%,而同期的法国是25.2%。事实上,英国城市化的速度之快,城市化率之高与其经济结构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英国是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压倒性优势,如雨后春笋般崛地而起的工厂需要大量劳动力,同时工业革命也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大批农民脱离土地,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在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受工业革命影响最大的制造业和采矿业城市发展速度最快,如曼彻斯特、伯明翰,而以纺织工业为主的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更是起了先锋的作用,同时,英国的一些传统老城却因为与工业革命疏远而发展缓慢,甚至消失……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后,由于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英国对劳动力和科技人才的需求,外来移民逐渐增多,所以英国大城市吸收的大量的外来移民,如德国人、希腊人、瑞士人、法国人以及各国的犹太人,他们集中移民至大城市,尤其是伦敦。……但是工业革命推动新兴工业城市的出现和人口的大量聚集,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环境的急剧恶化。

——摘编自《英国19—20世纪城市发展演变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城市培育的新的经济理念。并结合15、16世纪相关史实说明这些新的经济理念在近代欧洲文明成型过程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发展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将土地收归国有,使所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建立户籍制度;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新税法,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征收赋税;废除世袭姓氏统治制度,以才选官,建立中央集权下的地方行政机构等。

材料二   查理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没收叛乱贵族的土地和部分没收教会的土地,分封给官员和将领,条件是他们必须服兵役和履行臣民义务,只限自身使用不得世袭。受封者不履行义务时则收回采邑。

材料三   穆罕默德领导建立穆斯林公社。公社成员都以兄弟姐妹相待,禁止相互仇杀,公社内外事务都要听从穆罕默德的决定。这就打破了阿拉伯氏族部落的血缘关系,确立了以宗教和地区为基础的社会。

材料四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的是哪个国家进行的什么改革?这两次改革在封建制度确立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材料三反映了伊斯兰教为阿拉伯国家的建立与统一起到的促进作用。根据所学知识,补充完成下列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7世纪初
622年
630年


(3)结合材料四所反映的信息,总结亚欧封建制度在政治上的不同点。
2020-04-25更新 | 1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征服希腊之后,希腊的文艺和科学作品传入罗马。但是,罗马人不像希腊人那样喜欢思辨、富于创造性,而是比较注重实用。罗马农学的成就非常突出,既总结了意大利的农业经验,又吸收了希腊和迦太基的成就。医学家盖伦的著述颇丰,在西方长期被奉为经典。皇帝和贵族竞相兴建宏伟建筑和公共设施,以显示皇权的威严浩大和帝国的繁荣强盛。罗马的建筑采用希腊的营造法,对后世建筑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除此之外,罗马在哲学、文学、史学、法学等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摘编自崔连仲《世界通史》

材料二   在中世纪晚期的西欧,国王通过慷慨颁授城市特许状甚至以各种手段吸引手工业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这些城市和商人成为国王的长期盟友。……随着城市的兴起,社会对教育提出新的需求,社会上出现一股“教育热”,各级教育在规模上都有所扩大。

——据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罗马文化发展的特征。
(2)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城市在中世纪晚期逐渐发展为现代社会的胚细胞。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2-05-30更新 | 4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年累代的研究业已表明,中世纪社会仍在持续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甚大,乃至公元1300年的欧洲已大大不同于公元600年的欧洲了。史学家们现在认识到中世纪欧洲具有巨大的创造力,约在公元1500年左右,中世纪时代临近结束时,欧洲的技术和政治、经济的结构,已在世界上所有文明当中占有决定性的优势。

——[美]霍莱斯特《欧洲中世纪简史》


公元1300年的欧洲比之于公元600年时的欧洲有哪些方面的“大大不同”?
2020-04-14更新 | 1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