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两次工业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25 题号:159446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初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尽管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但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世界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城市化初期,普遍存在对涌入城市的劳动力的残酷剥削,工人在恶劣环境里超时工作,没有社会保障在汽车时代,治理交通拥堵及尾气排放成为英国城市面临的新挑战。过去两百年,英国工人待遇有了很大提高,英国社会福利体系逐步完善,例如英国1834颁布的新版《济贫法》19世纪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对城市建筑的配套卫生设施,做出了明确规定。19世纪后期,英国两次颁布《工人住宅法》,应对贫民窟问题,20世纪初基本解决了“城市病”英国在城市化进程中,走过了对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摘自李亚丽《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借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推动其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解决“城市病”的举措。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工厂制日益普及;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为人口流动、制成品和原材料的流通,提供了快捷、安全的交通工具;市场不断扩大,商品经济日益繁荣;所有这些,推动了城市的发展。1760年,英国5万~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迅速,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
── 摘自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世界近现代史》(上)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成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回答,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2015-11-03更新 | 18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材料一   下面是三角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   1791823日,黑奴在圣多明各岛(现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起义,废除横跨大西洋贩奴贸易的斗争从此开始。……1848427日,法国宣布奴隶制是残害人类尊严的制度,下令在法属殖民地和领地废除奴隶制,从而结束了这段罪恶为了让人们牢记人类历史上这段丑恶而又悲惨的经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将823日定为贩卖黑奴及其废除国际纪念日


(1)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说说人口和物种的交流。结合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人口和物种交流的特点。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分别说说材料一中允许黑奴贸易材料二禁止黑奴贸易的原因。
2022-04-26更新 | 4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000多吨铁和400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在19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大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宠。

——摘编自霍勒斯·格里利《水晶宫极其经验》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
2020-04-24更新 | 2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