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英格兰就有373个地方存在市场,占总数的37%。市场城镇的规模和功能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拥有300-400人口的小城镇,市场的影响所及为周围几英里的农村;第二种是人口在600-1000人或偶尔2000人的市场城镇,几乎所有的郡都有半打这样的市场城镇;最大的市场城镇是郡府所在地,英国东南部的五大郡各有2个彼此竞争的郡城,居民通常为几千人,具有悠久的自治传统,在经济和思维方式上影响着广大农村。

——摘编自徐浩《中世纪西欧市场和市集制度新探》

材料二   成化时期(1465-1487年),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镇市逐渐兴起。其中,一少部分是宋元旧有市镇的复苏与扩张,而大多数是新产生的。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间,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江南地区,一般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散之地,又与本府州和临近府州的治所所在地的中心城市互相沟通联结,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英国市镇发展的因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市镇经济发展的不同结果。
2023-03-0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城市规划历史悠久。在《周礼・考工记》中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左传・隐公元年》孔疏:“王城九里,公城方七里,候城方五里,爵城方ニ里。”《管子》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下,必于广川之上。高费近早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摘编自尹家琦等《西周时期城市规划理念探讨》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理念。

材料二 近代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

年份全国人口总数(万)城市人口数(万)城市化指数(%)
1820年37 3772 3506.3
1840年4 2812 6686.5
1893年33 6772 6687.9
1920年44 3774 70010.6
1936年46 1365 26311.4
1949年54 1675 76510.6

——摘编自李蓓蓓徐峰《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及主要原因。

材料三1834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新“济贫法”首次强调了需要社会救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国家和社会对公民实施社会救助是其应尽的义务……1855年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有效地解决了英国的污水排放问题,并且净化了泰晤士河的河水。在立法方面最为系统和重要的法律是1875年通过的《公共卫生法》……强调要使本国所有城镇都过上文明的社会生活,内容包括供水、排水、街道房屋管理、垃圾清理、食品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殡葬、污染行业的管理……《公共卫生法》的通过标志着英国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共卫生体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具有什么特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城市的产生,东西方国家都完成了由神权建筑(宗庙)向皇权建筑(皇宫)的转化,但两者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异,在西方城市主要是“并存”,而在古代中国则主要是“融合”。在古代西方城市,传统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更多地体现在以宏伟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居住空间布局结构。相比之下,在中国,“天子”即“上天之子”,皇宫建筑或官府成为整个城市空间最宏伟的建筑物。

——摘编自黄志宏《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的演变》

材料二   在二战期间,美国大量的人口从乡村涌入城市,城市住房问题十分突出,政府大力促进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对买房者提供各种住房贷款与税费减免。20世纪4060年代美国城市产生了中产阶级大规模人口“郊区化”运动。美国社会心理的怀旧“归乡”情结及住房政策客观上加速了郊区房地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原有的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特征。

——摘编自唐燕、贺静《“大混住、小聚居”城市居住空间结构设想》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古代东西方国家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的不同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的美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崛起的城市中,上海的发展最引人瞩目。尽管在宋元时期已是繁盛的港口,但上海人口规模的迅速膨胀是在开埠之后。1843年上海人口仅为51万,随着航运贸易及工商业的发展,大批农村人口尤其是江浙农村人口进入上海;浙闽粤等地商帮、冒险家及世界各地人士纷至沓来。1900年上海人口超过100万,1915年超过200万,1930年突破300万,成为当时中国的特大城市。1949年上海解放时,人口达502.9万。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已成为能与伦敦、纽约、东京等比肩的世界性大都市。

——陈熙《中国移民运动与城市化研究(19551980)》

材料二   19世纪前期的法国仍是农业国,1846年农村人口约占法国人口总数的75.6%。为生计所迫,农忙季节农民涌入人手不足的地区做短工,后返回家园。1852年仅为收割而流动的季节工人已近90万人。……19世纪中叶后的工业发展给人们提供了新前景,农民踏进城市,很少有回乡念头。蒸汽机、电灯和防水帐篷等新设备的出现,使城市建筑业可终年施工,工人无需按季节返回家园。最初,只有农村中最贫困者流入城市;后来各类人都卷进移民大潮。大量农村人口迁出,使遗留在土地上的人有多于以前的生存空间。19世纪下半叶,土地分散和土地再分割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但土地集中的趋势正在上升。……新式移民不再是旧式小农思想的因袭者,而是城市观念携带者。

——摘编自许平《法国近代农业人口的迁移》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上海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法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意义。
2021-05-2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5月联考(春季联赛)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入宋以来,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人口增加,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在城市经济繁荣的同时,土地、资源相对紧张,垃圾也随之增加,防火、交通、环保等问题日益严重.在城市道路方面,宋律明确规定在道路旁设立标记,严禁越界侵占街巷,并对侵占街道现象进行专项治理。政府也加强了对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刑统》规定:“其穿垣出秽污者仗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对于堵塞河道的违章建筑,宫府有权力在必要时采取强硬手段,将其强行拆除。城市的发展带动了肉食需求的增长,生活相对富裕的市民阶层不仅

要消费普通肉食,也开始追求野味,鉴于城市乌类面临灭绝的危险,宋廷在开封禁止捕鸟,甚至规定卖杀鸟药也违法

——摘编自余小满《试论宋代城市发展及其管理制度变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城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加强城市公共事务管理的特点。
6 . 城市的发展能够体现不同的时代特征,城市的变迁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与“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是指四面国以城墙、扼守交通要冲、具有防作用的军事据点。统治者利用它行使国家职能,是适应统治集团的需要,由于政治力量的作用自上下形成的。市,指的是交易市场,是由于经济的发展需要,由“下”而“上”形成的。

——摘编自戴均良《中国城市发展史》

材料二 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史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十坊。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击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请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城”与“市”的各自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宋“市”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大城市兴起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20-07-2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城市化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00年,只有不到2%的英国居民在城市里生活,到了1851年,50%的英国人都成了城里人。农业和交通的发展、新大陆的发现和新商路的开通,特别是生产力的提高,这些都为城市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城市的繁荣则反过来促进了商品批发、运输业、仓储、旅店等商贸服务业,信贷业务也发展起来。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初步实现城市化的国家。1952 年发生的伦敦烟雾事件,更是推动政府拉开了第二次大规模治理城市化负面问题的序幕。这一次英国主要利用法律法规推行“福利国家制度”,以弥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局限性给城市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不和谐。

——摘编自马先标燕安《世界城市化历程回顾——兼述英国城市化的特征与启示》

材料二   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1949~1957年,社会经济大幅度恢复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略高于世界平均速度。1958~1960年,城市化进程进入了一个“大跃进”阶段。不正常的激进式增长,结果是农村人口过度流入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和各项供应困难,决策层对城市化采取强制性刹车,出现了两次反城市化浪潮。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体制逐渐放开,国家放松了对人口流动的管制,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到1991年末,城市化率达到26.94%,同类城市数量增长为全球最快。但是东部沿海地区城市无论在城市密度还是城市等级规模方面均优于中西部地区。

——摘编自连倩倩安乾《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及特征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2020-06-15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蚌埠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城市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和客观规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城市兴起最早、城市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然而,在近代以前,由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农村是全国经济活动的中心,城乡社会分工处于落后状态。城市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政治方面和军事方面,聚居人口以贵族、官僚、地主、军人、商人及手工业者等为主。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虽有一定发展,但主要是供城市自我消费、自我服务,因而其经济意义并不突出。……晚清社会性质的重大变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使城市社区的发展具有新的时代特点。……与同期世界城市化进程相比,晚清时期中国城市化的水平仍很落后。1800年世界城镇人口比重为3%,大大低于当时中国5%的水平。而到1900年世界城镇人口比重骤增至13.6%,超过中国1倍有余。

——摘编自史革新《中国社会通史·晚清卷》

材料二

第十五章   19世纪工业技术的天堂:焦炭城…………… 461
     一、焦炭城的起源………………………………………461
     二、机械化与破坏………………………………………464
     三、功利主义的基本原则………………………………466
     四、人口、工业大量集中的技术条件…………………469
     五、工厂、铁路和贫民窟………………………………472
     六、恶劣的住房和居住环境……………………………478
     七、细看焦炭城…………………………………………482
     八、物极必反:市政设施的改善………………………487
     九、地下城市……………………………………………491

——摘编自[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西方城市发展的原因,并说明其带来的影响。
19-20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城市建设和相关理论,在商周时期已经产生,古代城市具有城和市的两重身份,但侧重政治军事功能,城市公共空间主要为政治统治服务,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城市中的广场,牌坊庙宇,等常常与当地的历史风俗有密切联系,近代仿西方而修建的公园,等休闲娱乐场所,逐渐成为公共空间结构的新要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不仅突出了广场,街道还顾及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而且引入了社会资本和群体参与。

——摘编自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积极作用。
2019-10-09更新 | 41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10 . 材料一   根据《周礼·考工记》的记载,城市规划的制度和形式是作为国家的基本制度存在的,特别体现在帝王都城的规划建设方面。城市规划的格局作为一种礼制,是统治者控制国家、巩固政权的手段之一,中央集权制度在城市规划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古代绝大多数城市的形式是方正的,并且有一条中轴线,这与古代统治者推崇的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隋唐长安、明清北京的城市布局,都有一条从皇宫正门直到都城正南门的宽阔笔直的中心道路作为城市的中心轴线,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用建筑环境加以烘托,达到为其政治服务的目的。

——摘编自张健、马青《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文化特点》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国家城市中各种问题和矛盾集中爆发各种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应运而生。欧文、傅立叶等社会改革者提出了以财产公有为基础的全新城市规划。霍华德主张在进行系统的社会改革前提下,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的城镇群。盖迪斯则把生物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体,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

——摘编自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都城规划布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古代中国都城规划相比,19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国家对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