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纪录片《大国崛起·美国》记述了从1720世纪美国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的历史进程。下表所列为美国在这一进程中的部分历史事件。

美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17世纪追求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在北美广为传播
1775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1776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1861南北战争爆发
18629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9世纪后半期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美国成绩斐然
1894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材料二   城市成为成功、幸福以及便利的代名词,大量人口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来到城市。1860年至1910年,美国城市总人口从621.6万上升到4464万,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19.8%上升到45.5%,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由9个增至50个,1920年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的51.2%。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寻找机会,由于没受过良好教育,缺乏专业技术,只能到工厂中充当最底层的廉价工人,深陷贫困之中。从1860年到1900年,进入美国的移民超过1400万人,而在1900年到1910年仅10年间,又有900万移民从南欧和东欧涌入北美,语言、宗教、社会价值观迥异,贫困、犯罪问题突出。为降低成本,追逐利润,资本家减少为改善工人工作条件而进行的再投资,导致工人工作环境恶劣。城市大量污水、垃圾不能得到迅速而有效的处理,龌龊的生活条件导致了伤寒、霍乱等流行性疾病的猖獗。急待改善的城市问题与腐败、滞后的市政管理形成鲜明的对比。

——摘编自刘连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问题及其改善》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基于大国崛起,为“美国历史大事年表”补充18—19世纪的两件大事并说明理由。
(2)据材料二,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急待改善的城市问题,据此提出两条合理化的治理建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安史之乱起,北人大批南下,扬州人口急剧增加。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很多外地甚至外国产品也源源而来,遂形成国际性经济都会。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商业活动的集中,市民及工商业者很多都“侵衢(街)造宅”,结果不仅在扬州的官河两岸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商业街,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摘编自李廷先《唐代扬州工商业的发展》

材料二   英国城市人口数量与比例变化


材料三   


——依据赵煦《英国早期城市化研究》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中期以后扬州商业有怎样的发展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1751~1851年英国人口有哪些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相关因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图中两座城市发展迅速的共同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材料一   宋代以前城市由于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因而城市主要聚居着各级官僚、地主和军队以及一般居民。到了宋朝,政府禁令松弛,封闭式的坊市制彻底崩溃,城市中固定的工商业店铺增多,加之宋人在职业选择方面的相对自由,一些无地或少地农民也涌入城市,使得城市中以工商为业的居民成分与日剧增,城市文化娱乐活动也因此日益兴盛,城市逐渐成为经济、文化中心。

——摘编自郭学信《论宋代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   中世纪以来,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刺激了西欧城市工商业发展,从而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市民阶级为争取人身自由,展开了争取城市自治运动的斗争。这一斗争运动一直贯穿于从11世纪城市出现到13世纪城市形成的期间,许多城市通过金钱赎买、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等方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这种城市自治不是政治性的,而是法律性的,即从管辖的领主或国王那里得到一种特权证书来保障它的一些权利。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世纪欧洲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政治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城市与中世纪西欧城市变化的共同因素。
2022-03-21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城市化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往往与作为商品交换地点的市几乎同时出现的。但在唐朝以前,市场都是由政府设立,并由政府管理的。到北宋建国以后,城内市场不再由官府设定,且首创了在县以下的商业繁荣之地设立镇市,使镇由过去的军事设防之地变为商贾交易之所。宋代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格局和国家行政体制的重大变革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商业一次重大的、革命性的变化时期。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与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工业革命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行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化代不同,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摘自《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材料三   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19491957年,社会经济大幅度恢复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略高于世界平均速度。19581960年,城市化进程进入了一个“大跃进”阶段。不正常的激进式增长,结果是农村人口过度流入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和各项供应困难,决策层对城市化采取强制性刹车,出现了两次反城市化浪潮。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体制逐渐放开,国家放松了对人口流动的管制,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到1991年末,城市化率达到26.94%,同类城市数量增长为全球最快。但是东部沿海地区城市无论在城市密度还是城市等级规模方面均优于中西部地区。

——摘编自连倩倩、安乾《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及特征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商业“革命性的变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艰难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2022-03-09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   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弟,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国外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城市规划历史悠久。在《周礼・考工记》中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左传・隐公元年》孔疏:“王城九里,公城方七里,候城方五里,爵城方ニ里。”《管子》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下,必于广川之上。高费近早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摘编自尹家琦等《西周时期城市规划理念探讨》

材料二近代中国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城市主要是一些开埠通商城市,特别是沿海沿江少数开通商的新兴城市现代化发较快;而原来那些历史悠久,经济较发达的内地城市由于处于封闭状态,现代化起步更晚。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通过开放城市传进中国,而开放城市的社会经济的日益现代化,也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各种以传播现代知识文化为目的的新式文化教育机构应运而生,日益发展。近代中国城市愈发展,农村就愈落后这些城市在文化上与周围地区相对疏远,在经济上则被当成是获得出口产品的中转站,而不是促进国内商品经济发展的市场

——摘编自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特点与外力的影响》

材料三下图是1978年以来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国际化演示图

——摘自曹康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国际化历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理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规划理论变化的作用。
2022-02-20更新 | 551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一般高中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中期以前,城市的政治地位决定着经济规模和城市的规模等级。但随着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这一规律逐渐发生了变化,经济独立的推动作用逐渐显露。虽然唐代全国性城市仍以长安、洛阳为首,但是唐中期以后一些地方性城市逐渐上升为全国性城市,当时广为流行的“扬一益二”之说就是较好的证明。苏州、杭州也上升为居民十万户的全国性城市,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摘编自肖建乐《唐代城市发展及其推动力量浅析》

材料二   在这40年(1978~2018年)中,中国城镇数量随着改革浪潮快速增长、规模急剧扩张,城市群、城市人口快速聚集,城乡人口结构急剧变化,城市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高速发展,城市的社会治理体系日趋迈向现代化。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我国城市的发展也在改革开放中突飞猛进。

——摘编自徐豪《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市大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中期以后城市分布格局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021-07-17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代长安和洛阳城内的坊只是居民住宅区,黄昏后锁闭坊门,禁止夜行,商业活动只能白天在市里进行。北宋开封和其他大城市繁盛,相同行业的店铺多集中在邻近,工商与居民杂处,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面街开店,随处都有商铺、邸店、质库、酒楼、食店。还出现了迟至三更的繁盛夜市,到五更,“鬼市” (早市)又开张营业。

——摘编自《中国通史:从上古传说到1949

材料二 晚清时期,中国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经济发展,人口增加,传统的城市体制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和维护国家主权的需要。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主张开办警政管理城市,还设立了商务局等经济管理机构。清末新政时期,警察机构开始在城市广泛设立。中央成立了商部,制定了商法,近代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管理机构也开始建立,城市管理法律体系初步确立。张之洞、梁启超、张謇等在租界示范效应的影响下,积极推动地方自治。城市自治章程的颁布和实施,打破了原来城乡合治的管理体制。

——摘编自周执前 《国家与社会:清代城市管理机构与法律制度变迁研究》

材料三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而城市是有多元价值的,传统的干净整洁固然是一方面,但城市本身第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就业和收入的机会。街边摊、地摊等,如果在一个城市能够生存下去,对于服务的供给方来说,就是就业机会和收入机会;对于需求方来说,它也提供了居民所需的生活——廉价、便利、丰富。以人为本的城市就应该考虑到供给和需求这两方面的需要。

——摘编自 《南方周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在城市发展上的主要特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城市管理体制的变化及推动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地摊经济的主要作用。综合上述材料,请就当前发展地摊经济给出合理化建议。
2020-08-1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杭州是钱塘江畔一座古城。1129年,南宋赵构皇帝因金兵进攻逃到杭州,选杭州为都城。政治中心的南移,使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四方之民云集两浙,百倍于常”。人口的增加,一方面使各种消费品的需求量急剧扩大,每日所需万余石的食米等由运河、长江或海路输入;另一方面劳动人民的迁入又带来了具有各种技艺的工匠与专门人才,南宋的杭州城内店铺林立。由于皇室的南迁,直接为宫廷服务的中央直属官府手工业也随之迁到杭州,这对杭州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摘编自林正秋《南宋时期杭州的经济和文化》

材料二 下面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杭州进出口贸易值的变化图(单位:海关万两)。


——摘编自饶晓晓《近代杭州、宁波城市建设的现代化进程及其比较研究《1840~1937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时期杭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杭州对外贸易发展的概况。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南宋相比,近代杭州发展所呈现的时代特征。
2020-08-1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西欧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总人口(万人)农村人口所占百分比城市人口所占百分比
英国约180048%52%
法国约360075%25%

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得到较大的发展。帝国主义的入侵使大批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结果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就业。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引多数游民无产者。“外国商品来得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展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农村和城市人口发展与法国的不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020-08-1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