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1 道试题
1 . 城市化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回顾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道路是不平坦的,以1978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949年至1978年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化发展时期,1979年至今是市场经济取向下的城市化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又以1958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1949年至1958年,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及工业化的发展时期,也是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的时期。1958年到1978年是我国城市化停滞、倒退时期。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为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从1979年到1998年,城市人口由1.84亿增加到3.79亿。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布局渐趋合理,城市化开始逐渐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李军等《新中国城市化发展历程探析》


阅读材料,围绕“新中国的城市化”自拟题目,结合中国现代史知识,写一篇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1-23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新高考教研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个地方如果出现一个专业化的大工厂,就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英国曼彻斯特,机器纺纱出现——织布业——印染业,随后,其他制造业、商业、金融保险、建筑业……。到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之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快了城市化步伐。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城市发展和经济变革》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1893年的中国地区城市化率为6.5%,1949年,全国工业化率12.57%,城市化率10.6%。

——摘编自教育部组织编写《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某学者认为,社会环境不同是中英两国近代早期城市化不同的主要原因。概括中英两国近代城市化的不同社会环境,并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3 . 【市镇演变与区域经济发展】

材料一   唐末五代时期,藩镇长官在辖内各军事要冲设“镇”控扼地方,“镇”自创始之初便兼具军事、行政和商业功能。进入宋代以后,藩镇实力不断削弱,军事职能逐渐退却,随着乡村社会经济商品化和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镇”的经济功能日渐凸显。同时,随着草市大量出现,其中一些草市因辐射区域人口众多,拥有相对优越便捷的交通条件而成长为镇市,成为各地乡村中介于村市和城市之间的次级商业中心。南宋时期,随着镇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功能的渐趋完善,镇市居民人口的不断增多,镇市用地日趋紧张,一些经济成长条件较好和乡村社会分工较为细致的地区,其镇市开始发展出一些“子镇市”

——摘编自张倩《宋代“镇”“市”结合的历史考查》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农村的商品生产特别是手工棉纺织品的生产,促使一批农村市镇兴起和繁盛。娄定县娄塘镇,“所产木棉、布匹倍于他镇,所以客商鳞集,号为花、布码头,往来贸易岁必万余,装载船只动以百计”。上海开埠后,大量廉价外国机制棉纺织品的涌入,致使农民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趋于衰败,原先一批立足于手工棉纺织发展基础的农村市镇的商业活动归于萧条。另有一批市镇随着上海的发展而兴旺。江浙沪原先以苏杭为中心的城镇体系,逐渐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上海口岸内外贸易为主要连接纽带的新的城镇体系。

——摘编自戴鞍钢《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江浙沪近代经济地理》

(1)根据材料,简述中国古代市镇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晚清江南市镇发展出现的新现象并加以评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英国花了92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经济学家保尔·芒图说,正是大批农村闲置劳动力的涌入,大工业的发展才成为可能,而大工业的发展又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和迁移,两者密切联系,互为因果,形成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推拉力机制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英国政府对社会领域进行不断探索,以实现城市社会管理,从济贫法到社会保险的一系列社会立法,提高了城市的凝聚力。

——摘编自唐庆《近代英国农村人口的迁移与城市化》

材料二   “农民工”指的是虽然身份是农民,但主要在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工作的人。农民工身份是农民,职业是工人,是特殊的社会群体。中共中央于1984年发布一号文件,规定准许农民自筹资金、自理口粮,进入城镇务工经商,此文件可谓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变动的一个标志,自此,农民工开始大量涌进城市。2018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是28836万人,其中,在本地就业的农民工11570万人,外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17266万人。

——摘编自徐胜兰《生计与发展——浅析农民工进城的“推力”》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英两国人口迁移的共同特征,并分析造成上述特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两国人口迁移的共同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证合理)
2023-05-27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十县一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从传统的乡村社会到现代的城市社会,城市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早期城市制度是由《周礼》规定的。在《周礼》之后,古代城市的发展进程始终伴随着国家的权力确认。从秦汉以后到宋,中国的城市政治制度既体现为国家结构的严密,也体现为市场和社会、家庭要素的功能性导入。

——摘编自姚尚建《在城市革命之前——中国古代城市的制度巩固》

材料二   宋代是我国古代城市化发展的高峰期,南宋时期的城市化率达到了22%……当时,打破了唐代以来城坊制的旧格局,实行街巷制的新体制,并大力发展各类手工业、服务业、娱乐业、广告业,同时取消流传千年的宵禁,大兴夜市。而且,户籍制度也不像唐代那样严格(唐代户籍分为编户和非编户,编户称为良民,非编户称为贱民,贱民不得独立门户,须与良民共用一个户口本),流动人口统称“浮客”,在城市居住一年即可落户,不少城市,浮客已多于主户。

——摘编自刘奇《中国三次城市化浪潮的启示》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工业化发展加速,全国县改市和乡改镇的数目增多,使城市人口增幅较大。20世纪90年代,全国新设200多个城市和8000多个建制镇,这些城镇的设立又大大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仅使国有经济焕发生机,更使民营经济取代乡镇经济,并获得蓬勃发展,同时成为这一时期 城市发展的主要引擎。

——摘编自李嘉岩《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影响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指出周朝城邑的三等定制。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是我国古代城市化发展高峰期”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其主要的经济动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国家政策角度,阐述20世纪90年来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2023-05-16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钱塘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政府中长期负责济贫事务的埃德温·查德威克依托医生群体,通过调研究分了解到英国民众正置身于极为恶劣的公共卫生环境下,他以个人名义起草了一份议案,想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都能通用的卫生管理标准规章,这项议案于1848年8月通过议会辩论,成为全国性通用法律,还创设了非临时性的中央卫生管理主导机构-卫生总署。卫生总署对各地的公共卫生问题提出管理意见:第一,当有超过十分之一的纳税人申请在该地区实施公共卫生法案时,卫生总署有权命令一个调查员进行细致调查,根据调查报告确定法案是否实施。第二,卫生总署可任命若干调查员监督地方卫生管理工作并参与法案实施监管,还可通过地方调查员的实际调查情况来决定是否应针对妨碍地方卫生管理的行为进行上诉……第五,地方卫生机构如想要贷款,必须首先获得卫生总署的批准。从实践来看,卫生总署权力虽有法律保障,其政策却很难贯彻落实到地方。《泰晤士报》上发表文章认为:“我们宁可冒得霍乱和其他病的危险,也不愿受欺侮而保持健康。”这些反对声浪使得查德威克于1854年被迫离职。

—摘编自王广坤《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 据统计,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已经自1982年的657万增加到2018年的2.44亿,其占总人口的比例从0.65%增加到17.43%。中国城市管理领域亟待注重城市管理的系统性、协同性等本质特征,提出一个整体性的管理框架,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理系统,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科学与现代化。网格化管理思想源于计算机领域的“网格”,是指利用互联网将地理上广泛分布的计算相关技术融合为一体,根据社区所辖范围、分布特点、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等情况,结合各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和相关单位工作人员数量合理划分责任网格,合理配置组团人员,可以形成专业化管理服务团队。2004年10月北京市东城区率先启用网格化管理模式。自此,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达到90%以上,任务派遣准确率达到98%,处理率为90.09%,结案率为89.78%。

—摘编自陆军等《智慧网格创新与城市公共服务深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查德威克被迫离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网格化”城市管理的特点及背景。
8 . 【新中国的城镇化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只有10.64%。1950-1957年,出现了一批新兴工矿业城市,武汉、太原和洛阳等老城市也进行了扩建改造,大批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工业部门,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持续增加。

1978年以后,我国城镇化进程开始加速。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城镇化进入新阶段,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011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27%,工作和生活在城镇的人口比重超过了50%,比1978年末提高33.35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01个百分点。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城镇化开始进入以人为本、规模和质量并重的新阶段。为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户籍、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保和住房等领域配套改革相继出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速度明显加快,大城市管理更加精细,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加速发展,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市群建设持续推进,城市区域分布更加均衡。

2018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2011年提高了8.31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19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37%,比2015年提高了3.47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16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中小城市发展齐头并进;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互促共进;新型城市蓬勃发展,城市群格局基本形成。

——摘编自《经济日报》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定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论结合;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3-04-1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城市化】

材料一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1960—2010年)

年份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亿)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亿)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亿)

城市化水平(%)

1960年

10.32

34.2

5.72

60.5

4.60

22.2

1970年

13.71

37.1

6.98

66.6

6.73

25.4

1980年

17.64

39.6

7.98

70.2

9.66

29.2

1990年

22.34

42.6

8.77

72.5

13.57

33.6

2000年

28.54

46.6

9.50

74.4

19.04

39.3

2010年

36.23

51.8

10.11

76.0

26.12

46.2

——许学强、周一星等编著《城市地理学》\

材料二     18311841年,伦敦的人口增长了13万,曼彻斯特增加了7万……在没有适当的排污设施和新鲜用水的地方,霍乱、伤寒、结核病等是人类天然的杀手,同时这些地方还弥漫着从工厂、铁路和民用烟囱里冒出的烟雾……在伦敦,人类排泄物散布在25万个民用污水池之中,无人集中处理。在曼彻斯特,只有不到1/3的住房拥有相当于厕所的设施。最贫困的工人居住条件极其恶劣,住房里通常连照明和排水设施也没有。

——摘编自[]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界城市化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发达国家相比不同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列举城市化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城市化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中期,面对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德国部分城市结合社区中卫生、宗教与教育组织的力量进行济贫改革,英美则发起社区睦邻组织运动,目标在于通过社区组织整合社区资源来扶危济困。二战后,欧美各国大都制定了城市社区自治的法律法规。美国联邦政府自1960年以来相继制定了几部关于城市社区发展的法律和法规,如《住宅和社区发展法》《社区再投资法》和《国家和社区服务条例》等。社区组织行使社区管理职能,由社区居民代表选举产生,多层次的非营利组织遍布各个社区,他们为社区提供各种各样的专业性和差异性服务,每年约有9000多万人次的志愿者从事社区服务工作,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为美国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和智力保障。

——摘编自吴素雄、吴艳《欧美国家社区治理的结构、功能及合法基础》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在城市建立了一种以“单位”治理社会的体系,各个企事业单位从属干各级政府,城市成员从属于各个单位,国家与城市社会几乎是重合的。1986年初,民政部门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基层管理,开始倡导和推动社区服务工作,并于1995年制定《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标准》随之在全国推行。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发表,体现了我国社区建设由“社区管理”向“社区治理”的转变。

——摘编自邱梦华《城市社区治理(第二版)》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近代社区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