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人口的非农化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洋务企业的兴办造成了一定的人口非农化转移,一部分农民变成了工厂工人。由此可知洋务运动
A.保证了社会人员的有序流动B.利于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
C.促使小农经济开始走向解体D.打破了城乡人口结构均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各历史时期的城市化水平简表

朝代年代城市化率(%)
战国公元前30015.9
西汉217.5
74520.8
南宋1200年左右22.0
18206.9
18937.7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10.6
195715.4
197817.9
198321.6
198423.0
199026.4
201047.5

——资料来源:赵冈著《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和《中国统计年鉴》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各历史时期城市化水平的发展趋势,任选某一时段指出其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2021-07-15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

年份总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城市化率(%)
19501957551966465391371061816.5516.42
195819606599466207122101373118.5020.74
1978198496259103475152301968615.8219.02
1985200310453212931521054—.4207120.1432.53

——摘编自中国城市化率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报告

材料二   在北京,每年都有300多万来自天南海北的农民工,和这个城市同在,与这个城市一起成长…在经济发达、进城务工青年最密集的珠江三角洲,进城务工青年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5%以上……据专家估计,农民工每年给城市经济创造1万亿——2万亿元人民币的GDP增量,并为农村增加50006000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另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测算,目前北京市农民工的劳动力贡献,在建筑业占83%,在批发零售业占49%,在制造业占29%。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集体兴办乡镇企业带动农村全面进步的“苏南模式”,以个体经济为主、以兴旺的家庭工业为主的市场性企业模式——“温州模式”,还有以外向型企业为主的“珠江模式”。1992年,全国乡镇企业劳动力1.12亿人,比上年新增就业600万人,超过城市国有企业职工的总和,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1992年年产值超亿元的乡镇企业365家,1993年超过400家。全年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39000℃元,约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1/3以上。

——摘编自齐鹏飞、杨风城《当代中国编年史》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以来中国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特点并分析不阶段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分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对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村劳动力在乡镇企业发展中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蒸汽机是18世纪机械方面最重要的发明之一。蒸汽机的使用改变了过去以水力作为工业动力主要来源的局面,并推动原有城市的扩大。19世纪50年代,美国在新兴工厂工业的推动下,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这样城市人口与城市数量迅猛增长。1820-1860年,大约有5000万移民来到美国,广大的移民不仅给工业革命带来了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城市化得到了推动。19世纪初美国开始第一次改善交通远输的浪潮,其中包括修筑公路、铁路和开凿运河,交通运输业的巨大变革,使许多城市都繁荣起来,如芝加哥纽约等城市。

——摘编自 赵明杰《浅析美国的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美国城市化进程的原因。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化进程

正常推进阶段(1949-1956年)城市化水平由10.5%上升到15.4%,全国城市得到恢复和发展。
剧烈波动阶段(1957-1965年)1958年大量人口涌入城市,1960年比1958年城市化水平急升至19.7%,1961年至1963年城市化水平骤降到16.8%,1964年到1965年恢复到18.0%。
徘徊停滞阶段(1956-1978年)1966年的城市化水平17.5%,1978年仍停留在17.5%。
加速阶段(1979年至今)1994年城市化水平已升至28.6%,比1978年提高了10.7%城市化速度加快是相当明显的。

——摘编 自李珍刚《建国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回顾与前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并分析“加速阶段城市化速度加快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口迁移是人类历史上的常见现象,人口迁移的过程既是不同生产方式传播交流的过程,也是不同文明碰撞、交流融合的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人口迁移,呈愈演愈烈之势。人口的急剧增长,人地关系日益紧张,同时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边疆和内地联系加强,城市工商业繁荣,赋役制度的改革等成为了自发的人口迁移运动的推力和拉力。迁移的种类,基本分农垦型、商贩型、工匠及佣工型三大类,其中,农垦型指流向(东北、内蒙、新疆、云桂黔、台湾及东南等)边地或(内地各省区)山区,开垦土地,务农为生计的迁移,这是迁移的主流。“长期的超省际移民和大量开山垦荒”,大大拓展了全国耕地面积,生产了足以维持三四亿人口的粮食。“农桑本业人余于地,不能耕种者,不得不逐末谋生”,也推动人口流向异地城乡。清代中期的工商业空前繁荣,与大量过剩农村人口广开谋生路,从事各项非农产业密切相关。

——摘编自《清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中期人口迁移的特点与历史影响。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批的军人就地复员。大规模的建设开始后,很多农民就到城市做了工人。当时北方建了很多大规模的棉纺厂,很多农民、女工就进了城做了工人。还有很多人支援东北重工业,所以也有大批的流动。……北京成为首都以后,文化名人、服务业都到北京去了。

——葛剑雄《人往高处走,社会离不开迁徙自由》


(2)从1949年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什么?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近代英国城乡人口变迁表

时间1750年1800年1850年
城市人口(%)21.0%27.5%52.0%
农村人口(%)79.0%73.5.0%48.0%

——引自《近代早期英国的圈地运动与制度变迁》


(3)归纳材料三的现象并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2020-07-21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安史之乱起,北人大批南下,扬州人口急剧增加。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很多外地甚至外国产品也源源而来,遂形成国际性经济都会。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商业活动的集中,市民及工商业者很多都“侵衢(街)造宅”,结果不仅在扬州的官河两岸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商业街,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摘编自李廷先《唐代扬州工商业的发展》

材料二   英国城市人口数量与比例变化


材料三   


——依据赵煦《英国早期城市化研究》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中期以后扬州商业有怎样的发展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1751~1851年英国人口有哪些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相关因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图中两座城市发展迅速的共同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代城市化与传统城市化的区别,一是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依靠工商业拉动,不是自然增加和政治、军事性移民的结果;二是要实现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整体转型,绝非城市人口数量的机械增长和城市空间的简单扩张。基于此,可以认定近代中国并不具备现代城市化的基本条件。于是,外部力量充当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主要推手,中国早期现代城市化和城市早期现代化开始艰难启动。

——摘编自涂文学《外力推引与近代中国“被城市化》

材料二   全球的城市化已经历了三次浪潮:欧洲城市化、美国城市化、拉美与正在进行中的中国城市化。其中,现代中国城市化靠本国人口的流动推进,外来移民数量极少,人口总规模达到6—8亿,远超世界前两次城市化。预计耗时40年左右,仅相当于第一次的不到第二次的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复杂交织时期的现代中国城市化重视发展质量,对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经济迅速发展使能源、原料价格极高。

——据仇保兴《第三次城市化浪潮中的中国范例——中国快速城市化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缺乏现代城市化条件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城市化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并据此谈谈你对现代中国城市化道路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后,天津同广州构成了牵动南北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龙头。京津冀城市网络格局发生了以津京冀为序的新调度,初步构建起以北京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口岸城市天津为北方金融商贸中心,环绕京津,形成由保定、石家庄等中等城市和高阳、辛集等一大批小城市和商业市镇组成的城市一体化网络体系。通过铁路与水路运输,同口岸城市及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联结起来。从1905年开始,天津口岸同英美德日等国的直接贸易量已超过从上海转口的贸易量,成为华北贸易货栈,京冀则成为天津口岸第一位的洋货销售市场和土产货源供给地。

——摘编自胡光明《清末民初京津冀城市化快速进展的历史探源与启示》等

材料二   (英国)乡村毛纺业的深入发展促进英国国内市场体系的尽快形成,加速和拓展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和幅面。伦敦作为货物进出口的主要基地,作为多种手工业品的综合产地,常常又有不少商品向全国各地发送。从某种意义上说,近代早期英国的一体化经济体系,是以统一的国内市场体系为脉络而生成的。国内工业和海外贸易,内部经济运动和外向经济交往,互为转化,互相促进,形成一股良性互动的态势,近代早期英国的一体化经济秩序,就在如此往复之中不断成长和巩固。到17世纪末,近代早期英国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基本完成。

——整理自刘景华《经济一体化:近代英国经济“起飞”的最优背景》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京津冀一体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其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较之于“京津冀一体化”,指出英国“经济一体化”呈现的不同,并简析其对英国的影响。
2019-07-0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