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0~1957年中国城市人口变化表


——摘编自李蓓蓓、徐峰《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

材料二 城市化过程中既要保持城市和市民的独立性,又需要与社会其他群体结成联盟,共同抵御来自国家权力的压迫与外部力量的竞争。中世纪的英国王权仍然非常强大,造成了王权与市民阶层、乡村地主以及贵族之间的政治隔阂,并在王权压迫下逐渐促进了市民阶层与乡村地主、贵族之间的政治联盟,最终塑造了英国城市资产阶级、乡村地主、贵族与王权之间的权力制衡格局。在此之后,无论是市民阶级还是新兴的资产阶级都保持了独立的主体地位。…英国贵族在16世纪开始出现衰落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的贵族开始积极经营土地,主动谋求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进入到18世纪以后,英国贵族大多亲自参与土地经营,他们通过圈地运动将土地集中,同时积极提高农业技术水平,转变农业经营方式。通过这种农业革命,英国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大量剩余劳动力得以释放,土地也得到了有效的集中和整合。…富裕农民和乡绅是乡村变革的真正主カ,最终推动了农村社会的阶层分化,面向现代农业的人群开始占据主流。

——摘编自姬超《西欧近代城市化的路径差异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的阶段发展趋势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推动英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2021-05-09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而行,是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进入近代以来,中西方都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20~1957年中国城市人口变化表

年份全国总人口数(万人)城市人口比重(%)
1820373776.5
1843417246.6
1893336718.2
19204471510.6
19364692611.2
19495416710.6
19576465315.4

——摘编自李蓓蓓徐峰《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

材料二   在西欧,英国的城市化最为成功也最为彻底,对农业的推动作用也最大。18世纪时,英国城市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20%。随着工业革命展开,大批新兴的城市在西北部的偏僻地区拔地而起,英国掀起了城市化浪潮。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0.2%,1881年增至70%,1901年则高达80%。

英国城市化和工业化为农村的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农业的市场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方式得到建立,农村日益融入城市的发展轨道,在客观上为英国持续的城市化提供了坚实基础,从而实现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进入18世纪,英国贵族通过圈地运动将土地集中,实行规模化经营,同时积极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改良土壤,构筑防洪和排水工程。英国贵族还大力推动农业经营方式转变,鼓吹农业转型。通过这种农业革命,英国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大量剩余劳动力得以释放,土地也得到了有效的集中和整备,这一切都为英国的城市化提供了充分的土壤。

——摘编自姬超《西欧近代城市化的路径差异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化的不同之处,并说明英国近代城市化对中国崛起的启示。
2020-06-24更新 | 208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检测(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春秋战国到南宋末年,城市人口由15.9%上升到最高峰的22%,最大的城市规模也由二三十万人不断上升到250万人。人口虽然增加了,但增加率不高;而在同一时期,耕地面积略有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也有相当幅度的提升,粮食生产能供养这些非农业人口。江南地区正是当年的农业高产区,加以水道分布理想,运输便捷,到了南宋,这种发展趋势达于顶点。南宋以后,人口快速增加,耕地虽然也扩展了一些,但远远追不上人口之增殖。农民可能供养的非农业人口之比重便随之下降,也因为余粮率之下降,每个大城市必须扩大其采集余粮的地理范围,运粮成本上升,最后终于达到极限。到了19世纪上半叶,城市人口比重已降至6.9%的谷底。19世纪40年代五口通商,从此开始中国与西方各国密切接触,各大商埠相继开辟,城市内的现代工业逐渐兴起。大量的洋米洋面可以从商埠进口,城市人口不再完全仰赖本国农业部门的粮食供应,余粮率所形成的制约减弱。到了19世纪末,城市人口比重已回升到7.7%。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材料二   1955年,国务院公布了市和镇的设置标准:凡常住人口2万人以上的居民点被列为市;2000人以上而同时非农业人口占50%以上的居民点列为镇。中国推动的五年计划以及国家城市发展策略都建基于这些市镇单位。自1955年的设市标准实施后,至1957年,全国城市增至179个,其中71个是新设的。新市大都位于内陆省份,是依赖本地资源并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新建工矿企业为依托的新建城市,如包头、克拉玛依、白银、兰州、大同等。在沿海地区,有23个原城市被取消了城市地位。这些发展体现了新政府由沿海转入内陆的新的工业化空间政策,城市发展动力在空间上出现变化。19491957年间,城市化高速发展,中国城市化比率亦由10.6%升至15.4%。

——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前中国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初期城市发展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而现代城市则建立在以交换经济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手段之上。

——《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材料二   1850—1900年世界部分城市人口(以千为单位)统计表

城市1850年1880年1900年
纽约69619123437
伦敦261847676581
莫斯科3656121000
上海250300600
孟买500773776

材料三



                      古代天津建筑                           近代天津建筑

材料四   后起的工业化国家一般是通过引进英国的技术和生产方式进行工业化,一开始就要求集中,因而必须建立在城市里,这种情况造成明显的城乡差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建设费用同时上升。再加上一些国家普遍实行向工业和城市倾斜的政策,进一步刺激人们离开农村向城市迁移,增加了对城市建设的压力,由干人口迁入城市的速度和规模快于经济发展,进入城市的劳动力不能完全被工业部门吸收,造成劳动力流动停滞。这样,虽然实现了劳动力向城市的迁移,并没有实现就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世界经济史》


(1)指出材料一中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职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建立的经济条件。
(2)比较材料二中欧美城市与亚洲城市人口增长的不同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比较古代天津与近代天津城市发生的变化有哪些?
(4)概括材料四中城市化进程过快出现的问题?
(5)根据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关系的认识。
2020-05-1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总复习质量调查(一)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而行,是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进入近代以来,中西方都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20~1957年中国城市人口变化表


——摘编自李蓓蓓徐峰《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

材料二   在西欧,英国的城市化最为成功也最为彻底,对农业的推动作用也最大。18世纪时,英国城市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20%。随着工业革命展开,大批新兴的城市在西北部的偏僻地区拔地而起,英国掀起了城市化浪潮。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0.2%,1881年增至70%,1901年则高达80%。

英国城市化和工业化为农村的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农业的市场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方式得到建立,农村日益融入城市的发展轨道,在客观上为英国持续的城市化提供了坚实基础,从而实现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进入18世纪,英国贵族通过圈地运动将土地集中,实行规模化经营,同时积极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改良土壤,构筑防洪和排水工程。英国贵族还大力推动农业经营方式转变,鼓吹农业转型。通过这种农业革命,英国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大量剩余劳动力得以释放,土地也得到了有效的集中和整备,这一切都为英国的城市化提供了充分的土壤。

——摘编自姬超《西欧近代城市化的路径差异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化的不同之处,并说明英国近代城市化对中国崛起的启示。
2020-04-2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原名校2019-2020学年下学期质量考评一高三文综历史试题
6 . 城市化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一个市镇机能转变的过渡时代。原有以行政及军事机能为主的城镇,也逐渐蜕变转化为商业及贸易的重要据点,这种商业化的趋势,直到明清,传统的市镇均脱离了它的原始含义,而以商业机能为标准。到15世纪末(尤其是明成化、弘治年间),出现了江南市镇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选自道客巴巴网《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至明清市镇机能的变化;试用史实说明这一变化对经济结构、文学形式、思想观念方面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曲线(1700—1859年)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主要经济因素。

材料三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与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工业革命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行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化代不同,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摘自《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中英城市近代化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何出现的这些不同?

材料四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斯蒂格里茨认为,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是影响21世纪人类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可见,中国的经济发展显现的巨大作用已经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特别是近三十年来以工业化和城市化拉动的经济高速增长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更是海内外有目共睹的。其中,“城市化”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热门词汇之一。

——杨醉《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入了怎样的发展阶段?提出了什么样的城市化战略?
2020-07-23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5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上表能够反映古代中国大城市变化的多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源自 Brian J.L.Berry,Urbanization


上图能够反映西方城市化发展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原因。
2022-03-15更新 | 16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3月阶段性测试(五)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中国城市体系,约形成于唐宋时期。明清以来,虽然在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专业性的工商业市镇网络,从而出现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早期城市化趋向,但不少沿海城市出现了衰落的趋势。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城市从来不是一个独立的行政建置单位,而是省、府、州、县的活所,是周围乡村腹地的统治中心。步入晚清时期,中国被抛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传统社会逐步解体。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到辛亥革命之前,中国先后有112个沿海和内地城市被辟为通商口岸,其中,约开(依据条约开放)通商口岸77个,自开(清政府主动开放)通商口岸35个,从而促进了这些城市的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很快涌现出一些与传统城市发展模式不同的新型城市。

——摘编自陈振江主编《中国大通史》

材料二   大约在1800年,大不列颠只有一个大城市——伦敦。伦敦仅有100万人口,但却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1850年伦敦人口增加到236.3万,大不列颠还有其他9个城市人口在10万以上,18个城市的人口分别在5万到10万之间。这28个城市的人口共计570万人,大约为大不列颠全部人口的五分之一。1851年人口普查表明,英国的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52%。同期,法国和美国的城市人口比例为25%和13%,俄国是7%。

——摘编自高德步、王钰主编(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明清时期部分东南沿海城市衰落及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城市化的背景与特点。
2022-03-02更新 | 29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全真模拟卷(一)历史试题
21-22高二上·北京房山·期末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城市与城市化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巴黎……也配套建设了放射状的新道路,把火车站与商业中心连接起来,给人以一种处于新的秩序、清洁高效和美观标准控制之下的印象。超过165公里的新街道―宽敞、笔直,并配有人行道、排水系统、照明设备和新种植的树木,街旁点缀着纪念性的新教堂、市场和行政办公楼。私人建筑、公寓住宅增加了六倍,其精致优雅前所未见,既具有外貌的端庄,也具有内部的舒适,很快就在林荫大道两旁鳞次栉比地拔地而起。一个世纪以前的改革者所梦寐以求的城市,现在如此完整地沐浴在一种进步的神采当中,甚至城市的下水道,也在特殊设计的观光车中,向游人开放。

——【美】巴里伯格多尔《1750-1890年的欧洲建筑》


(1)观察并分析材料一中的两幅城市平面示意图,结合所学,概括雅典城和长安城布局的异同。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世界城镇人口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巴黎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022-02-08更新 | 279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北京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