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城市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是文明的要素和载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的功能、地位都有明显的差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大约在距今4000-5000年间,中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即先后出现了一批早期城市,这些城市都是区域性的政治、军事中心。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各地形成了大批城市,这些城市的出现都是中国统治者为了建立政治中心、军事据点而建立起来的。

——周执前《古代城市发展道路的规律及其社会学意义》

材料二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茂名梅篆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材料三   近代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

年份全国总人数(万)城市人口数(万)城市化率(%)
18404128127686.7
18434172428255.6
18933367127698.2
19014264541739.8
192044715474210.6
193146884510610.9
193646962528111.2
194954167576510.6

——摘编自李蓓蓓等《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城市化分期》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城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城镇化产生的原因。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江南市镇在功能上有何变化?
(3)依据材料三,分析1901-1920年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安置房建设更加注重有高标准配套的交通网络、水电、通信、环卫等基础设施,文化广场、球场、购物中心、社区诊所等公共设施,有的还引进了便民超市等。据此可知
A.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B.城市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C.我国城市化实现了均衡发展D.城市建设注重以人为中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所示为我国进行的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城市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情况。由此可知,这反映出
A.我国已经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
B.社会主义建设以城市化为中心
C.我国已改变城市化落后的局面
D.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城市化在18世纪后期实现“起飞”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我国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0万人,至1893年增至2350万人,从占总人的5.1%上升为6.6%。至1949年增至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5.1%上升至10.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摘自皮明庥《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受政府支配,城市的功能结构偏重于工业,呈现出工业型城市化。政府是城市化的主导,能通过各种措施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转移,同时可使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方式从农业中积累城市化、工业化初始阶段的建设资全。尤其是往前3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由9.05%上升到13.68%,平均年增长率为0.15%,而同期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由22%上升到40%,年增长率达0.4%

——摘编自《新中国城市化建设初探》

(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后30年内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国古代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据《春秋左传》所载,春秋时筑城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的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宋代以后,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城市的经济功能才逐渐增强,逐渐出现了纯粹经济功能的工商业市镇。

——摘编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茂名梅篆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城市功能的演变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城镇化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大工厂,特别是从蒸汽机开始代替水力发动机的时候起,越来越多地开设在那里。据一个同时代的人说,在1786年,人们仅看到一个烟囱,即阿克赖特纱厂的烟囱矗立在屋上。十五年后,曼彻斯特约有五十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那些赶忙建筑起来的、太小而不够人口居住的工人棚屋绵延在纱厂的周围,几乎把旧城围绕起来。……设有商店的中心区域已经美化了,那里开辟了宽阔的街道,两边有很高的砖砌的房屋。最后,在城市的最外面东南方,不久也建筑起一些四周围有花园的漂亮别墅,那里住着新的贵族,棉业豪富。

——【法】保尔·芒图著,杨人楩等译《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城市的特点。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10余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的城市公共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广大人民的健康和卫生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曾经在旧社会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鼠疫、天花、黑热病、回归热、斑疹伤寒等烈性和急性传染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长的时间内,就陆续被消灭或基本消灭。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的健康安全,保障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据当代中国丛书编辑委员会《当代中国的卫生事业》等


(3)据材料三指出建国初期我国的城市管理取得的突出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6 . 城市如同一个符号,走近它,可以领略那些历史的沉淀、感受到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都长安,是一座拥有近百万人口的东方世界的大都会,许多国家的使节学者、商人、僧侣聚集在这里,使长安成为各种文化展示的舞台,呈现出一派“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景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学习范例:

这是某同学学习的过程观察下图,获取相关信息:“长安城布局左右对称,呈棋盘形状”;形成认识:体现了当时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高超技术



(1)请阅读材料一,依照学习范例,写出你获得的信息和认识。
材料二

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曲线(1700—1959年)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世纪以来英匡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主要经济因素。

材料三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是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并且多集中在东部地区。上海、天津、汉口等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下图是近代上海城区变化图


说明:1旧日城区2英租界3.美租界4.法租界5公共租界(由英、美租界发展形成)


(3)根据上图,概括1846-1900年上海城区变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全面分析图示变化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2021-04-13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1·河南郑州·二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人口调查始于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商代,到公元初才留下全国性的户口统计数字。由于户口登记和统计的主要目的是征收纳赋,所以登记和统计的重点只是人口中与征税对象有关的那一部分,其结果是户口统计数,通常不包括全部人口。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以后,虽然户口登记与赋税征收已不再有直接的联系,但由于赋税制度的长期影响和户籍管理体系的不完备,户口数字与实际人口存在差距的状况仍未改变。

——摘编自米红、蒋正华《民国人口统计调查和资料的研究评价》

材料二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迫切需要进行土地和人口调查,以此作为施政依据,并掀起了人口调查的热潮。提出调查目的是“对内是为了振兴国家事业,对外是为了抑制列强的压迫”,而且将调查的质量与官员的官位挂钩,这在以往是从来没有过的。全国性调查一般由内政部统一安排部署,然后通令各级办理,逐级上报。地方性调查除地方政府举办外,还有政府和民间学术团体及学者合作举办的。他们一般采取人口抽样调查,采用直接调查方法,调查样本虽然比较小,但所得结果颇有价值。但此次调查截至1930年底,调查完竣的有十三省,仅调查一部分的有三省,其余省份则依据过去资料估计。

——摘编自任伟伟《南京国民政府社会调查研究(19271937)》

材料三   下图是根据新中国多次人口普查所做的城镇人口和GDP增长率示意图


——摘编自尹德挺《新中国七十年我国人口结构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和近代人口调查的异同,并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城镇人口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分两个阶段说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吴蔼宸在《华北国际五大问题》中提到:“(20世纪20年代)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交通进步推动城市化进程B.近代天津最早出现城市公交
C.华北的交通事业发展迅猛D.交通发展促进民族工业成长
2021-02-03更新 | 421次组卷 | 17卷引用:天津市(芦台一中、静海一中、蓟州一中等)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空间地域上分布不均衡B.工业化发展水平比较低
C.移植了西方城市化模式D.城市间发展速度不平衡
2021-01-09更新 | 1469次组卷 | 25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天和城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06年,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三地在奏请获批后,主动开埠通商,逐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经济发展轨迹。材料所示现象
A.体现出以国际竞争为主的开放意识
B.推动近代工商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C.根源于德国强租胶州湾的辐射带动
D.构建起以金融业为核心的经济体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