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户籍制度不断改革。1962年政府颁布《关于加强户口管理工作的意见》,1984年颁布《关于农民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1985年颁布《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1997年颁布《关于小城镇户籍改革试点方案》。这些改革的共同出发点是(     
A.缩小城乡差别B.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C.发展农村经济D.推进城市化的进程
2022-09-02更新 | 159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世界上率先迈入现代化的国家,随着19世纪中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尤其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状况严重恶化,英国政府开始全面介入公共卫生管理,1848年、经过议会辩论,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法案规定:“在代表中央意志的大都市伦敦首先创建中央委员会,然后再广泛任命检查巡视员,派他去管理地方上的那些分支委员会。”这使得地方政府强烈不满,由此,1858年,中央政府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1年,议员提出并成立了地方政府委员会,推动议会颁布了1872年《公共卫生法》,1875年,又颁布了强化、巩固有一切成果的《公共卫生法》,规定“任何被通报为污染物制造者的受委屈个人都有中诉抱怨权”,这使得检查员所做的工作极易遭人误解,这些法案连同1875年的《食品和药物法》“共同构筑起了英国近代乃至现代社会公共卫生立法和管理制度的基础”。

——摘编自王广坤《论近代英国的卫生检查制度》

材料二   1951年,中共中央发布《中央关于加强卫生防疫和医疗工作的指示》;1953年、政务院批准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地(市)、县(旗、区)建立卫生防疫站;到1965年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2499个.与1952年相比,机构增加了16倍、医师(技师)增加了11倍、卫生部还先后颁布了《卫生防疫站暂行办法》(1954年)、《卫生防疫站工作试行条例》(1964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思路,启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9年,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摘编自吴超《从卫生防疫到全民健康——新中国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事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与现代中国在公共卫生事业建设上的相似之处,并说明其产生的相同作用。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以英国为典型代表的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是资本主义在城市和农村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完善。

材料一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1600167017501801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825135210275510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二 农业技术的改进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工业村庄和小城镇的发展,圈地运动、海外地域的扩张和殖民地贸易的发展,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加之,科学技术和运输革命使人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大为增强,从而推动英国社会生活重心向城市进行转移,进而成为世界上早实现城市化的国家。

材料三 英国于1601年颁布《济贫法》,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1933年,英国颁布《工厂法》,限制儿童的工作时间并为儿童提供教育机会。根据《工厂法》建立了检查员制度,并制定了有关通风、温度和工作时间之类的规则。根据1920年劳埃德·乔治的《失业保险法》,政府扩展了1911年的计划,几乎涵盖了所有年收入不超过250英镑的手工劳动者和非手工业劳动者。这样保险涵盖的范围就从400万工人扩大到1200万工人。依据《老年抚恤金法》的规定,年龄在70岁以上的人享有获得标准规模的抚恤金(每月5先令)的权利,而不需要支付任何税款。1919年又提高到10先令。在19191939年间,英国共建筑了130万幢公用住宅,300万幢自用或出租的房屋,所有的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

——摘自《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失衡及其调整》


(1)据材料一、二回答到19世纪中期英国城乡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结合材料二分析其推动因素。
(2)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0年至1970年,居住在都市中心的拉丁美洲人从39.3%增加到53.5%。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在1950一1960年的10年间增加了19%,而都市人口却增加了67%.80年代,拉美城市人口可与欧洲(73%)和北美(74%)相媲美。这种现象的出现
A.主要受国际移民潮影响B.加剧了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C.限制了社会的阶层流动D.促成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史实结论
A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大津巴布韦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非洲文明与其他地区文明同步发展
B古希腊全体成年男性出席的村社太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村社大会有权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
C20世纪末,拉丁美洲使用最多的语言是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其次是法语,仅少数人讲印第安语二战后拉美国家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D1875年世界城市化比率不到10%,1950年接近30%,到2015年则超过50%世界城市化进程呈现加速发展的总趋势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欧洲,19世纪初的城市街道普遍使用鹅卵石铺路,到19世纪中期,已改用花岗石及方木块铺路,及至19世纪末发明用砖、混凝土和沥青铺路法后,欧洲各国的城市街道状况大为改观;新式自来水系统于1850年以后开始在伦敦、巴黎、柏林等城市建成,路灯制度从19世纪开始也日渐改良。上述变化主要反映了,欧洲当时
A.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B.街道铺砌技术的进步
C.各国市政立法的完善D.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2022-03-30更新 | 1472次组卷 | 48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表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部分城市人口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城市人口比较示意图,这组图表共同反映出该时期我国
城市1927年1935年增幅
上海264万人370万人40%
天津112万人125万人12%
武汉85万人129万人52%
石家庄4万人6.3万人58%
唐山4.8万人7.8万人63%

A.城市化发展较迅速B.通商口岸经济发达
C.经济建设卓有成效D.工农商业均衡发展
8 . 1871年,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时,城市人口占62.8%。苏联1940年国家工业化实现后,城市人口占33%。英国城市人口比例差不多高出苏联城市人口比例一倍,原因不包括
A.两国资本积累方式不同B.苏联巩固工农联盟的需要
C.两国发展工业类型不同D.苏联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
2022-02-20更新 | 40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高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20世纪30年代末,广东已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轻工外贸城市区和潮汕平原城镇群,城市商贸相对发达而工业基础较弱,赌、毒、娼、走私贩私等畸态异常突出。近代广东的城市发展
A.是中国近代城市化的普遍模式B.呈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的特征
C.缘于政府主导的资源开发战略D.反映通商口岸城市的均衡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面显示了1949~2009年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
A.城市化空间分布不均衡B.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建设体系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改革开放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