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主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们的国家观,在马基雅维利这位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他痛恨分裂,指出“没有首领,没有秩序”是当时意大利“遭到击败,被劫夺、分割和蹂蹦”的根源。他希望意大利有一个强大的统一的王权,从而去对抗“正在瓦解的中世纪机构体制”。如他写《君主论》是为了“尽可能探索‘权术’问题,讨论什么是王国,王国有哪些种类,讨论君主们如何夺得王国的政权,如何维护政权,又怎样丧失了政权……”。他写《佛罗伦萨史》是为了“从历史角度进行总结,从而探求振兴祖国的道路”。他的《罗马史论》《兵法七卷》《李维历史注疏》等书也都是围绕如何实现祖国的统一和王权的强大及意大利的富强而著的,为了这个目的,他奋斗了一生。

——《西欧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文艺复兴》

材料二   从中国古代天下观向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变,更多的是一种抵御外辱、独立自强的努力。中国传统的以儒家价值观认同的体系,被西方工业文明所代表的近代民族国家所压迫。为挽救国家危亡、阻止民族分裂,中国知识精英阶层试图利用西方民族主义,但这种忽视中国具体国情的思维明显是僵化和缺陷的。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洋务运动时期近代民族国家建构的萌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族国家确立,基本上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以国家主义和国家认同为思想基础,构建一个有中央权威的国家,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从天下观向民族国家观念转变的问题,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现代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问题。

——《清末知识分子“天下观”向民族国家观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基雅维利的政治主张并分析其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022-01-0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