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主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近代民族品牌命名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金鸡牌饼干"含有金鸡报晓、催人奋进之意,"虎牌猪鬃"是因为虎很勇猛、威风,充满朝气,"马牌"水泥和"马头牌"颜料取为"一马当先"、"马到成功"之意。这些品牌命名反映出
A.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取得快速发展B.民族企业在轻工业领域有明显优势
C.传统文化是工业进步的必要条件D.近代中华民族刚健有为的拼搏精神
2022-03-2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高三3月全过程纵向评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南京国民政府曾先后颁布《水陆地图审查条例》《修正水陆地图审查条例》《指示编制地图应注意事项》等公文,要求遵循疆界准确、地名不得使用日本名称等标准,禁止发行未经审查的各类地图。其作用是(     
A.有利于粉碎日本侵华意图B.解决了中国疆界问题
C.有助于培育民族国家意识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修道院图书馆保存着许多有关英国早期历史——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重要历史书籍与宗教书籍抄本,它们是英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渊源。宗教改革时期,亨利八世派人收集全国各地的古代手稿与文献。此举有利于(     
A.建构英国民族意识B.打击天主教会的权威
C.确立英国国教地位D.推动新教思想的传播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经济为取向,强调本民族经济权益的经济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的一种主要形式。这是晚清思想家在承认中国落后于西方的痛苦现实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深沉而强烈的赶超意识。他们认识到西方立国的基础在于工商,视其为西方国家生存的根本。随着甲午战后清政府面对严峻社会现实不得不在经济政策上进行一些调整,虽是无奈而笨拙的应变,却客观上优化了经济民族主义生成的环境。主张“挽回利权”,对西方经济侵略进行“商战”,提倡重商主义,主张“商业立国”和“实业救国”,这些可以看成是晚清民族主义思潮的主要内容。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带有明显的反对西方军事、经济侵略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进步性。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的进步性体现在它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上。

——焦润明《论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潮》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欧共同市场的形成和势力不断壮大,日本的崛起,都对美国在国际经贸中的地位构成严重挑战。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严重削弱,连新兴的工业化国家都在夺取美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80年代,世界经济贸易领域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美国的对外贸易逆差和国际收支赤字不断扩大。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国内涌起经济民族主义浪潮。由此导致在全球贸易领域,美国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最多。使用报复手段,以实现美国依贸易协定所享有的权利,打击所谓外国“不公平”的贸易做法,一直是美国贸易法律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在追求世界霸权获取垄断利润的同时,却又逃避责任,带头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导致同其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纠纷不断加剧。

——郭吴新《美国外贸政策中的经济民族主义取向剖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种经济民族主义思潮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经济民族主义思潮在实践上的不同,并分析其产生的经济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家国情怀,是个体对家庭、家族以及邦国共同体的认同、维护和热爱,并自觉承担共同体的责任。古人家国情怀的形成,与古代中国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存在密切关系。自从大禹把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后,家国同构就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在传统的家国同构格局下,个人、家庭、家族、邦国、天下,形成一个等级序列,每个个体与层级具有固定的角色和功能。天下一国一家一身的格局最典型地体现在王者、君主身上,家国情怀最初、最直接的代表者是君主。基于这种文化基因,在国家统一的时代,君主逐渐成为朝廷、国的代表,忠君即爱国就是这种文化基因的产物。民众之家在家族结构与管理方式上效法帝王之家,处于被支配地位。家国情怀建立在血缘亲情的基础上,随着个体身份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要求。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的一致是家国情怀中以情感认同引导国家认同的关键。

材料二   中国人的现代国家观念是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孕育出来的。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断入侵,把古老的中国推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格局。一大批具有近代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国家是民族发展的有力后盾。梁启超等维新思想家们提出了近代国家观念,把个人、家庭的命运与国家、国民的命运结合在一起,真正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并以这种共同体为争取独立的主体,进而在国际秩序中确立自己的合法性。士大夫阶层根深蒂固的经邦济世观念,以及心怀天下的意识是推动中华民族认同现代国家观念的基础。在家国意识向国家观念的变迁中,传统的情感认同中加入了对现代国家强大、民族振兴的真诚向往,对于国家、主权、法制等国家认同的核心内容也有了逐渐清晰的认识。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侪《从家国情怀解读国家认同的中国特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国情怀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家国情怀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2-02-25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之前的姓氏谱系原本是多元的。 汉代以来逐渐形成了以黄帝为主支谱系的文化认同。《史记》将《五帝本纪》作为中国历史之开篇,又以黄帝为五帝之首。据《史记》记载,黄帝的后人有两大分支;一是黄帝一昌意- +颛顼(舜、禹);二是黄帝一玄嚣- -嬌极- -帝喾(尧、商、周)。在汉代,不仅尧、舜、禹、商、周为黄帝后裔,就连楚、越、匈奴也被《史记》纳入黄帝谱系。如“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然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以黄帝为始祖的姓氏谱系,固然有以血缘为纽带的色彩,但实质上属于文化内聚。汉高祖称帝前,曾公开祭拜黄帝。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与黄帝总是精神相通、血脉相连的,对于黄帝的文化认同也成为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源泉。

——摘编自李俊《炎黄文化与民族认同》等

材料二   19 世纪末20世纪初,一股“黄帝热”在中华大地兴起。不同版本的黄帝肖像画公开发行,有关黄帝事迹的书籍多次出版,很多有识之士主张采用黄帝纪年。1903 年刘师培发表《黄帝纪年说》指出:“凡一民族,不得不溯其源。为吾四百兆汉种之祖者谁乎?是为黄帝轩辕.氏。”他还谈及使用“黄帝纪年”的三大好处:一是“黄帝之前,历史事实少,孔子之前,历史之事实多,故以黄帝纪年,则纪事一归于简便,而无由后溯前之难”。二是“日本立国,以神武天皇纪年”“中国之有黄帝,犹日本之有神武天皇”。三是“中国政体达于专制极点,皆由于以天下为君主私有也。公纪年用黄帝,则君主专号,徒属空文,当王者贵之说,将不击而自破矣”。在清末的十余年间,黄帝纪年成为革命时尚。

——摘编自张新斌《百余年来“黄帝纪年”倡行的两次高潮及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以来黄帝文化认同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黄帝热”不同于汉代之处并分析其意义。
2022-02-23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百校大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英国语言的变迁
11
世纪
诺曼征服后,给英国带来了法语,但法语只存在于上层阶级,从语言上很难判断是英吉利人还是法国人;普通民众始终把法语看成是外国人的语言,他们仍然说着本地英语;拉丁语是宗教、知识或学术的语言,并以绝对优势统治着整个欧洲。
14
世纪
英法百年战争爆发后,如何凝聚人民,共同反法?英王开始抛弃了先辈们使用的法语而改用人民的通用语言。1399年第一位以英语为母语的英格兰国王亨利四世用英语向议会发表演讲。
16
世纪
经过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英文版具有新教色彩《圣经》的法律地位逐步确立。至16世纪末,英语上升为英吉利的民族语言而取代了拉丁语。

——摘编自程冷杰、江振春《英国民族国家形成中的语言因素》


提取材料中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陆士谔创作的小说《冯婉贞》,描写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以冯婉贞为首的谢庄村民英勇抗击英国侵略军的故事,最初载于1915年的《申报》副刊。1916年徐珂将其改编为《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编入《清碑类钞》。原著及改编人们都争相阅读。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小说盛行B.民众文学素养提高
C.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D.民众民族意识增强
9 . 中华民族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的。

材料一   西周末至春秋时期,边疆各族大规模内迁,与诸夏(即中原地区分享周室礼仪 与荣誉之诸国,春秋时开始称“华夏”)杂处。春秋时期,秦、楚因杂用夷狄之礼被中原诸 国视为夷狄,齐桓公所举“攘夷”旗帜,攘的重要对象之一就是楚国。

战国时期,内迁至中原的各族已经与诸夏融合,而海岱江淮间的东夷、淮夷与吴越也先 后与华夏融为一体。秦、楚不仅与其他诸夏并列,且因势大境广而有统一诸夏之势。

秦汉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尤其汉祚久长,疆域广阔,汉人与边疆各民族杂处日益发展, 人民之间互相交往,互相学习,通婚合好。边疆各族开始称内地人为“秦人”,至汉中叶, 渐改称为“汉人”,而汉人也以当朝国名自称汉人。这一改变,既反映了汉民族的新特征, 也反映了边疆各民族对汉人的新认识,已具有民族称谓的性质。

——摘编自陈连开《论华夏/汉民族的形成》

材料二   近代中华民族观念的传播

时段传播情况
A 清末新政 期间近代较早提出中国各民族一体融合的“大民族”观点的是梁启超,1903
年他提出,“合汉、合满,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提全球 三分有一之人类,以高掌远跖于五大陆之上”。后来他用“中华民族” 或“中国民族”作为有史以来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B
民国初期
1912 年 3 月,革命党领袖人物黄兴等发起成立了中华民族大同会(初
名“中华民国民族大同会”),满族人恒钧等少数民族人士也参加了此 会。该会发起电文写道:“民国初建,五族涣散,联络感情,化除畛
域,共谋统一,同护国权,当务之急,无逾于此。”
C 抗日战争 前期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前后,有关中华民族的著作大量出版,如郭维屏《中
华民族发展史》(1936 年)、张元济《中华民族的人格》(1937 年)等。 这些著作都梳理了中华民族悠久而光辉的历史,认为无论汉、蒙,或其 他各族之光荣事迹都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荣耀,以传播全民族整体化的中 华民族意识。

——摘编自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春秋至秦汉时期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历程。
(2)从上表中任选一个时期,说明其传播中华民族观念的目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中世纪不存在各自独立的国家,人民首先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最后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15世纪分裂与动荡的局面不仅使市民阶级也使所有的人们渴望建立一种强大的政治秩序。通过宗教改革,摧毁了罗马教皇的一统权威,建立了服从国王权威的民族教会,一筑的基督教普世国家已被分成为很多独立的国家。伴随着王权的兴起,在思想战线上也进行着一场决战。他们以人性来代替神性,对宗教权威的攻击,把人从教会的迷信和服从下解放出来。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晚清时期,伯伦知理、洛克、黑格尔等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广为传播,梁启超翻译和介绍了《伯伦知理氏论民族与国民》一书。后来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民族主义是“世界最光明正大之主义也,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母侵他族之自由。其在于本国也,人之独立;其在于世界也,国之独立”。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主张“五族共和”,倡导民族平等。他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请地为一国,如合汉、满、蒙、回、藏诸族如一人,是日民族之统一。

——宋文生《近代西欧民族主义与中国晚清民族主义比较浅析》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民族主义增强的表现和原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晚清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认识。
2022-02-0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