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生问题、人文关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代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将救荒(救灾)之政的责任人定为:人主、宰执、监司、太守、县令,“监司守令所当行,人主宰执之所不必行;人主宰执之所行,又非监司太守县令之所宜行”。这表明作者主张救荒
A.应严格追究当事人的责任B.中央和地方各司其职相互配合
C.要加强权力之间相互牵制D.加强中央集权和中央政府统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不同程度的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如明代林希元《荒政丛言》提出“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稍贫之民便转贷”……宋代以前,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政府为主,如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除此之外,宋代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并设立“纳粟补官”制度,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宋代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从财政、民政乃至军政多个层面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光绪初年以前,民间灾赈几乎都是局限于本地,即由灾区本地的绅富救济本地的贫民。光绪初年,陕西、河南爆发了历史罕见的大旱灾,从1877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879年,历时三年,蔓延陕西、直隶、山东等省,并波及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江西东部、四川北部。面对大量涌入的灾民,在西方传教士救济灾民的刺激下,江南士绅开始了跨地域的长期、大规模、有组织的“义赈”活动。李金镛、谢家福等著名的社会救济人士,成立协赈公所、赈局等救济机构,在山东、苏淞、河南、山西各地开展救济,并在《申报》刊登募捐公告,绘制了《河南奇荒血泪图》进行宣传,号召全社会参与救济。

——摘编自余新忠《遗失的传统:明清时期的民间社会救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政策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救助与古代社会救助相比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古希腊建筑师们在设计伊瑞克提翁神庙时,计划把6根单调的石柱雕刻成少女形象,但少女的脖子纤细,无法承受神庙的重量,如果加粗少女颈部,则会影响美观。建筑师们经过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给每个少女颈后保留一缕秀发,再在头顶加上花篮。这主要体现了古希腊
A.建筑师具有活跃思维和高超技艺
B.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C.注重人文与审美契合的建筑理念
D.希腊艺术人才辈出成就斐然
2019-03-04更新 | 266次组卷 | 25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将其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古代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如政府资助贫民春耕的种子。规定扶贫是地方各级政权的重要职责,需设立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中国近代天灾人祸不断,1875-1878年的“丁戌奇荒”使死者达1000万人左右。郑观应在上海募捐,英国人李提摩太主张以工代赈,引起他的共鸣。郑观应说:“与其遇患而始图补救,何如未事而预切绸缪。”他建议:在社会内部建立稳固的备荒机制,从根本上增强人民抵抗灾害的能力;借鉴西方储蓄信贷制度,鼓励民众储蓄闲钱,以备不时之需。他推崇德、法等国的灾害保险制度,实现“损害分担,荒歉无忧。”他主张构建符合近代中国国情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以官绅合力、以工代赈等多元化方式筹资,设立慈善机构,对灾民实施“教养兼施”。

——摘编自赵伦芬、谢辉《郑观应慈善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思想并说明其当代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观应扶贫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