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明差异比较与交流借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的设置,将之置于与行政机构并列的位置。在历史演进中,监察机构的体系越来越严密,相对于行政机构的独立性也越来越强。历代政府重视监察法规建设,坚持依法监察,监察法规逐步完善。监察机构职权涉及察德、察政、察能。同时,为防止地方分离,整肃吏治,历代统治者都重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监察以常驻为主要形式,并辅以不定期的或定期的巡按制。此外,监察御史作为风纪之官,品秩虽低,权势却十分显赫,甚至享有“便宜从事”和“风闻奏事”的特权。但是,监察机关的独立是相对的,其监察功能的发挥受到皇权的极大制约。

——摘编自林志强、张旭日《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特征研究》

材料二   监察官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比较特殊的官职,其产生、职权伴随着平民和贵族的长期斗争。随着共和国历史的发展,监察官基于实践的需要,其权力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人口和财产调查权,到后来的公民道德监督权,再发展到元老遴选权,监察官的地位日益神圣和显赫。由此看出,监察官的权力扩张恰好对其他官员起着很大的制衡作用,从而推动着古罗马共和宪政的平衡与发展。

——摘编自连佳《浅议古罗马共和宪政下监察官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特点形成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古时起,中国人便对埃及文明抱有浓厚的兴趣。《永乐大典》等古籍便有对古代埃及的相关介绍,但这些记载几乎都是由番外使节或商人转述而来的。19世纪中期,王韬等人以及清政府派往欧洲各国的使臣们成为埃及访古的首批中国人,他们中的很多人热衷于收藏埃及文物,如朝廷重臣、金石学家端方就曾收购了不少埃及铭刻,这些铭刻中的一部分至今还保存在中国。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近代早期国人对于古代埃及文明抱有的是一种盲目猎奇的心理。

19世纪末以来,伴随着最新考古成果的传入,作为历史新兴分支学科的埃及学以及相关知识也被大量报纸杂志所刊载。……20世纪20—40年代,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反思埃及历史的高潮。当时的报刊有大量关于埃及反帝斗争和独立运动的报道,如1936年的《知识半月刊》就刊登了《怒吼吧,埃及!怒吼吧,中国!》的文章。穿越时空的阻隔,中国与埃及终于在近代纷乱与动荡的历史舞台上相遇了。

——摘编自张赫名《穿越时空的相遇——近代中国人对埃及的认知与研究》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评析近代中国人对埃及的认知与研究。
2023-05-23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夷”秩序是在古代世界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一个有理念、有原则和有着自身一套完备体制的国家关系体系。由于长期以来,中华帝国乃是古代东方、特别是东亚地区的主要大国,因此这一体系的理念、原则和体制的构建,中国自然起了某种主导作用。明成祖朱棣说:朕君临天下,抚治华夷,一视同仁,无问彼此。推古圣帝明王之道.以合乎天地之心。远邦异域,成使各得其所,闻风向化者,争先恐后也。”“一”与“和”,是“华夷”秩序最本质的东西。这个“一”,就是要“大一统”,“一统华夷”。“和”的内容有三,即:中国不干预各国内部事务;中国对各国交往实施“厚往薄来”原则;中国负责维护各国的国家安全。朱棣派遣郑和出使的敕谕中说:“尔等祗顺天道,恪守朕言语,循理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历史证明,中华帝国处理对外关系方面,确实做到了有“一”就有“和”。

——摘编自何芳川《“华夷”秩序论》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英国已具备了向外扩张的备件,当时,新的政治制度已经确立,由此而造成的政治冲突也已经结束。重商主义已经为朝野上下所接受,对外贸易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民生国计。辉格党长期执政-为发展海外贸易提供了保障,这个党代表着英国最失的土地贵族,但同时也代表以伦敦为基地的海外大商业利益。威廉三世继承王位后,英国就被拖进了旷日持久的对外战争。就威廉的本意而言,他要把英国拖进荷、法之间的长期争执,从而有利于荷兰方面;但就英国而言,这却符合它已经面临的扩张需要,因此受到广泛的支持,尤其受到辉格党的支持。

——钱乘旦等著《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统治者所追求的“华夷”秩序的基本内涵,分析导致该追求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英国与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对外交往所产生的影响。
2022-08-03更新 | 20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18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至1世纪希腊世界与中国部分大事简表

时间事件
希腊世界中国
公元前460年-
公元前446年;
公元前431年-
公元前406
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爆发两次战争
公元前403三家分晋
公元前379年-
公元前387
底比斯与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
公元前354魏齐桂陵之战
公元前338马其顿与雅典、底比斯之间爆发战争
公元前334年-
公元前324
亚历山大东征,建立起希腊化的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318(第一次)五国联合(合纵)攻秦
公元前260秦赵长平之战
公元前323年-

公元31

亚历山大病逝,帝国分裂。巴尔干半岛混战重启,最终被罗马人征服。秦逐渐统一天下;汉建立并巩固大一统帝国

——摘编自崔连仲《世界通史》

材料二 从文化上来说,希腊是西方文化的发源地,而我们中国是东方文明的发源地,两个国家都是历史悠久的古国,从文化底蕴上来说二者有着同样的经历。在进入国家文明之后的第一时期中,两国的历史脚步所表现出的国家文明特质,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古希腊国家文明的突然中断性,与古印度文明的突然中断性极其相似,都是强势异族入侵,都是原生文明毁灭,都是陷入黑暗与深渊。早期中国的国家文明的发展脉络清晰、轮次分明、记载翔实,国家行为非常有力而活跃,国家制度的体系化已经形成了坚实的独立文明根基。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国家文明的发展,表现出了鲜明的主体传承性与连续性递进的发展性。

——摘编自孙皓晖《早期中国与古希腊文明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世纪中国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历史演变的共性与差异。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文明特质、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思想文化等角度简析当时中国和希腊历史发展趋向出现差异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国家观念是家国同构的伦理论,伦理本位的政治文化是将血缘宗法关系的氏族社会和地缘政治关系的国家体制相融合。大一统的理念成为中华民族的社会心理,使得中国人有着牢固的“大一统”信念,也形成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一元化领导核心的统治方式。德法并治思想把德的教化功能和法的强制效果巧妙结合起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达成共识的社会治理理念,无论孰轻孰重,皆是不可或缺的治国之道。以儒学为重心的传统文化从家族伦理中推衍出国家政治秩序,在这种孝忠一体、家国同构的政治文化下,人们孝亲、忠君、爱国,对社会充满责任感,重义务而轻利益。

——摘编自刘静、韩冰《中国传统国家治理理念及其现代价值》等

材料二   西方现代国家观念在启蒙运动时期进一步发展并成熟。洛克认为自然法的主要内容是人们有保护自己生命、自由和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利,人们制订契约形成国家的根本目的是保护自己的自然权利。同时,被授予权力的统治者也是契约的参加者,也要受契约束缚,如其违约,人们有权反抗,甚至重新订约,另立新的统治者。依据自然法则,伏尔泰提出“人人自由、人人平等”理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明确提出国家主权应该永远属于人民。康德提出国家应建立在三个理性原则之上,即每个社会成员作为人都是自由的,作为臣民彼此是平等的,作为公民是独立的。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国家观念和西方现代国家观念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释中国传统国家观念和西方现代国家观念的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