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明差异比较与交流借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仓颉创字,敬天敬神,担着大伙的祸福安危。在那些文字造型中,很少有横冲直撞、东侧西歪的文字,文字表情大多是平稳与安详的,充盈着一种静态的美感。甲骨文作为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不管是象形,会意还是形声的字,不管是雄劲素放还是秀丽婉转的书写风格,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却是更加趋于稳定。汉字自商周的甲骨文、金文、篆书至汉隶唐楷,异彩纷里,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写法,同一种字体也有各种写法。各书法方家都始终不离不弃,坚定不移地信守着那个四平八稳的方块格局。


据分析,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起源与北方的游牧民族相关,古印欧语的创始人创造文字时,临慕的物象都是那些奔跑运动中的物象成是歪斜着蓄势待发的一些物象。古英语的起源有日耳曼人的影响,现代英语主要受希腊语和拉丁文的影响,而后两种语言又直接源自脖尼基文。腓尼基人为适应商业的快速要求,将埃及人象形文字和苏美尔人楔形文字简化成了歪歪扭扭、动感十足的22个字母,颠来倒去组成文字,希腊人在22个字母基础上变做26个字母,肇始于游牧民族或是海洋文明的拉丁字母以及由此衍生的英文,体现的是一种婉转灵动之美。

——摘编自郭东《静态美与动态美——从汉字与英文的造字差异说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汉字与英文发展过程呈现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汉字与英文差异性的认识。
2 . 中西医之争上,西医界称中医为旧医,称自己是新医,将中西医之争视为是“新旧之争”、先进与落后之争,试图通过这样的话语定位分清自己和中医的地位;中医界称自己为国医,称西医为西医,将中西医之争视为“中西之争”,试图与民族国家建构联系,占有一定的政治话语力量。材料反映出
A.中西医冲突不可调和B.反映中医不断衰落
C.实质是科学主义与文化之争D.西医科学性受到巨大挑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筵制度确立于北宋,作为一项帝王教育制度,其主要职责是利用儒家学说提高皇帝素养,使皇帝能够做到修德、勤学、安天下。宋代是经筵制度的确立时期,开经筵很频繁;宋代经筵官师道派头十足,大多“坐而论道”,他们不仅向皇帝传授儒家经典、历代政治得失,还在诸多国家事务上出谋献策。到了清代,经筵制度已渐趋成熟,规定每岁春二月和秋八月各举经筵一次;由皇帝对满汉官员讲解四书五经和满族文典,讲官跪聆御论,使经筵成了皇帝训导臣下,展示才学的场合。

——摘编自许静《论明清经筵制度的发展演变》

材料二   15世纪末,英国宫廷中骑士文化色彩浓厚,宫廷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一名合格的骑士,参加宗教活动,学习骑马等技能。16世纪初,伊拉斯谟访英国时,宫廷教育正在发生变化。亨利七世的儿子们尤其是亚瑟王子已经能广泛阅读拉丁语古典作品了,其中包括维吉尔、苏格拉底、李维、柏拉图、修昔底德等人的书,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坚持认为:“王公的名声、伟大和高贵不是由特权等级的炫耀而是由智慧、诚实和正确的行动来树立和维持的”,但实际上他们的骑士教育同样受到重视。

——摘编自贾迎亮《人文主义与近代早期英国的宫廷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经筵制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宫廷教育的特点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经筵制度和英国近代宫廷教育制度的不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