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明差异比较与交流借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仓颉创字,敬天敬神,担着大伙的祸福安危。在那些文字造型中,很少有横冲直撞、东侧西歪的文字,文字表情大多是平稳与安详的,充盈着一种静态的美感。甲骨文作为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不管是象形,会意还是形声的字,不管是雄劲素放还是秀丽婉转的书写风格,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却是更加趋于稳定。汉字自商周的甲骨文、金文、篆书至汉隶唐楷,异彩纷里,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写法,同一种字体也有各种写法。各书法方家都始终不离不弃,坚定不移地信守着那个四平八稳的方块格局。


据分析,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起源与北方的游牧民族相关,古印欧语的创始人创造文字时,临慕的物象都是那些奔跑运动中的物象成是歪斜着蓄势待发的一些物象。古英语的起源有日耳曼人的影响,现代英语主要受希腊语和拉丁文的影响,而后两种语言又直接源自脖尼基文。腓尼基人为适应商业的快速要求,将埃及人象形文字和苏美尔人楔形文字简化成了歪歪扭扭、动感十足的22个字母,颠来倒去组成文字,希腊人在22个字母基础上变做26个字母,肇始于游牧民族或是海洋文明的拉丁字母以及由此衍生的英文,体现的是一种婉转灵动之美。

——摘编自郭东《静态美与动态美——从汉字与英文的造字差异说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汉字与英文发展过程呈现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汉字与英文差异性的认识。
2 . 中西方服装结构差异。
外形色彩图案
中国服装强调纵向感觉,常用下垂的线条、过手的长袖和筒形的袍裙。传统服装色彩受阴阳五行影响,有青、红、黑、白、黄五色之说,表示高贵。运用图案表示吉祥的祝愿,如龙凤呈祥、龙飞凤舞、九龙戏珠、喜鹊登梅,反映了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
西方西洋古典服装的外形强调横向感觉,常采用横向扩张的肩部轮廓、膨胀的袖型庞大的裙撑、重叠的花边等,使服装线条产生夸张和向外放射的效果。文艺复兴以来,随着服饰奢华程度的升级,明亮的色彩受到人们的欢迎。法国人特别喜欢丁香色和蔷薇色,也很迷恋含蓄的天蓝和圣洁的白色;西班牙人崇尚高雅的玫瑰红和灰色调;英国人认为黑色神秘、高贵。西欧服装上的图案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化。文艺复兴时期流行华丽的花卉图案;近代有影响的流行图案花样有野兽派的杜飞花样,有利用几何绪视原理设计的欧普图案等。

——摘编自吴永红《13-19世纪中西方服装结构差异及其原因探析》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论证。(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4-12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高三实战猜题卷(五)历史试题
3 . 16、17世纪,欧洲出现一股收藏热潮,藏品主要包括以下三类。据表可知,当时欧洲的收藏热潮
类别收藏状况
古物遗迹古希腊罗马雕塑、以罗马皇帝传奇经历为主题的室内装饰画
标本器物人类和动物的骨骼,植物、矿物标本,各种工具器械(如拔牙钳、望远镜、乐器),以及来自东方的武器、火药、工艺品等
圣物神物被新教徒破坏遗弃的天主教圣物、被当作治病良药的圣徒遗骸

①推动了科学革命的兴起   ②促进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③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④反映了新旧文化的交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4-03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高考预测猜题卷(一)历史试题( 辽宁地区专用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1年,伊丽莎白一世颁发了特许状,允许商人成立东印度公司,垄断与东印度的贸易。3月,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四艘船组成的船队首次前往东印度,船队拥有110门大炮,是不折不扣的舰队。

1765年,第三次来到印度的克莱武和当地行政长官之间签署了协定,该协定禁止行政长官拥有军队。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孟加拉及其周边三个邦的财政部长职务,对于收缴得来的税款剩余的部分可以自由用于自己的活动。公司成为孟加拉的"领主"。

——摘编自(日)羽田正《东印度公司与亚洲之海》

材料二   广州行商制度创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广东新语》中所载诗曰∶"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行商深受专制国家和官吏的各种压榨,行商资本常常处于短缺状态。行商因经营不善,造成亏本,遂向外商借贷,以便维持门面,而东印度公司商人向中国行商的放款,是地道的高利货。最终,行商从清政府控制、管理对外贸易的工具演变成外国资本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帮凶。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宣告了行商制度的终结。

——摘编自萧国亮《清代广州行商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东印度公司18世纪中期前后的性质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行商制度衰落的原因。简析东印度公司、行商制度对英、中历史发展中的不同作用。
2022-03-09更新 | 507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辽宁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以来建立的博物馆(院),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馆名概况
大英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其宗旨是面向所有“好学求知者"免费开放。18至19世纪中叶,伴随英帝国扩张和掠夺,世界各地大量珍贵文物运抵伦敦,如古埃及馆中有10万多件古埃及文物,东方文物馆的中国文物多达23000余件,珍品如山。19世纪期间,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大幅增加,有各个年龄段和所有社会阶层的观众。20世纪时博物馆公共服务领域获得大规模发展,一战后还创建了研究实验室,职责是报告收藏品的状况并协助修复和保存它们。
中国故宫博物院1925年,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昔日帝王宫殿向公众开放。抗日战争时期,故宫文物历经艰难,辗转迁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博物院进行了建筑维修整治、管理机构调整、文物整理充实等多项工作,使她成为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并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1世纪以来博物院还打造“数字故宫",通过数字文物库、故宫游戏、纪录片等多种方式讲述故宫故事。故宫,正努力朝着国际一流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领者、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会客厅的方向迈进。

——据张文彬《世界博物馆》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6 . 与传统帝国或王国不同,民族国家成员效忠的对象为有共同认同感(历史、文化、语言或新创的政治体制)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西欧国家形态演进对照简表

地区“封建”国家时代专制主义国家时代民族国家时代
中国公元前16至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3世纪至20世纪20世纪至现在
西欧5世纪至16世纪16世纪至17世纪17世纪至现在

——摘编自夏引业《从古代中国到近代民族国家的历史悖论》

材料二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在新兴商人阶层的支持下,西欧各国君主不断加强王权,打击大贵族等地方分裂势力。同时,专制君主采取重商主义政策,扶植本国工商业的发展,使国家作为一个经济单位得到强化。同时,伴随着王权的发展,各国君主纷纷拓土,引发连绵不断的王朝战争。让·傅丹和格老秀斯等人出于制止战争的目的,提出了以领土控制为主要特征的国家主权概念。在法国启蒙运动期间,启蒙思想家们把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在一起,提出了系统的民族主义思想,指出只有当臣民成为公民,成为国家的成员,民族共同体才会存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等级制度和专制制度被摧毁,宣布了主权在民,人人平等,国家成为大家共同拥有的祖国。人们拥有了法兰西公民的身份,激发出高涨的民族主义热情。因此,法国大革命标志着民族主义的形成,欧洲现代民族国家兴起。

——摘编自杨宁一《世界历史视野中的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国家形态演进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欧现代民族国家兴起的背景及影响。
2021-05-14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辽宁省2021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