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公平正义、民主平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从如表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观念变化中可以看出

A.均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
B.其中立宪派比维新派更倾向于革命
C.革命派的主张比较符合卢梭的政治学说
D.因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程度而有所不同
2 . 民国后期,有些选举纠纷并非通过选举诉讼等法定程序来解决,在选举争议各方矛盾尖锐化时,地方政府经常积极主动介入,平息选举中的宗族、派系纠纷。政治压力和武力胁迫也是解决选举纠纷的手段,有时则是在舆论影响下双方妥协达成和解。这反映出民国后期的非正式解决方式(     )
A.有助于消弭纷争B.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C.导致了民国社会动荡D.成为解决纠纷的主要方式
2020-05-12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一联盟体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12年5月,设立在外国租界内的《民权报》主笔因发文批评袁世凯阴谋篡权,而被租界当局拘捕,并“依照中华民国新刑律第二百一十七条”加以处罚。这说明当时
A.租界当局严格的思想控制B.租界当局尊重中国法律
C.进步刊物不能在租界生存D.中国已收回租界司法权
2020-03-27更新 | 266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0届高三3月教学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
4 . 《女士》杂志创刊于1972年,成为第一本专门面向女性读者创办的杂志。它试图把激进的男女平等主义的信息带给广大读者,并试图帮助美国人重新思考传统的性别在新时代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
A.女性属于家庭的观念受冲击B.政党政治需要女性选民的支持
C.女权运动取得了彻底的胜利D.科技革命推动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5 . 中国共产党在各抗日根据地都实行了普选制和竞选制。1941年,延安县乡政府委员改选,连任者仅有133人,新当选者为185人,绥德县原乡政府委员落选者达101人,渎职和不称职的干部在选举中被淘汰。这表明
A.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成就斐然B.普选开始使人民获得民主权利
C.竞选制度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D.民众监督消除了基层腐败现象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城邦的诞生不仅为法律开辟了广阔的用武之地,而且也为人们的思想观念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希腊人崇尚法律的观念、维护法律权威的观念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观念就诞生在这个自由的精神世界之中。

——摘编自《浅谈从古希腊到现代西方法治理念的转变》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特权,迫使中国社会被动地转型,中国社会结构出现巨大断裂,社会现实和法律制度脱节。1902年,张之洞以兼办通商大臣身份与各国修订商约,在此期间,英、日、美、葡四国提出在清政府改良司法现状“皆臻完善”后,可以放弃领事裁判权。清政府随后下诏:“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开启司法改革,以因应形势变化,挽救权力危机。

——改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律史》

材料三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摘编自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人的治国理念。在这一治国理念下,古希腊建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司法改革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在“民治”方面的革命成果,并指出新时期我国在“民治”方面的创新举措。
2020-02-04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0练公平正义民主平等-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7 . 近年来不少西方国家的大选投票率都不超过50%,特别是年轻人不投票、不发声的比例上升,如2016年11月美国大选时,18~25岁的年轻人投票率仅12%,英国脱欧公投时,年轻人投票率只有36%,瑞士从不参加选举投票的年轻人高达2/3。这表明,西方国家
A.年轻人对政治不感兴趣B.代议制遭到了普遍抵制
C.制度完全没有民主可言D.存在明显的制度性缺陷
2020-01-08更新 | 53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0练公平正义民主平等-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8 . 1908年5月17日《北京白话画图日报》登载以下漫画,据此可知
A.晚清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分化严重
B.近代社会阶级压迫严重民不聊生
C.农民阶级成为中国革命领导力量
D.漫画是传播革命理论的主要方式
2019-12-19更新 | 4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101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9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人类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一些杰出的女性代表,他们被誉为妇女楷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冼太夫人,一生身历三朝,顺应人民的要求和愿望,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她和她的子孙们相继为岭南地区持续百年的相对稳定,广东南部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被隋皇朝敕封为“谯国夫人”。

——摘编自《冼太夫人史料文物辑要》

“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

——《隋书·谯国夫人传》

材料二 圣女贞德是法国的军事家,天主教圣人,法国人民心中的自由女神,被法国人民视为民族英雄。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中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支持法查理七世加冕,为法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欧内斯特·拉维斯《法国史》

材料三 何香凝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著名的国民党左派,妇女运动的领袖,画坛杰出的美术家。她的作品中充满斗争激情、浩然正气。她对丈夫廖仲恺照顾得无微不至,并在丈夫遇刺后继承其未竞的事业。她十分关爱自己的一双儿女,又支持他们投身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何香凝被誉为“世界母性之楷模”。

——摘编自《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民国政府卷》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妇女楷模的内涵有何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指导语①答题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②相同“内涵”注意材料中关于能力与思想的表述。③不同之处,先确定比较项,即干了什么和荣誉被谁认可,从材料中很明显能得出结论;原因要联系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回答。

(2)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何香凝成为“世界母性之楷模”的时代背景。

指导语①背景注意分角度,联系何香凝所处的时代。②对何香凝的评价反映当时的时代要求,可倒推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新时代女性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2019-12-1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4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备战2020年高考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以来,在没有建立民主机制的情况下,法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早早到来了。法国人民在几乎没有任何政治事务经验的情况下过早地卷入了政治进程,而舆论领导权单独落在了哲学家手中,这必然使得法国无法走一争‘机制建设引领身份解放”的民主发展道路,而是以革命方式实现身份解放的一步到位。1789年大革命以后,法国的底层阶级从此进入了政治舞台,“人人平等”不仅在观念层面已经牢不可破:事实层面,即使是底层法国人也早早拥有了最起码是形式上的投票权,以及通往国家公职的机会。从1789年到1958年,法国一直未能形成稳定且有权威的宪政机制,更未能很好地解决核心政治职位的竞争机制问题,法国前后出台过17部宪法,这说明法国人民一直在为寻找合适的宪政体制以落实大革命身份解放的成果而努力。

——摘编自汪仲启《民主发展的逻辑:身份解放与机制建设》

材料二   当代中国的民主发展,面临“身份解放”和“机躺建设”的双重任务,二者几乎同时开启。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身份解放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农民阶级开始真正享有了选举权。新中国的成立,在事实上废除了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特权,实现了民族独立。《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选举产生,人民一律平等。1954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得以进一步保障。在新国家中,公共职位几乎全由平民出身者所占据,且不再固属于任何特权阶层。

——摘编自汪仲启《民主发展的逻辑:身份解放与机制建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国身份解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身份解放取得成功的原因,并指出国家为实现身份解放所采取的主要举措。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身份解放的认识。
2019-12-08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考评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