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公平正义、民主平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一一“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的“有衡”的,这种“有衡”确立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种综合并不容易: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

——《世界文明史》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美国民主“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一论断的理解。

材料三   第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

第十三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摘自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2013年3月3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并参加分组讨论,与委员共商国是。会议听取并赞同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审议批准贾庆林同志代表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批准万钢同志代表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所作的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选举产生了第十二届全国政协领导人。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中新网

材料四   

材料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1年2月28日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修正通过。


(3)三、四、五则材料分别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建立的根本前提是什么?
(4)根据三、四、五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材料六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


(5)以英、美、中为例,分别指出英国议会、美国国会和中国人大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地位。
2020-04-1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12年5月,设立在外国租界内的《民权报》主笔因发文批评袁世凯阴谋篡权,而被租界当局拘捕,并“依照中华民国新刑律第二百一十七条”加以处罚。这说明当时
A.租界当局严格的思想控制B.租界当局尊重中国法律
C.进步刊物不能在租界生存D.中国已收回租界司法权
2020-03-27更新 | 266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0届高三3月教学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
3 . 《女士》杂志创刊于1972年,成为第一本专门面向女性读者创办的杂志。它试图把激进的男女平等主义的信息带给广大读者,并试图帮助美国人重新思考传统的性别在新时代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
A.女性属于家庭的观念受冲击B.政党政治需要女性选民的支持
C.女权运动取得了彻底的胜利D.科技革命推动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4 . 中国共产党在各抗日根据地都实行了普选制和竞选制。1941年,延安县乡政府委员改选,连任者仅有133人,新当选者为185人,绥德县原乡政府委员落选者达101人,渎职和不称职的干部在选举中被淘汰。这表明
A.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成就斐然B.普选开始使人民获得民主权利
C.竞选制度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D.民众监督消除了基层腐败现象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城邦的诞生不仅为法律开辟了广阔的用武之地,而且也为人们的思想观念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希腊人崇尚法律的观念、维护法律权威的观念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观念就诞生在这个自由的精神世界之中。

——摘编自《浅谈从古希腊到现代西方法治理念的转变》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特权,迫使中国社会被动地转型,中国社会结构出现巨大断裂,社会现实和法律制度脱节。1902年,张之洞以兼办通商大臣身份与各国修订商约,在此期间,英、日、美、葡四国提出在清政府改良司法现状“皆臻完善”后,可以放弃领事裁判权。清政府随后下诏:“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开启司法改革,以因应形势变化,挽救权力危机。

——改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律史》

材料三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摘编自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人的治国理念。在这一治国理念下,古希腊建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司法改革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在“民治”方面的革命成果,并指出新时期我国在“民治”方面的创新举措。
2020-02-04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0练公平正义民主平等-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6 . 近年来不少西方国家的大选投票率都不超过50%,特别是年轻人不投票、不发声的比例上升,如2016年11月美国大选时,18~25岁的年轻人投票率仅12%,英国脱欧公投时,年轻人投票率只有36%,瑞士从不参加选举投票的年轻人高达2/3。这表明,西方国家
A.年轻人对政治不感兴趣B.代议制遭到了普遍抵制
C.制度完全没有民主可言D.存在明显的制度性缺陷
2020-01-08更新 | 53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0练公平正义民主平等-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7 . 1908年5月17日《北京白话画图日报》登载以下漫画,据此可知
A.晚清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分化严重
B.近代社会阶级压迫严重民不聊生
C.农民阶级成为中国革命领导力量
D.漫画是传播革命理论的主要方式
2019-12-19更新 | 4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101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妇女的解放

下列大事年表简要反映了1791—1928年妇女解放的历程:

             
1791年法国女权主义者奥普兰发表《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
1792年《女权辩》完成,被认为是英国女性运动的第一个宣言
1829年在印度,妻子殉夫被禁止了
1848年第一届女权会议召开
1857—1872年《已婚女性财产法》允许英国女性在婚姻中拥有她们自己的财产
1866年“美国平等权协会” 成立
1868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女性选举权运动第一次公开会议举行
1869年在英国,女性纳税人能参与地方政府选举
1890年在中国,开始废除裹脚
1913年“国际妇女和平大会”在荷兰举行
1914—1918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女性承担了在家庭以外工作的责任
1918年英国年满30岁的家庭主妇获得了选举权
1919年康斯坦斯·德马尔凯维奇是英国第一位被选入议会的女性
1920年《第19条宪法修正案》给予美国妇女选举权
1928年英国年满21岁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

——选编自 [美] 霍华德•斯波德《世界史》,第577页


问题:你如何看待上述材料中妇女解放的历程?
2019-11-0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宝山、嘉定、青浦)四区2017年高三4月质量调研测试(二模)历史试题
9 . 民主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对于公元前5世纪的欧洲人来说,“真正的民主”指理性的审判和权力的分享,还有各种其他的公民美德。但是,民主是一种公共美德,但不是唯一的美德,由希腊公民选举产生的政府肯定存在着效率低下、腐败、短视、不负责任或被少数人的特殊利益所操纵,而且不能采纳公意所要求的政策。

18世纪以来,欧洲人越来越认识到“真正的民主”指的是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就是公民对政策的有效控制,建立起负责任的政府。正如卢梭所言,“如果国家,或者说城邦,其生命全在于它的成员的结合,并且如果它最主要的关怀就是要保证其所有成员表达公意,它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以便按照最有利于全体成员的方式来推动并安排各个部分。正如自然或者说上帝赋予了每个人以支配自己各部分肢体的绝对权力一样,社会民主必须忠实地履行公民赋予政府的权力,并保障它受到人民制约和内部制约。”

——(美)塞缪尔·亨廷顿《20世纪的民主化浪潮》


(1)根据材料,分析18世纪欧洲人对“民主”的认识与公元前5世纪相比取得的进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8世纪以来的法国对“真正的民主”的实践。
2019-11-05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03年以后,那种“知有朝廷并不知有国家”、讲究君臣之道的奴隶思想,受到强烈的攻击。人们认识到了国家乃“国民公共之机捩”,“帝王君主亦不得和而有之”;人与人之间,“非有尊卑上下之分”,“人人皆治人者”“人人皆被治者”。材料表明
A.清末“新政”达到预期目的
B.社会阶层发生了根本变化
C.从臣民到公民的观念变化
D.国民对革命态度发生变化
2019-05-2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南省名校(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压轴第三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