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我国的外交史上有许多饶有兴味的外交故事,如“瓷盘外交”“兰花外交”“围棋外交”“乒乓外交”“熊猫外交”和“舞剧外交”等。这体现了新中国
A.“求同存异”思想的广泛实践
B.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
C.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及其实
D.外交基本格局的奠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李鸿章对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代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
A.没有接受西方政治思想B.外交观念逐步近代化
C.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D.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
2020-12-29更新 | 253次组卷 | 39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一直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国置于个人和天下间的位置,在国之上还有天下。传统的中国是一个王朝接连一个王朝的延续,虽然随着一个王朝的毁灭,另一个新王朝开始建立,但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并没有覆灭,而是一直传承下来,以致于后来的我们一直喜欢向别的国家展现我们悠久的历史,喜欢以“天朝大国”的形象自居。传统中国没有用法律来规定自己的领土范围,更多的是一种模糊的界定,与臣服于自己的周边国家的关系更像是一种伦理似的关系。

——摘编自田庆建《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的变化研究》

材料二   1840年后,林则徐等把视野从“皇朝”拓展至“海国”,通过编纂书籍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状况,客观上表达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念。19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民权平等思想的传入,无形中构成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尤其是国际公法的输入,不仅帮助国人认清列国并立的国际态势,也使废除领事裁判权、取消不平等条约的呼声此起彼伏。戊戌变法时期,维新志士在谋求国家变制的过程中不仅提出“国地”“国权”“国民”的理念,还发出“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的呐喊。20世纪初,孙中山则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完整地提出建设民族国家、国民国家和社会国家的构想,代表了当时先进中国人国家观念的最高水平。

——摘编自李华兴 张元隆《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国家观念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演变历程及其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确切的讲应该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涉及天文、历法、物理等应用科学技术。张骞通西域、《马可·波罗游记》的传播等为中西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利玛窦等耶稣会士先后进入中国,他们学习中国文化,采取适合中国习俗的传教方式;他们相当一部分人精通天文历法、炮术等知识,而这又是崇祯、康熙等皇帝所赏识并需要的。与此同时,徐光启、李之藻等知识分子不仅推动西学的广泛传播,而且翻译了大量的西学典籍。虽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西学东渐还不足以唤醒沉睡的中国,但它代表中西两种文化已开始了碰撞。

——摘编自徐先知《明末清初西学东渐成因浅析》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来,西学再次进入中国。从“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再到“民主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近代西学东渐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知识分子通过翻译西书、著书介绍、兴办新式教育、邀请西方学者来华讲学等,推动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在这一过程中,西方的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应用、科技、史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郑大华《论民国时期西学东渐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容和影响两个角度指出近代西学东渐与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不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864年2月,总理衙门奏请拨款印刷《万国公法》。次年2月,由总理衙门大臣作序的300部《万国公法》被分发给各省督抚参考备用。这反映出当时
A.地方督抚仍是清政府外交的主要承担者
B.总理衙门在中枢体制中拥有崇高地位
C.政治体制变革推动清政府融入国际社会
D.清政府对走出“华夷秩序”做出尝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793年清朝礼部官员坚持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皇帝时要行跪拜礼,并擅改英国外交文书。1860年咸丰指示绝不见不行跪拜礼之夷人,否则“唯有与之决战”。1873年英、法、俄、美等六国使节终于首次以平等礼仪觐见同治皇帝。这种外交礼仪的变化反映了
A.华夷观念彻底崩溃B.近代外交艰难转型
C.宗藩体系走向瓦解D.保守势力仍然强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世纪60年代,美国约翰逊政府主张政治上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存在的政权,认为对中国实行经济上的禁运已经失败,主张与中国进行除战略物资外的贸易往来等等。由此可见
A.中国重返联合国使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B.美国军事战略的重点已转移到了亚洲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美两国共识
D.美国奉行的孤立中国政策已有所松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31年,越南使臣李文馥曾发表《夷辨》一文,抗议清廷将其视为"夷"的态度。文章指出∶"我越非他,古中国圣人炎帝神农氏之后也……家孔孟而户程朱,其学也……宾贤取士,汉唐之科目也;博带峨冠,宋明之衣服也。推而举之,其大也如是,而谓之夷,则吾不知其何如为华也?"据此可知,当时越南
A.接受清朝中央政权直接管辖B.其文化为中国士大夫所认同
C.对中华文化具有较强认同感D.坚持自身是中华文化的正统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世界的贸易主要是通过穿越欧亚大陆中部的陆路和环绕欧亚大陆边缘的海路进行的。中国古代王朝的对外政策,服从于“以德抚远”的政治目标,希望建构一个以中国古代王朝为中心,具有共同道义和文化基础的稳定的国际体系。汉代外交“临西海而望大秦”,使节出使各国,“远人宾服”。唐代时,要求对外使节,“到彼宜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都城长安各国使节云集。明初朝廷四处宣谕,“有贡必封”。清初,顺治曾诏谕:“南海诸国,有能倾心向化、称臣入贡者,与朝鲜一体优待。”中国古代王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点是和平的文化影响,而非武力的征服和领土的扩张。

——摘编自韩舁《中国古代的外交实践及其基本原则》等

欧洲没有一个国王颁布禁令,禁止海外冒险事业;……以伦敦公会大商人为主的英国特许贸易商人在这一时期英国海外贸易商人群体中占据主导地位,1500年他们控制了英国出口贸易量的一半,到16世纪中叶甚至达到90%,但是16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学徒法案》(1563年颁布)的实施,来自绅士、骑士、贵族以及农民等各个阶层的人员都参与了海外贸易。

——摘编自张乃和《15——17世纪中英海外贸易商人主体权利之比较》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郑重宣告:“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举行会谈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召开亚非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二十三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出去。

1969年3月,珍宝岛之战使中苏关系彻底破裂.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中国必须调整自己的安全战略。

1969年,尼克松已经认识到一个多极世界格局的出现,主要标志是美国接受与苏联的核均势及将欧洲、日本和中国作为有竞争力的力量中心。尼克松决定放弃过时的两极对抗体系,重建大国间的“均势”.

——摘编自《尼克松主义及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等

材料三:新时期中国重大外交事件(部分)

时间事件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80年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恢复在IMF和WB的席位
1984年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
1988年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
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6年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2001年加入WTO;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008年派出军舰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
2011年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
2016年举办G20杭州峰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外交与西方近代外交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能够冲破美国外交封锁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及背景。
2021-04-0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总理衙门成立之初,署内官员分大臣、章京两级。其中大臣主要从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派,没有定额;由一名亲王担任总署大臣,共同办理衙门事务。这反映出当时的总理衙门
A.具有临时性机构的性质B.全权处理涉外事务
C.与军机处处于同等级别D.受内阁大学士牵制
2020-05-10更新 | 128次组卷 | 5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